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夏》教学设计

执教:太仓市新区中学 周佳

【教材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设计说明】《夏》是梁衡先生的一篇优秀散文,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动词以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本文在本册教材中是一篇侧重学生自读欣赏的篇目,但初一学生的文字鉴赏技能还不是很高,因此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如通过原句改写后比较的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揣摩语句,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并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咀嚼文字,揣摩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将生动形象的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于写作中。

2.体会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文本,揣摩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版块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说明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09年的夏天,在你眼中夏天是怎样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天,看看他笔下的夏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板书:夏)

自由发言,谈自己感受到的夏天。

让学生谈自己对夏的感受,激发学生了解文章中夏的“面貌”的兴趣。

初感文本

1.请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同时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捕捉一幅幅夏天的面。

2.请三位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跟着这位同学的足迹徜徉在夏季里,在你的头脑中再现刚才想象的面。

3、你拍到的面体现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

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关键句回答。

自读、再指名朗读,并明确朗读要求,使学生在朗读中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整体性的把握。

自主研读、

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夏天摸不着、抓不住,但作者却让我们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它的紧张、热烈、急促。他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字的魔力,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鉴赏示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方法点拨:分别从修辞手法(比喻)、动词(“泛泡”、“冒气”、“沸腾”、“凝成”)角度鉴赏。

板书:比喻、动词

要求: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学着老师的样儿,看看文中的哪些动词用的传神?哪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最有表现力?边读边用笔圈出来,并作点评。再和前后同学交流交流,分享体会心得。

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书上圈点批注;同伴互相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示例鉴赏”,给独立分析能力还不强的初一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研读、交流;逐步培养独立思考、探究、表达的能力。

学生自主研读中,可能会涉及以下语句的赏析,适时点拨并通过朗读进一步领会感悟:

预想语句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的舰船。”方法点拨:改写:火红的太阳照射着一片金黄色的大地,麦穗摇动着,像海浪着一艘艘的舰船。

预想语句2:“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方法点拨:“浮动”:触觉;“积蓄”、“酿”、“翻滚”、“升腾”:夏到来的过程。

预想语句3:“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方法点拨:将“挑着”改成“耷拉着”“举着”改为“长着”、“匍匐前进”,改为“爬着”。

预想语句4“你看田间那些镰的农民,着腰,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方法点拨:扩句: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他们都弯着腰,个个都汗流满面,他们一心想着赶快收割;麦子运到场上来了,他们一心想着赶快打麦子。

其他:根据学生理解适当点拨。

学生交流,适时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

教师的适度点拨与引导是很重要的,关键要引导得巧妙,围绕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拓展

1.我们一起品味了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图景。那么其中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板书:赞美

2.我们现在正值秋高气爽的秋季,同学们能不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描绘你心中的秋夜呢?

方法指导:写什么?怎样写?

表达自己的思路,写一个小练笔。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会运用。

板书设计

紧张 比喻:发、墙……

热烈 赞美 拟人:主宰、举、匍匐前进……

急促 动词:凝、烘烤、涌、酿……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预先的设计上,而没有充分的跟着学生的思路延伸,感觉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2、 最后一项让学生写一个小练笔的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充分完成。

3、 自身语言丰富性和生动性上还存在欠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
    《夏》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8
    梁衡《夏》有瑕疵,编者是如何解读的…
    《夏》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反思2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2
    《夏》教学设计3
    《夏》教学设计  5
    《夏》教学设计6
    梁衡《夏》 赏析0分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7
    《夏》教学设计9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教学设计 苏教…
    《夏感》教学设计
    《夏  感》
    《夏感》教学反思
    《夏》教案
    夏 梁衡
    夏感教案(有教学设想)
    梁衡《夏》教学后感
    夏教学设计
    梁衡《夏》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七年级…
    《夏》
    梁衡
    用梁衡的《夏》中的词语写作文
    《夏》说课稿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  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梁衡赏析
    梁衡《夏》原文阅读
    梁衡《夏》的阅读答案
    题目:《暑期阅读 夏感三篇》(梁衡等…
    梁衡------中国当代思想大师-----梁姓…
    夏感教学实录
    (苏教)一支激情澎湃的夏日进行曲—…
    《夏感》应该让学生“感”什么?
    梁衡散文新去处
    三问与三美——梁衡《夏感》文本细读
    《夏》说课教案
    《夏》教学实录
    夏说课稿
    夏说课稿2
    夏说课稿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夏》教案
    《夏感》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 日 风 情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感》同步练习
    “功夫在新闻内,受益在新闻外”
    《夏》教学反思2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夏教案1 苏教版
    多彩的夏天教案
    夏感教案
    《夏》课堂实录
    夏感教案
    《夏》教学设计4
    《夏感》教学反思  3
    《夏》教学反思
    西师大:《夏》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