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本则为精华教学实录,只可惜我们只拿到了第二课时的。实在对不起大家了。
[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师:以上是作者对夏天的感受,但作者仅仅是写感受吗,这个“夏感”的“感”还可以作什么理解?
生1:感情。
师:你是说“夏感”还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是吗?
生1:是。
师:哪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夏天的感情呢?
生1:“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赞美之情。
师: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找出来的这句话在哪里?
生1:在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历代的文人为什么不喜欢夏天?
生2:因为夏天很热,很辛苦。
生3:因为夏天没有春花秋月。
师: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回答。
生4:苦涩、紧张。
师:对啊,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文人们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梁衡,他眼中的夏天是苦涩的吗?
生:不苦涩。
师: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哪里看出作者眼中的夏天不苦涩,不紧张,到文章中去找依据。
生5:作者认为夏天是苦涩的,也是紧张的,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一句可以看出来。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梁衡眼中夏天是紧张的、苦涩的,其它同学的观点呢?
生6:我也认为作者眼中的夏天是苦涩的,从文中“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一句可以看出来。
师:我请这位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6: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可是起了风”、“可是遮上了云”这两句的时候用了怎样的语调?
生:疑问的。
师:对,疑问、上扬的语调,而且“可是”这个词不能读太重,“可是”在这里是表示转折吗?
生:不是。
师: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不是”的意思。
师:对了,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还有同学发表观点吗,作者眼中的夏天是不是紧张、苦涩的?
生7:“弯着腰,流着汗”这个细节描写也体现了夏天的苦涩。
生8:“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苦涩,也体现了紧张,“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这些词都让人感觉很紧张。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真好,这句话真是让人有紧张的感觉,尤其是“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如果老师给这两个词里各添一个字,效果也许就不一样了,我们把“快割”改为“快点割”,“快打”改为“快点打”大家读一读试试看。
(学生齐读)
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看,左边两组同学读“快割,快割”,右边两组同学读“快点割,快点割”,咱们读快一点,努力读出紧张的感觉。
(两组学生分别齐读)
师:再加快一点。
(学生再读。)
师:再快!
(学生再读)
师:(面向右边两组同学)怎么样,读不过他们吧?(台下大笑)不过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句式决定的,以后同学们记住一点,要表现紧张,你就多用短句,少一个字都好!——还有同学发表意见吗,作者眼中的夏天是不是紧张的、苦涩的?
生9:文章第二段中“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和“热风浮动”都体现了夏天的苦涩,因为炎热的天气下还有农民在干活,很辛苦。
师:这位同学视野非常开阔,找到了第二段中的句子。是啊,太阳烘烤下,不仅有翻滚的麦浪,还有劳作的农民;热风浮动里,不仅是麦子的香味,还有苦涩的汗水,夏天,苦不苦?
生:苦!
师:既然作者眼中的夏天也是苦涩的、紧张的,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夏天呢?
生10:因为夏天的苦涩可以带来收获。
生11:因为夏天生机勃勃。
生12:因为夏天充满希望。
师:对啊,作者赞美夏天,就因为夏天的苦中还有甜。(板书:甜)同学们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苦中之甜藏在哪里?
生13:“麦浪翻滚着”给人以丰收的喜悦,这是苦中之甜。
生14:“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也体现了苦中之甜。
生15:“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向着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这个句子当中这些农作物都长得很好,给人以喜悦,也是苦中之甜。
师:如果说麦浪翻滚,麦香浮动是一种收获之甜的话,那这些向着秋的终点冲刺的高梁、玉米、棉苗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希望之甜。(板书:收获 希望)太阳烘烤下的耕耘是苦涩的,但是眼看着麦浪翻滚的情景心里却是甜美的;热风浮动中的劳作是苦涩的,但是呼吸着麦子的香味,心里却是甜美的;汗水是苦涩的,但收获是甜美的;劳作是苦涩的,但希望是甜美的。同学们,这又苦又甜的夏天值不值得我们大声赞美?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师: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生: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前面第三段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到这里却成了“黄金”的夏季?
生1:金黄只是一种色彩,黄金却体现了夏天的宝贵。
师:说得真好,金黄是一种色彩,黄金却体现了夏天的价值、夏天的品质、夏天的可贵!带着这种认识让我们再次赞美夏天。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作者为什么要再三强调“春与秋之间”?
生2:因为第三段里面说到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我想作者再次强调“春与秋之间”是为了与第三段这句话相呼应。
师:说得太好了,夏天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大家看投影,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结合你对夏天的认识,写这样一句话:没有夏天,春天 ,没有夏天,秋天 。
(学生写句子。)
师:来,我们交流一下。
生3:没有夏天,春天就失去了色彩,没有夏天,秋天就没有收获。
生4:没有夏天,春天就不会开花,没有夏天,秋天就不会结果。
师:很有诗意,不过“没有夏天,春天就不会开花”值得商榷。
生5:没有夏天,春天的花就会枯萎,没有夏天,秋天的果实就会凋落。
生6:没有夏天,春天就没有希望,没有夏天,秋天就没有收获。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诗人,写出的句子都如诗一般美。同学们,春天的希望在这里结果,秋天的收获从这里发芽,夏天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季节,是一个黄金的季节。但是同学们,是谁赋予夏天希望,是谁带给夏天收获,又是谁创造了夏天黄金的价值?
生:(七嘴八舌)农民、劳动者、工人……
(教师板书:人)
师:总而言之,是夏天里的人,是夏天里的劳动者。请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起立,投影展示夏日劳动者的画面),让我们将崇敬的目光投向这些平凡但是可敬的夏日里的劳动者,他们自己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气势磅礴、色彩金黄、旋律紧张的夏季,一个收获与希望兼而有之的夏季,一个黄金的夏季。《夏感》是一曲夏的赞歌,更是一曲劳动者的赞歌。
(老师示意学生坐下。)
师:这个时候,我们读一读茅盾《风景谈》中的几句话,或许会有些新的感受。(投影展示《风景谈》中的句子)
生: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师:这个时候,我们读一读耳熟能详的《悯农》,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投影展示《悯农》)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1:板书设计
夏 感
梁 衡
夏之气势——磅礴 苦
感 夏之色彩——金黄 赞 夏之人 收获
夏之旋律——紧张 甜
希望 第二则:为弥补大家的遗憾,我们整理了一则比较完整的普通实录。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诗,请同学说说诗中的季节,并且你是怎么判断的?
(小黑板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天。有春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秋天,有霜。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生;冬天,雪花大如草席。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