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一道去感受
——梁衡《夏》教学后感
范桦
《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授时,我将重点放在“鉴赏”两字上,力图使学生通过自我体会、感悟来达到鉴赏的目的。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品味中感受课文的美,感受语文的美。
一、关于教学构思和教学过程
我把这节课定位为“鉴赏课”。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整体感受—理清结构—品味语言—比较阅读四个阶段,以鉴赏为核心。本文值得品味的地方比较多,有思想、语言、结构等各个方面,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必然要选取一个重点,结合本文的特点,我把品味语言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节课,使学生通过语言来理解、感受文章内容。把品味语言作为对于整个课文进行鉴赏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对于文学的鉴赏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是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的,但又不缺乏创造力、主动性和理性思维深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对于文学的鉴赏,应该获得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和重塑自我的效果,这也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
鉴赏首先是预期和感知。学生对于课文是期待的,这从他们的眼神之中可以看出来。他们首先是迫不及待地接触文本,去感知文本,最先接触到的便是文章优美的语言。感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听觉、视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能够多方面感受文本。我设计了个体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倾听同学示范朗读等多种形式。这一方面是丰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主要的还是让学生尽量充分感知课文,感知课文的语言。所有的朗读、倾听,最终目的都在于鉴赏。感知首先是整体结构的感知,这是鉴赏的基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全文,有助于实现对于语言的解读与品味。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具体的任务,就是找出课文中用的比较好的单字动词和觉得比较心动、比较有情味的句子,目的是明确指向性,为品味语言作准备。
在整体感知和充分感知之后,鉴赏活动进入第二个阶段:领悟。这是一个充满理性色彩的精神活动,和学生自我的文学基础、直觉、灵感、体验等是紧密融合的,也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这一阶段其实也是和感知文本相结合的,在感知中领悟,在领悟中感知。实际教学过程表明,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品味语言也是相当有水平的。同学们大都能发现课文中用得比较精彩的动词、比较有内涵的句子。分析也都入情入理,很有见解,让我应接不暇。特别是有学生联系到美术学的观点来品味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课后,有老师说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在品味语言之后,我设计了比较阅读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夏天不同的美,开拓视野并拓展学生理论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更深地用心来感悟。通过和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一诗的比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劳动之美。这其实也是对课文文本鉴赏的延续。
通过以上的环节,学生应该说已经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已经比较充分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这时,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意境和情趣的理解,所以接下来我设计了语言表达的环节,让学生为夏天着色,这就是一个表达语言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实践美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创造美的过程。应该说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表达是见水平的。
总之,这一节课的核心是鉴赏,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文本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并且通过听、说、读等多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感悟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教后反思
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美好的设想终究只是设想,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在上完课后,结合几位老教师的中肯指导与批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对于课堂气氛的把握。学生上课的紧张程度应该说出乎我的意料,在一开始,学生的答案是有失水准的,这就促使我反思。上公开课,学生是比较紧张的,但这个责任不在于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消除这种紧张情绪,否则会影响到教学活动本身的正常进行。
其次是指向性问题。在有的情况下需要明确,在有的情况下又不需要明确。在这个把握上面还存在着纰漏。品味语言时,我设定了“找出用得好的单个动词”的限制,虽然是为了缩小范围,明确指向,但无意中就排除了其他非常精彩的动词,缩小了学生的视野范围。而在一开始,要学生找出“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是什么?”由于没有明确指向要找出词语,故造成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无所适从。不但时间白白流逝,而且影响了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正常展开,打乱了我一开始的教学设想。而指向明确,学生回答清楚明了,还可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再次,感知和领悟的脱节,这两个鉴赏中的基本环节应该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的教学设想也是如此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这也使得这节课的鉴赏活动存在着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思维训练的水准。正如我的师父蒋老师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变顺序教学为变序教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觉得对于这一类散文应该再上得“美”一些。本节课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去游历“美”的世界,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美应该是能够让每一个人完全陶醉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贯彻美育,使学生通过语文课达到重塑自我,那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的较高境界。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