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梁衡------中国当代思想大师-----梁姓人的骄傲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梁衡文集》是“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梁衡先生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文集》由文学、新闻、政治、科学四大类组成,共计九卷。
一、文学类 包括散文集两卷和文学创作理论和方法一卷,共计三卷,即:卷一《名山大川》(山水篇);卷二《人杰鬼雄》(人物人生篇);卷三《为文之道》(文学创作理论和方法篇)。
二、新闻类 即新闻三部曲,共计三卷,即:卷四《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采访篇);卷五《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写作篇);卷六《新闻原理的思考》(新闻宏观管理篇)。新闻三部曲是梁衡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政治类 即卷七《继承与超越》(干部修养篇)。
四、科学类 包括科学史章回小说两卷,即卷八《数理化通俗演义(上)》和卷九《数理化通俗演义(下)》。
《梁衡文集》的封面题字是赵朴初,内封题字是季羡林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评赏梁衡的散文《夏感》

张 恒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也许,春的百卉萌发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吧;也许,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渲泄吧;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几乎趋若过江之鲫。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酽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失和谐超力度负荷过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样地受着“快乐原则”所支配的骚客文士的心理认同?怎能不被他们付诸阙如!即使有人写写,也难免写成“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象快干死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的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写成“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

  可是,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须知,这种赞美本身就很值得我们赞美。而他在这篇作品中所创造的清隽境界、丰厚含茹和高致的美,他的英华吐纳的娟秀语言,更令人由衷叹服。《夏感》确实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夏感》一开始,作者这样写道:“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在这里,朴实得有点稚拙的“一锅冷水”的比喻,新鲜的活脱脱的“密密厚发”的拟人,巧妙精当的“黛色长墙”的词汇选择,作者仿佛在进行俯视式扫描一般,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传达着夏的喧闹,毫无燥乱的踪影。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色泽,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接着,作者摆平视角,镜头下移,好象在纵目远眺这广袤的原野似的,望着翻滚的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在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里,作者呈现给我们的,已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还原,而是一种意化了的风物,是外在客体在作者心灵屏幕上的闪烁;或者说,是折射着作者情感光束的时代投影。然后,一阵浮动着的热风,“飘过田野”,似乎是给远眺的作者、也似乎是给读者吹送来“已熟透了的麦香”。这一笔点染,不仅恰到好处也恰如锦上添花。正如前面蝉鸣的烘托体现为一种声与色的交融一样,这儿的点染则体现为一种色与香的谐和。如果说,前面的烘托是一种氛围的点化,那么这儿的点染则是一种情致的昭示——昭示生活的丰腴和饱满。作者就是在如此详尽地进行了铺垫之后,从容不迫地把他的笔触导向文章意蕴的致力点——“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这才是作者自己的夏感,这才是作者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独到的夏感。从这里,作者又仿佛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一段精妙的议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为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这一段议论,构句独树一帜,用语别开生面,排比对偶驾轻就熟,在古色古香中显现着一种难得的理趣,即一种优美的情趣与深沉的意理相结合而滋生的抒情美感。这一段议论,对前面之意蕴致力点,是发生,是拓进,是引深;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发现、体认、慧识的夏的质性的一种哲人式抽象与鞭辟入里的诠释。那么,这种质性意味着什么?作者很快就一语道破了。原来,“那春天的灵透之气”所积蓄所酿成“磅礴之势”,正是一种“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伟力的奔突,一种由孕育到丰登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律动,一种印着人类巨大的钤记的创造之波的流泻。作者热情讴歌的,就是这样一首力、生命与创造的诗。



  梁衡同志赞美的夏,是麦浪翻滚、麦香吹送的夏,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的夏。这是何方之夏?显然,作者的注目点是非常明确的。在那段精妙的议论后,他这样写道:“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里,作者的视角好象在渐渐拉近,镜头也从宏大转入精微。于是,一个一个机趣盎然的大特写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一句话,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梁衡同志的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


  •  

  •  

6楼


  审视作者所描绘的一切,我们恐怕很难想到那稻谷飘香的锦绣江南,也恐怕很难想到那牧连云的苍茫塞外。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应该是那雄浑壮阔的黄河流域了——那八百里秦川,那三晋高原以及那横踞冀鲁豫的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是的,正是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作者本人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并多年驻节于斯。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当然,《夏感》的作者并没有把他的镜头仅仅停留在夏的景观上,而是让自己的视角渐次由表层进入肌里,对准了我们这个星球的真正主宰——人。夏日里生命在交替,夏日里作物向秋的终点最后“冲刺”,这种生机勃勃的运作,固然有大自然永恒代序的机制,但不可不论的是,自从人类参与其间后,它多半已成了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之意志的对象化,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人,是夏的色彩的真正涂染者;也正是人,拨响了夏的紧张的旋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这一段文字,作者似乎只是漫不经心,信笔写来,与前面一丝不苟的刻镂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差距,表面看甚至给人一种拙讷浅陋之感。其实,白描的语言形式正契合着质朴的内容,如果把一连串形容词堆在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也许形成的倒是一种美的造作。所以,作者此处的不施铅华,实在也是合情合理之笔。

  那么,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的是——细节。“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几个细节,与上述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这几个细节,乍一看似乎有点司空见惯,品嚼再三,就象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听听窗纸”,“看看窗外”,在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是夏的快节奏和弦,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它,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在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用“看似平常最奇崛”来形容它,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可以说,如果换一个其他细节取而代之,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削弱。

  有趣的是,梁衡同志的《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这在今天,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  
  •  

8楼

数理化通俗演义

梁衡 著

下载阅读(634KB)


  第一回 洞庭湖边屈原问天 金字塔下泰氏说地
  ——宇宙是什么?

  第二回 聪明人喜谈发现 蛮横者无理杀人
  ——无理数的发现

  第三回 举手扬沙欲塞宇宙 立竿见影可测地周
  ——人类第一次测量地球

  第四回 赤身裸体长街狂奔 一对好友海边争论
  ——比重与浮力的发现

  第五回 推动地球不费吹灰力 横扫劲敌方知科学威
  ——杠杆原理的发现

  第六回 老弱妇孺齐上阵 一面镜子退千军
  ——凹面镜聚光作用的妙用

  第七回 秀才见兵 有理说不清 敌酋来访 芳掩哲人
  ——一个科学家的墓碑

  第八回 八龙举首报地动 一骑飞至判真伪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的诞生

  第九回 华灯熠熠受宴威 阴雾惨惨愚受惊
  ——关于月蚀的一次预报

  第十回 割圆不尽 十指磨出血 周率可限 青史标美名
  ——圆周率是怎样算出来的?

  第十一回 无名僧 天台山上收高徒 智和尚 一把尺子量北斗
  ——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

  第十二回 黑漆漆 长夜待明几点寒星 怯生生 新说初出一位巨人
  ——日心说的创立

  第十三回 砸碎天球探寻无穷宇宙 以身燃火照亮后人道路
  ——一位科学家的殉难

  第十四回 几声犬吠 绞架上死鬼失踪 一豆青灯 地窖内活人无声
  ——第一部人体解剖书的出版

  第十五回 说真话 又一伟人被烧死 摆事实 生理科学终问世
  ——血液循环的发现

  第十六回 恍当一声 千年圣人被推翻 寥寥数语 满座论敌皆无言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第十七回 拨云望月 天上原来没有天 衣锦还乡 明人也会做蠢事
  ——望远镜的发明

  第十八回 大主教家中宴远客 伽利略罗马上大当
  ——日心说又一次遭禁止

  第十九回 施巧计巨人再写新巨著 弄是非主教又出坏主意
  ——力学、天文学巨著《对话》的问世

  第二十回 假悔罪 地球其实仍在转 真宣判 冤狱一定二百年
  ——科学史上最大的一起迫害案

  第二十一回 佛罗伦萨 意公爵难堪 勒根斯堡 德皇帝受惊
  ——大气压强的发现

  第二十二回 恨未能观天穷底 第谷氏临终相托
        死盯住火星不放 开普勒出奇制胜
  ——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的发现

  第二十三回 智达宇宙 有权立法束众星 贫病一身 无钱糊口死他乡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发现

  第二十四回 千里投书 亿万里外猎新星 百年假说 一夜之间变成真
  ——海王星的发现

  第二十五回 河边一梦 繁星点点指坐标 船上一觉 几个数字缚海盗
  ——直角坐标系的创立

  第二十六回 无形学院研究无形物 有识之人脚下有新路
  ——波义耳定律、化学科学的确立

  第二十七回 苹果月亮 天上地下一个样 痴男傻女 你东我西难成双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第二十八回 胡克妒贤 皇家学会大失策 哈雷识货 又当伯乐又赚钱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布

  第二十九回 门缝里 牛顿玩弄三棱镜 小旅店 歌德细看少女郎
  ——颜色本质的第一次突破

  第三十回 崇上帝 巨人甘心当仆人 入歧途 半生聪明半生愚
  ——神是第一推动的妄说

  第三十一回 濡沫相依兄妹深情凝遥夜 度曲为业歌舞妙手撷新星
  ——天王星的发现

  第三十二回 穷夫妻吵架 一脚踢出新纺车 智瓦特发愤 廿年造成蒸汽机
  ——引起世界工业革命的两项大发明

  第三十三回 旧学说 百年统治终破产 新原理 一时沉埋永放光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第三十四回 绝聪明 挥毫落纸成魔方 最勇敢 举手向天攫雷电
  ——电的本质的发现


  •  
  •  

9楼


  第三十五回 一条蛙腿抽动引起风波 两位能人斗法各显神通
  ——电压的发现

  第三十六回 浪子回头 皇家学院得奇士 功夫到处 元素家族添新丁
  ——钾、钠等新元素的发现

  第三十七回 惜人才 戴伯乐收高徒 妒新秀 法拉第遭白眼
  ——电磁感应的发现

  第三十八回 茶壶煮饺子笨女婿失去讲座,实验加方程物理学登上高峰
  ——电磁理论的创立

  第三十九回 忽辞世短命人发现电磁波,见讣告有志者发明无线电
  ——电磁波的发现和使用

  第四十回 千年梦石头变金曾何见,一朝点破原子本性各同
  ——原子论的创立

  第四十一回 孤军深入化学不幸陷困境,天降奇兵物理仗义助其功
  ——光谱分析法的创立

  第四十二回 踏破铁鞋得来却在故纸里,种瓜得豆辛苦终会有收成
  ——惰性气体的发现

  第四十三回 运筹帷握一副彩牌定乾坤,决胜千里三国学人拜下风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四十四回 一声霹雳满面鲜血高呼胜利,万贯资财终生发明全留后人
  ——强力安全炸药的发明

  第四十五回 小医生扣响物理大门,啤酒匠发现科学定理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第四十六回 略施法术钢铁竟能作人语,费尽心机棉线也会放光明
  ——电灯的发明

  第四十七回 看门人推门闯进小王国,磨镜翁窥镜发现微生物
  ——微生物的发现

  第四十八回 求佳人 才子喜得贤内助,攻化学 医学却展新前程
  ——微生物学的确立

  第四十九回 五年环球先从自然探得实际,六个便士只向爸爸买点时间
  ——进化论的创立

  第五十回 飞鸿一叶华莱士已着先鞭,掷笔三叹达尔文欲弃前功
  ——进化论的发表

  第五十一回 乱纷纷 大主教口溅飞沫,铁铮铮 小斗犬力挫谰言
  ——进化论的传播

  第五十二回 萤光一闪 揭开物理新纪元,照片一张 掀起报界千层浪
  ——X射线的发现

  第五十三回 错中错却见真成果,新发现又有新牺牲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第五十四回 奇女子 异国他乡求真理,好伴侣 濡沫相依攻难关
  ——镭的发现(上)

  第五十五回 愿将事业作爱子,却看名利如浮云
  ——镭的发现(下)

  第五十六回 巧设计 是光是电见分晓,细测算 质量电量全找到
  ——电子的发现

  第五十七回 悄然无声 张原子变成李原子,喜报忽至 化学奖却送物理
  ——原子蜕变的发现

  第五十八回 茫茫太阳系 皆是小原子,小小原子内 却有太阳
  ——原子核的发现

  第五十九回 晴空里飘来一朵乌云,死水上吹起一阵清风
  ——量子论的产生

  第六十回 小实验捅破旧理论,巧裁缝难补百衲衣
  ——以太说的被否定

  第六十一回 天马行空 小职员发表高论,价值连城 短论文装备大军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第六十二回 太阳作证 相对论颠扑不破,纳粹逞凶 科学家流落异国
  ——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第六十三回 王子追电子 探得微观新奥秘,数学物理 辟出力学新体系
  ——量子力学的创立

  第六十四回 战乱将起 实验室已难平静,为渊驱鱼 科学家云集美国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

  第六十五回 忧苍生 科学家上书大总统,传佳音 航海者登上新大陆
  ——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的诞生

  第六十六回 苦干三年 两颗炸弹制成功,悔恨万分 一纸建议致惨祸
  ——原子弹的爆炸

  第六十七回 一念之间 救活千万人,十年接力 功到自然成
  ——抗菌素的发现

  第六十八回 严师长 声色俱厉教学子,慈老翁 语重心长勉后人
  ——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

  第六十九回 黄碗豆绿碗豆 孟德尔详察父和子
        红果蝇白果蝇 摩尔根细究雌与雄
  ——遗传学说的创立

  第七十回 破密码 遗传谜底终揭晓,大溶合 科学深处无疆界
  ——生命科学的发展

  第七十一回 究方法 说书人试谈相似论,论精神 有志者不屈事竟成
  ——结束


  •  
  •  

10楼

梁衡: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  
  •  

11楼

阅读《倾听梁衡》:纵横捭阖的脚印
传主梁衡为这本与自己有关的书写序,谦逊地说:“这是留在逝去的山路上的一行浅浅的脚印。印痕代表付出和贡献,脚窝里又积有雨水,那是一汪浅浅的遗憾。”这是怎样一个人的付出与遗憾哪?一个四篇作品同时代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人,一个对新闻理论与实践提出创建性思考的人,一个身居高位却平和朴素的人,一个不愿意被人写却乐意用自己生命的财富帮助人的人。


· 18岁以下勿点  商搜

· 投入1万年利100万 图


· 少女23岁创业年赚50万

· 做别人没想到的好生意


· 进口服装  火爆中国

· 床上钱  真是赚疯了



二十五年前,《晋祠》一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一路读来,一路想来,以为作者梁衡应是德劭年高饱学之士,可其时他才三十出头,以热血年龄铸大气老到之传世美文,不由不令人拍案惊奇。“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木郁郁,天高而水清”,诵之朗朗,思之神往。九十年代中期,梁衡由写山水转而写人物。毕二十年之功,得《大无大有周恩来》;三赴常州,铁鞋踏破而灵光闪现,“觅渡河”一出,瞿秋白形象力透纸背,对主人公人性的把握无人出其右。有趣的是,他以章回体形式写作的《数理化通俗演义》妙语连珠,明白易懂,为我这样的偏科生开拓了一条亲近科学的道路,真正是别出手眼。作为文章家,梁衡著作等身,文名远扬,可这仅仅是他集大成于一身的四张脸孔之一。

变,第二张脸孔是新闻家。他从县里的基层记者做到了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他在没有新闻的角落里拎出了许多“新闻大鱼”;他从一线的记者干到了中国最高新闻学府的博士生导师。从“出门跌一跤,也要抓把土”的采访到构建宏观新闻学理论体系,不禁想问,他哪里来的这么多东西啊。他说,要感谢在基层的那些年头。基层,可是让很多大学毕业生分配时望而生畏的地方。

变,第三张脸孔是官员梁衡。二十年前,他就是部级干部梯队培养人选,可一封匿名信,人生大拐弯。好几年之后,写作上已经硕果累累的梁衡出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高官有几人?”欲做官,先做人,梁衡被称为“是那种靠思想靠才气工作的高层官员”。

变,第四张脸孔是自然之子。梁衡在晋中南的黄土地成长,对土地,对农民有着血浓于水的的感情;对大自然,对山水田园,钟爱到常人不好理解。据说八十年代报社要调他到北京任职,山西省想留他,他对省里提出的唯一条件居然是到林业部门工作,因为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亲近山水了。

梁衡说:政治者,大事也。与一个记录大事、亲历大事、参与大事的人交往,你会兴奋吗?和这样一个有着四张同样丰富、真诚、睿智脸孔的人交往,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呢?你又会怎样去向别人描述他呢?此时,我不禁要为作者劳神了,他们肯定为这个书名费了许多心思吧。如果想让书名更具体一点,该用哪一个方面的成就来概括呢?当然,他们做了明智的选择,也许,倾听,是唯一的选择。

《倾听梁衡——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身为新闻学博士的几位作者埋首几达人高的梁衡作品三年,以他的人生历程为经线,以各种成就为纬线,包含敬畏与感情,而又客观公正地把握着写作的分寸,把一位政治家、新闻家、思想家、和文章家几十年人生发展娓娓道来,文笔优美,穿插独家访谈中挖掘出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不由得人不一口气读完,读完后不由得不炫耀般地四处说道。就如《20世纪的书——纽约时报书评精华》中写道:“天长地久并不存在——但我们希望也有例外,这就是某些人有写书的冲动,以及另一些人有加以宣传的冲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梁衡------中国当代思想大师-----梁姓人的骄傲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
    《夏》
    《夏》教学
    《夏》教学设计8
    夏 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反思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2
    《夏》教学设计3
    《夏》教学设计  5
    《夏》教学设计6
    夏  梁衡
    夏教案
    《夏》教学设计7
    《夏》教学设计9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教学设计 苏教…
    《夏》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
    《夏  感》
    《夏》教案
    《夏感》教学反思2
    夏感教案(有教学设想)
    梁衡《夏》有瑕疵,编者是如何解读的…
    梁衡《夏》教学后感
    夏教学设计
    梁衡《夏》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七年级…
    《夏》
    梁衡
    用梁衡的《夏》中的词语写作文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说课稿
    《夏》教学设计
    梁衡《夏》 赏析0分
    <<夏>>梁衡赏析
    梁衡《夏》原文阅读
    梁衡《夏》的阅读答案
    题目:《暑期阅读 夏感三篇》(梁衡等…
    夏感教学实录
    (苏教)一支激情澎湃的夏日进行曲—…
    《夏感》应该让学生“感”什么?
    梁衡散文新去处
    三问与三美——梁衡《夏感》文本细读
    《夏》说课教案
    《夏》教学实录
    夏说课稿
    夏说课稿2
    夏说课稿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夏》教案
    《夏感》梁衡
    《夏》教学设计
    夏 日 风 情
    《夏》课堂教学实录
    《夏感》同步练习
    “功夫在新闻内,受益在新闻外”
    《夏》教学反思2
    《夏》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夏教案1 苏教版
    多彩的夏天教案
    夏感教案
    《夏》课堂实录
    夏感教案
    《夏》教学设计4
    《夏感》教学反思  3
    《夏》教学反思
    西师大:《夏》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