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本文淳厚而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赞美之情。
2、欣赏、品味本文富有魅力的语言。
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实现能力迁移。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深情赞美。
2、学习对比的写法,品味文中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设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实现读写结合。
1、 反复诵读,感知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谈。
3、 体验总结,渗透学法指导,学以致用,进行读写结合的有益尝试。
教学基本程序:畅谈,诵读,品析,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正值什么季节?(秋天)我们会感到秋高气爽,凉风阵阵。人们常称秋天是“金秋”。那刚刚过去的夏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来描述夏天,畅谈夏天吧。
学生畅谈。可从夏天景物的特点,人们在夏天特有的一些举动、穿戴,消暑的设施来谈。以便让学生进入夏天的情境中。师小结夏天的炎热,引导学生说出对夏天的情感。
同学们喜欢夏天吗?多数同学不喜欢,因为夏天太热,我们今天将来学习一篇写夏天的散文,看看作者的看法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简介作者,明确文体。
  梁衡,当代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是一篇 写景抒情 散文。↓
三、宣布本课的学程:读《夏》----析《夏》----品《夏》----绘“夏”。
四、读《夏》。
1、配乐分角色朗读。
齐读第一段、第五段,分组比赛读第二、三、四段。
要求:⑴读准字音,定好重音,把握好语速的缓急。
⑵脑海中想像文中描绘的面,读出恰当的感情。
2、评价朗读情况。教师作简评。
五、析《夏》。
学生独立思考,解析课文,在此基础上合作学习。
1、 作者喜爱的夏天有哪些特征?文章开头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紧张、热烈、急促,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全篇,这种写法叫“篇首概括”。
  齐读第一段。
2、精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⑴作者先通过一个怎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长成了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沸腾”写出了温度高,达到了最高点,点出了热烈的特点。与“一锅水”的比喻相对应。
  ⑵作者怎样写细、林带等景物的?是直接去写,还是对比着写?
  用了对比的手法。“密密的厚发”“黛色长墙”都形象地写出了木的茂密。“凝成”表明淡淡的绿烟是逐渐变成黛色长墙的。”
  ⑶第二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其中重点写哪一景物?为什么要重点写它?
第二段描写了细、林带、蝉儿、太阳、麦浪,其中重点写了 麦浪 。作者把目光投向田野,麦浪是田野上的主体景物,着重写麦浪,又为下文写夏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为突出农民的辛勤劳动作了巧妙的铺垫。)轻歌曼舞(曼:柔美,不能写“慢”),指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⑷麦浪不是很高,怎么会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公路上的汽车”呢?
  明确:这是作者极目远眺的结果。因为作者在田野看景,视野开阔,又是从远处看麦浪,所以就会见到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和公路上的汽车。
  ⑸齐读这一节。师作小结:这一节,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依次描写了华北平原夏季的景物。末句“夏季到了”,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喜悦、兴奋的感情。教师小结,这句话有力地收束上文。
3、精读第三段。
⑴本文既有篇首概括,又有段首概括,第三段中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段内容?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⑵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呢?这句话与上文哪两句话相照应?
明确:“按绘的观点,……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该为中性的黄色。句中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生命交替”指什么?(夏收作物已丰收,秋季作物正要播种或正在生长。)这里的“前”“后”分别指什么季节?(春和秋)这句话与“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相照应,突出了夏天的色彩。
⑶为什么说夏季是个“旺季”呢?请一名学生读下文,其它同学思考。
明确:棉苗、高粱、玉米、瓜秧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如何理解“冲刺”一词?(比喻接近目标或快要成功时做最大的努力。突出了庄稼生长茂盛的特点。)此处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对比,突出了夏天的热烈。)
⑷小结,过渡。第二三两段体现了夏天哪一特征?(热烈)夏天的紧张、急促的特点体现在何处呢?
4、精读第四段。
  齐读第一句话。这里又运用了什么手法?(篇首概括)紧张到什么程度呢?(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体现在何处呢?
明确:白天快割、快割,快打、快打。夜晚还要担心天气情况,夏收忙完了还要忙秋种。这里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如果不用,改成“快割”“快打”,效果如何?(用反复的手法,更能突出紧张、急促的旋律)总之,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农民在夏天的劳作,这就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齐读第四段。师总结:这三个段落将夏天的紧张、急促、热烈的特征渲染得淋漓尽致。
5、精读第5段。
⑴“历代文人”和“我”对夏的感情一样吗?为何?
明确:不同。因为,他们喜欢春花秋月,有闲情逸致,自然不喜欢这忙碌的夏季。而“我”却喜爱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夏季,仅仅喜欢这一季节吗?(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⑵作者在表达这种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理解“黄金”一词?
明确: 对比,又是一处对比。
齐读最后一段,重读“却”“大声”“黄金”。“黄金”一词突出了夏天的分量、价值。
六、品《夏》。
文中有不少好词佳句,你能找出几句,作简要的评点吗?
分组合作学习。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品味赏析。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⑴“沸腾”写出了温度高,达到了最高点,点出了热烈的特点。与“一锅水”的比喻相对应。
⑵“潜”巧妙地写出了蝉儿也热得躲起来了的情形。
⑶“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而“照射”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
⑷“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托”是指向上承受。这里是写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用“涌”更准确,给人以美感。
⑸“凝成”指逐渐酝酿,聚集,而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⑴比喻句。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密密的厚发”“黛色长墙”都形象地写出了木的茂密。“凝成”表明淡淡的绿烟是逐渐变成黛色长墙的。
②麦浪翻滚着,拍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拍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⑵拟人句。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3、寻找、总结出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之处。
⑴对比的句子。
①芊芊细→密密厚发,淡淡绿烟→黛色长墙,(对称句式)
 灵秀之气→磅礴之势,细滋慢长→蓬蓬勃发。
②“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用“有闲情逸致的人”对夏天的情感来反衬“我”对夏天的情感,突出了“我”对夏天的赞美。
③春天、秋天的色彩与夏天的对比。春为冷的绿,贮满希望之情;秋为热的赤,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为中性的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对称句式)
4、赏析文中运用反复手法、运用叠词的句子。
⑴反复的手法。“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节奏快,这种语言形式与表达的内容相一致。
⑵叠词的运用。“听听窗纸”“看看窗外”,“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芊芊细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
    《夏》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9
    梁衡《夏》有瑕疵,编者是如何解读的…
    《夏》教学设计8
    《夏感》教学反思2
    《夏》教学设计2
    《夏》教学设计3
    《夏》教学设计  5
    《夏》教学设计6
    《夏》教学设计7
    梁衡《夏》 赏析0分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教学设计 苏教…
    《夏》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
    《夏  感》
    《夏感》教学反思
    《夏》教案
    夏 梁衡
    夏感教案(有教学设想)
    梁衡《夏》教学后感
    夏教学设计
    梁衡《夏》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七年级…
    《夏》
    梁衡
    用梁衡的《夏》中的词语写作文
    《夏》说课稿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  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梁衡赏析
    梁衡《夏》原文阅读
    梁衡《夏》的阅读答案
    题目:《暑期阅读 夏感三篇》(梁衡等…
    梁衡------中国当代思想大师-----梁姓…
    夏感教学实录
    (苏教)一支激情澎湃的夏日进行曲—…
    《夏感》应该让学生“感”什么?
    梁衡散文新去处
    三问与三美——梁衡《夏感》文本细读
    《夏》说课教案
    《夏》教学实录
    夏说课稿
    夏说课稿2
    夏说课稿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夏》教案
    《夏感》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 日 风 情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感》同步练习
    “功夫在新闻内,受益在新闻外”
    《夏》教学反思2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夏教案1 苏教版
    多彩的夏天教案
    夏感教案
    《夏》课堂实录
    夏感教案
    《夏》教学设计4
    《夏感》教学反思  3
    《夏》教学反思
    西师大:《夏》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