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an >> 韩愈 >> 正文

 

韩愈:进之艰难退之易?

韩愈功名心切,顾不得这么多了。经朋友的点拨,他低眉折腰,求见当朝补阙梁肃。可谁知,这位大人生性孤傲,最看不起那些投机钻营之徒。任他好话说尽,就是拒而不见,使他着实硬硬地碰了一个钉子。后来又连续造访了几个当朝要人,仍是一无所获。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在街头遇到了路经此地的世交北平王马遂,经此人帮助,总算解决了衣食燃眉之急。使他得以立足京城,再次进入考场。
    也许是“天不灭曹”,命该如此。经过三次落第的洗炼,他已没有了先前的激情。考试那天,他心情平静,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应付自如。出人意料的是,他写下的竟是上次落第的文章《不迁怒不贰过论》,并且题目不改,只字不改。他第一个交卷,第一个离座,第一个出门。那随意的样子、满不在乎的表情,谁也看不出他心中的波澜起伏,看不出他心里的忐忑不安。更令人惊奇的是,监考大人如沙滩拾珠,眼前一亮。那位曾给韩愈以白眼的梁大人,原以为韩愈只不过是个善于投机钻营、玩点小手脚的腹内莽,因而不屑一顾。当他亲眼目睹了他的答卷,开始觉得自己原来的轻率。他手捧试卷,掂出了份量。望着韩愈离去的背影,不住地拂须点头。
    公元792年,韩愈使出浑身解数,越过千军万马,撑杆一跳,终于登上这条客船。
    韩愈以求师寻道的手段问鼎官场了。中第后的兴奋,使他原本就有的不甘寂寞、出人头地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了。他不能退之,也不想退之。自古文人热衷为官,韩愈没能例外。他想立足长安,立足长安就得做官。但他清楚,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这只不过是入仕的第一步。礼部只管取进士,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吏部考试名目颇多,普通的是“书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学宏辞”。按理说,对于做官,既不必苛意追求,也不必加以回避。来之不必推却,去之不必在意。可话又说回来,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此时韩愈的为官欲望已经难以按捺了。他想凭自己的满腹经纶,考取“博学宏辞”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如出一辙,连续三年,都是一败涂地。
    沮丧之余,他想起柳宗元代写奏章的事,一拍脑门,茅塞顿开:子厚以笔生花,我何不以文敲门?恰在此时,有朋友劝他,入仕之途,亦有蹊径,不可死走。扬其所长,投书朝廷,照样求取功名。于是,他伏案疾书,笔走阡陌,倾才华于笔端,凝智慧于尺牍,连续给当朝宰相写出三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诉书。他陈述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哪怕小小末官也可。其心也诚,其情也切。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其实,他真是迂腐透顶了。至少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现实,就是拆阅书信的恐怕未必是宰相,而是那些鞍前马后的宦官。他们在朝庭混了多年,深知朝庭之妙。即是一个庸才,只要来得比你早,你也休想动他。纵使你才华闪光,也无法把他取而代之。进一步讲,你就是有幸加入到那个行列中,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加以排挤,因为你的进去使他感到空间变窄了。这又有点像乘公共汽车,车上的人与车下的人、抢在前面的人和落在后面的人,心态是大不一样的。车没到时,大家抱着同一个念头,能上去就行。车子空时,谁也上得去,也没什么。当车子一到,心情就不一样了。车上的人埋怨车不该停下来,车下的人盼车快停下来。当冲在前面的人气喘吁吁地抓住了门把,脚触着了踏板,回头一望,你又拼死竭力地往上挤,他的心情又变了。我好不容易挤上来,你还在那里凑什么热闹?从古到今,情景大概相差无几。不管怎么样,他又没赶上这趟班车。
    曾经沧海,他现在再也不是多年前进京赶考时的那个狂妄无知的小儒生了。他明白,想当官和考举一样,光凭个人才气学识不行,还要靠“觅举”。求“觅举”,就要撕破脸皮,为达官显贵歌功颂德,哪怕这个达官显贵是个奸佞、是个恶棍。他把这叫作“上下相须,先后相资”。至于脸面,无衣无食何谈脸面?于是,他瞄准了皇亲国戚、德宗宠臣、权柄在握、一言九鼎的京兆李实。而这个李实的飞扬跋扈、贪婪狠毒是尽人皆知的。为了巴结这位当朝权贵,他浓施粉黛,极尽奉迎,写成《上李尚书书》。文章写就,他自我感觉良好,便送给柳宗元。柳宗元读罢,先是痴眼相望,茫然不解,继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话不投机,拂袖而去。但送到李实的手中,却换来难得的笑脸。投桃报李,在李实的举荐下,当上了监察御史,虽是区区八品小官,但也毕竟踏上了仕途的阶梯。
    文章品格,韩愈自知。柳宗元等如何,只好由他去了。他觉得,实话可贵,清高可敬,但孤芳自赏,难以入仕;即是满腹经纶,没有舞台,无异纸上谈兵。这有点像“曲线救国”。他向朋友们解释,写《上李尚书书》,实属无奈。虽说了一些假话,但只是一块敲门的砖头。有了一席之地,才能施展抱负,造福百姓。
    果然,时隔不久,愤世嫉俗的秉性使然,他实在看不惯李实的那套把戏。尤其一边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一边是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韩愈:进之艰难退之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韩愈(公元768—公元824年),唐代思
    【简析】山石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青青水中蒲三首
    调张籍
    答张十一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湘 中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听颖师弹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短文两篇
    韩愈《答张十一》
    韩愈《春雪》
    韩愈《湘中》
    【简析】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晚春》
    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调张籍》
    韩愈简介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文学主张与创作
    韩愈部分诗作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新说
    春 雪
    韩愈人物简介
    弘扬“韩愈文化” 创新执政理念
    《韩愈•进学解》(《古文观止》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唐]韩愈
    唐朝也有天价稿费 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
    两面韩愈更真实
    韩愈文学成就
    韩愈与潮州
    韩愈简介
    游太平公主山庄
    【简析】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杂文家不能学韩愈
    【简析】石鼓歌
    河洛春秋 韩愈故事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生平简介
    揭揭八仙老底 韩愈的孙子韩湘子
    历史名人故事:韩愈曾三次名落孙山
    韩愈的伟大教育思想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因被贬用诗文贬损好友 韩愈原为刻薄之
    南国忆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诗名句和格言
    史海钩沉――奇节奇文说韩愈
    韩愈诗鉴赏事迹 山 石
    雉带箭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晚 春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元和圣德诗并序
    南山诗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石鼓歌
    华山女
    祖席(得秋字)
    士大夫的“工具化”:“两面派”韩愈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读韩愈散文
    韩愈的学佛心路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韩愈《雉带箭》
    韩愈《山石》
    从韩愈谀墓说起
    韩愈老家"孟州说"有了物证 雍正九年
    从日常生活看韩愈的为官之德
    从韩愈说起
    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出身于官宦之家
    送桂州严大夫
    千年一叹读韩愈
    韩愈故事 华山履险境 长安来跑官
    韩愈:一代文豪真性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
    韩愈 柳宗元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南人,人
    试解读韩愈的《寄卢仝》诗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局限性
    韩愈与韩孟诗派
    韩愈与古文运动
    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潮州民间传说中的韩愈形象
    聚焦韩愈———南行手记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字退之
    韩  愈  生   平
    文才横溢 爱国情真——韩愈
    韩愈《原毁》
    韩愈的无神论思想
    唐诗百话·韩愈:山石
    韩愈:落齿
    韩愈:华山女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
    韩愈与便江
    韩愈当官的风骨
    于今香火遍瀛洲------韩愈和他的迁谪
    韩愈《进学解》
    韩愈反对迎佛骨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