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小河与青草 >> 正文

 

用好新教材 探究教与学

用好新教材 探究教与学

梅县丽群小学 梁利香

内容提要:

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教学 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质”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使用,交流的语言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新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实现新的“车--轨”的统一。人微言轻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实验教师,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和(苏教版教材)的编排意图,经过反复探索,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课文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汉语拼音教学

过去,“汉语拼音难教”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汉语拼音难学”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汉语拼音枯燥乏味确实难教也难学。针对这一情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苏教版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汉语拼音部分来了个全新的设计。她创设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及表音表形的顺口溜,把学习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便学利教。

教学时,我们力求扬教材之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如教学声母 b 、 p 、 m 、 f 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教学的。

1 、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我们利用多媒体电教平台,先请学生欣赏课件。当美丽的面、生动的人物形象配上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出现时,一下子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看完情境图,老师接着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这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f ”。“他们看大佛要爬上一段什么呢?”(山坡)老师在黑板上出示“ p ”。“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去干什么?”(用手去摸)老师板书“ m ”。“这时旁边树上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这就是广播的 b ”(出示“ b ”)。情境图非常巧妙有趣地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使学生知道,这些声母在我们平常的语言当中就有,不难学,增强学生学好拼音的自信心。

2 、恰当示范模仿,认读字母。这个环节是拼音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调动了学习拼音的兴趣后老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老师的示范发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的手势,然后带领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这一环节老师示范到位,学生模仿练习充分,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3 、利用表音表形图记住字母形状。苏教版教材每一个声母都有相对应的一幅表音表形图,这幅图跟字母的形状很相似,而且配有富有童趣的顺口溜。教学时我们非常重视指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并仔细观察这幅图像什么?引出顺口溜:“水上冲浪 b b b ,小猴推车 p p p ,兔采磨菇 m m m ,一根拐棍 f f f ”,让学生熟记,做到一想到图就能想到字母,有利于加强对字母形状的记忆。

4 、利用语境歌,巩固对字母的记忆。通过上面的教学,同学们对 bpmf 的发音和字母都基本掌握了,这时我们又利用语境歌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诵语境歌时,我们教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或一边敲、一边唱、一边想象面,学生在琅琅上口的语境歌中,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养的教育。并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拼音,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符号。

5 、通过描红、仿影,加强字母的书写。苏教材版教材对每个字母由几笔写成,都用红箭标标得很清楚,我们这样指导学生书写:①先引导学生看每个字母由几笔写成,②看清每个字母每一笔在四线格中的占位,③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检查,发现不正确的及时纠正,④学生在作业本上规范书写字母。

我们是按照上面的模式来进行拼音教学的,这样教学使学生上汉语拼音课不但不会感到厌倦,而且个个兴趣盎然,学习情绪高,教学效果好。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苏教版的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安排了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形式是“词串识字”,是以韵文或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集中安排的“识字”。第三种是“转转盘”识字,它是根据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和表意的基本规律安排的。第四种是随课文识字。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识字形式,我们在教法上也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创造。如小语第一册《识字 5 》: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渔船、港湾、晚霞,这类词串,老师和学生都特别喜欢。形式上,它都是双音节词,暗含着儿童歌曲中常见的二拍子节奏,一轻一重,一呼一吸,极富韵律,与心脏搏动的生命运动相吻合,读来琅琅上口。内容上,表面看,它是一个个孤立的词组,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意思,是有中心,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一串词,而且串成了一个小篇,并有意切断语链,留下空白,无中生有,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意会”。下面以这课为例,谈谈我们是怎样进行词串识字教学的:

首先,我们请学生欣赏动课件,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大海边的事物,感受大海的美,使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一课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是读准字,读好词,读通词串。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比赛等形式,做到读得充分,练得轻松。

三是把词语和事物挂钩(每一个词语都能在课文的插图中找出相对应的事物)。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自已找出与词语相对应的事物,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接着做一个贴词语的游戏,把词语按一串一串分成 4 组,然后请 4 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在图上贴词语,他们能把词语“海风”贴在飘动的小红旗上,把词语“港湾”贴在停靠着很多船的地方。从这个游戏可知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词语跟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是诵读成串,想象面。诵读时,我们特别重视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要求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词语和图像整合为一体。如读第一行词串“沙滩、贝壳、脚丫”要读得欢快。教学时,我是这样指导的,宽广的海滩上,海风吹拂,脚下是细细的软软的沙子,沙滩上有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不相同的贝壳,那么多、那么美的贝壳引来了一群拣贝壳的小朋友,他们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拣呀,玩呀,蹦呀,跳呀,多高兴啊!沙滩很美,海面上的景物美不美呢?学生读第二行词串“海风、海鸥,浪花”引导学生想象,海鸥来干什么呀?海风吹、浪花起,又给沙滩上送来了什么呢?海底又会有哪些东西?从而引出词串“珍珠、鱼虾、海带”。这些丰富的物产,装满了渔船,渔民们满载而归,又回到了港湾,这时晚霞出来了,大海更美了,最后出现词串“渔船、港湾,晚霞”。教学时,我们非常注意把一个个词儿连成串,又把“串”与“串”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整合词串的过程中,对词串的内部结构、关系有所领悟。

五是指导书写。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书写训练,每一个生字都出示了笔顺图,课本中还安排了生字描红,这样双管齐下,把写字训练落到实处。我们这样指导书写:( 1 )让学生自己看笔顺图,边看边书空、边念笔画名称,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注意哪些笔。( 2 )学生按笔顺在书上描红,同座互相检查描得是否正确规范,( 3 )学生说说记字方法,最后按规范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

(三)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苏教版教材在精心编造和打磨课文上下功夫,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篇幅短小,既注意弘扬民族文化,又注意反映时代精神,同时还特别突出了朗读和背诵(每篇课文要求朗读和背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 、精讲多读,以读为主,低年级课文简单,浅显,课文绝大多数词语概念都在学生生活实践和口语环境中出现过,一读就懂。课堂上我们把学生的注意焦点集中到“喜欢”和“能读”上来。

2 、朗读要分层推进。①朗读要正确连贯,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重复,不读破词破句。在给定的时间里,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互读、小组读,多种形式充分地读,学生个别读时从最差的学生中抓起,。②一边读、一边想。③移情物我两忘,身临其境。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我就是文中的人,文中的人就是我,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④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例如《小河与青草》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小河与青草的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小草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就能看到底。”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水了。”指导读小草的话,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真清啊”、“一眼就能看到底”,让学生体会河水的清澈纯净。指导小河说的话,我们注意读好“感谢”、“紧紧抱住”“要不”“早就”等词,让学生体会小草的功劳,读出小河对小草的谢意。第二次对话,小河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指导朗读时,我们引导学生读好“碧绿碧绿”,读出小草的可爱,读好“也要”、“给了”、“充足”、“早就”,读出小草对小河真诚的谢意。接着指导分角色朗读小草和小河的两次对话。使学生懂得小河要是没有小草紧紧抱住泥土,河水就不会这样清,而小要是没有小河提供充足的水分,就不会那么绿。原来他们是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的呀!读中又了解了防止水土流失的科学知识。

3 、活记乐背,表现自我。为了防止学生厌读、厌背,在指导学生读背时,我们首先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读,同学之间个人与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男女生比,老师与学生比,分角色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兴趣。其次,配上合适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把课文与音乐与插图结合起来,先以文为主,朗读欣赏咀嚼语言,再以图为主,图文互义,练习背诵。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创造。背诵不仅是对原文的重现与记忆,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一种释放,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所写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这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尽情地朗读尽情地表演,老师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们是那么地投入,那么有创造才能。

课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真正确立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断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河与青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用好新教材 探究教与学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河与青草-羊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鼓励原创)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小河与青草相关资料链接(包括背景资…
    小河与青草设计之二:
    第二课时 小河与青草
    小河与青草说课设计:
    小河与青草电子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2
    《小河与青草》教案分享(苏一版)(3…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设计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3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2
    《小河与青草》 -语文教案
    《小河与青草》课堂实录2
    《小河与青草》课堂实录1
    小河与青草电子教材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课堂实录3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教案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材解读
    一年级语文《小河与青草》第一课时教…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案2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
    小河与青草-精品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分享(苏一版)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ppt》课件
    小河与青草教学要求: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河…
    《小河与青草》教案2
    教案:《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小河与青草》-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河…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说课稿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6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5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轮流课:《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及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河…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目标
    《小河与青草》教案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之一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教案:《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4
    语文教学设计-----《小河与青草》第二…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小河与青草》教学反…
    [教学反思]小河与青草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管理群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2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8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4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5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6
    小河与青草(两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7
    《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3
    《小河与青草》教案4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