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刘发建
我们要播洒捍卫和平的信念 还是要世袭历史的血腥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三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引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战争题材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但是,对于这样的战争题材到底该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到底是要在孩子的心田播种仇恨的种子?还是应该浇灌捍卫和平的信念?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老师先提一个小小的测试题,知道的同学请你举手示意,不许出声。 (我环视一周,待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侧耳倾听时……) 师:你能说出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名字吗? ( 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有的折着指头数着英雄的名字,情不自禁的发出轻微的声响,打破了课堂的宁静。还有几个同学把指头折来折去,紧皱眉头,看样子是遇上麻烦了。) 师:我知道大多数同学都记住了五个壮士的名字,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可能只记住了其中的两三个,是吗?读书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主要信息,如果学了《狼牙山五壮士》,人家问我们狼牙山五壮士是谁,都答不上来,岂不是太遗憾吗? 狼牙山五壮士,是我们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英雄,我们不但要清楚他们的英雄事迹,而且要永远记住这五位英雄的伟大名字。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板书五位英雄的名字,其他同学请以最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课堂学习笔记本上书写五位英雄的名字。 (黑板上学生的字挺漂亮,但是葛振林的“葛”与“振”写不上来。正在抓耳挠腮的时候,台下不少同学开始“我我我”的跃跃欲试,我请了一个举手示意的同学上台订正。) 师:好!下面老师来当一回连长,请五个男同学扮演五壮士。在连队转移之前,连长肯定要集合部队下达命令。下面开始集合。 马宝玉!(我突然提高嗓门以军人严肃的口气大声点名。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 生:到!(“马宝玉”吓了一跳,其他同学则哈哈大笑。) 师:(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说)别忘了你现在是班长,是壮士呢!明白了吗? 生:(点点头) 师:马宝玉! 生:到!(该学生声音异常的响亮,有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忍不住暗暗窃笑。我稍做停顿,把目光落在这几个孩子的脸上,然后继续……) 师:葛振林! 生:到! 师:宋学义! 生:到! 师:胡德林! 生:到! 师:胡福才! 生:到! (学生回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一个比一个有气势。但课堂里再也没有同学的脸上挂着笑容。刚才还轻松随意的课堂立刻升腾起严肃的氛围。) 师:!同志们!敌人又将对我根据地发动新一轮的大扫荡,虽然一个月来我们坚持游击战争,成功的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是敌人并不甘心失败,这一次敌人集聚了两千多鬼子,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倍于我的鬼子,为了保护老百姓和保存战斗力,连队决定暂时向龙王庙转移,避开敌人的主力。今天交给你们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掩护部队转移。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生:有!有!有!请连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孩子们开始变得兴奋紧张起来,战争的硝烟似乎在课堂开始弥漫。) 师:同学们,你们还真有点壮士的风采。给“壮士们”鼓掌。 面对连长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批鬼子,五壮士毫不犹豫的接收了掩护任务。战斗的结果如何呢? 生:完成掩护任务后,五壮士英勇跳崖了。 生: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没有退路,就毫不犹豫的跳下悬崖。 生: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五壮士跳崖自尽了。 师:诶!等一下,“自尽”这个词用在这里,老师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大家说说看。 生:我也感觉有点不恰当,好像有点自杀的味道。难道说五壮士的“跳崖”是自杀? 师:对呀!五壮士的英勇跳崖怎么会是集体自杀呢? 生:“自尽”用在敌人身上还差不多,不能用在五壮士身上。 生: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自尽”就是自杀的意思,五壮士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跳崖自尽,否则就会落到敌人的手里,那会死得更惨。 师:那照你这样的推想,五壮士是因为害怕死得更惨才跳崖的?他们是怕死鬼啰? (全班同学大笑,家豪同学自知理亏,也只好面露苦笑。) 师:同学们,如果单纯的从“不怕死”的角度来看,五壮士的英勇跳崖,好像和我们平常听说的“某某人跳楼自杀、某某人上吊自尽”没多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平常听说的某某人自杀自尽,往往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上或者工作学习上碰到了什么困难,觉得自己无法战胜这个困难,就以自杀自尽的方式来逃避困难。五壮士的英勇跳崖也是为了逃避困难吗?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吗? 生:不是! 师:那是因为什么? 生:他们是为了掩护部队转移,而跳崖的。 生:他们是为了宁死不当亡国奴,才跳崖的。 师:对呀,五壮士是为了部队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保卫
我们的国家,也是为了我们今天的—— 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对呀!所以我们说,五壮士的英勇跳崖,不是为了自己逃避困难的自杀自尽,而是为了掩护部队、保卫国家的英勇献身,是英雄本色。大家现在觉得“自尽”用在这里是否有点不恰当呢? 生:(学生纷纷点头示意。) 师:好,下面我们再回到刚才讲述的战斗结果,难道结果就仅仅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结果我们的部队和人民群众怎么样了?敌人又怎么样了? 生:还有部队和人民群众得到掩护,安全转移。敌人上当了。 师:敌人上当,就没有伤亡? 生:还有,敌人被消灭了很多。 师:对,敌人不仅仅是上了当,中了计,结果是死伤无数,伤亡惨重。所以全面来看,战斗的结果是: (教师板书:战斗的结果: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 敌人——伤亡惨重 五壮士——壮烈跳崖)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为什么还要跳崖?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首先老师从你的提问中感觉到,你心里很不愿意五壮士就这样跳崖牺牲,对吗? 生:(点点头。) 师:不希望五壮士就这样跳崖牺牲的同学,请举一下手。 (举手的同学不到三分之一。) 师:哦!还有这么多同学没有举手,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生:不跳崖行吗?三面是悬崖,一面是鬼子,他们还有路可走吗? 生:除非你派直升飞机去救援。 生:再不跳崖,就等着被鬼子打死。死在鬼子的手里,还不如跳崖。 师:我听出来了,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其实心里也是不希望五壮士跳崖的,只不过你们非常清楚,五壮士已经无路可走了。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不但不希望五壮士跳崖牺牲,而且希望五壮士能够活下来,活到今天,能够走进我们的教室,和我们讲述他们的战斗故事。对吗? (大家都点头示意。)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五壮士在撤退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没有退路的绝路呢?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选择了? 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第三自然段。 生:他们是为了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才走上绝路的。 生:他们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才放弃了那一条安全的路,走上绝路的。 师:五个战士要把大批的敌人全部消灭,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走上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无疑是走上一条死路。五壮士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而且完全可以选择一条安全追上部队的活路,为什么还要舍生求死呢? 一条是活路,一条是死路,假如你是班长马宝玉,你会为自己和战友选择哪一条路? 生:我会像班长马宝玉一样,选择绝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 师:同意他的选择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但也还有四五个同学没举手。)下面我们来听听不同的选择。 生:假如我是班长,我可能会选择通往主力转移的那条路,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而且我们可以跑得快一点,甩掉敌人,追上连队。那多好呀! 生:你跑得快,敌人也照样跑得快,这样不就很容易暴露连队主力吗? 生:作为班长,既然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就应该带领战友转移。所以我会选择通往部队主力的那条路,带领战友和主力部队会合。 师:是呀,每一个战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作为班长,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战友的生命。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候,班长到底有没有为自己和战友们的生死考虑呢?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走哪一条路呢”,可以看出班长他们是经过了慎重思考的。 师:从“走哪一条路呢”,的确可以看出班长他们心里,也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赶上部队主力,活着完成任务;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楚,走上莲花瓣的后果就只有和敌人血战到底。在这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五壮士经过慎重考虑后,毫不犹豫的走向莲花瓣,不是不珍爱自己和战友的生命,而是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人民和连队,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 (板书:爱人民 爱连队) 生:还有,五壮士他们之所以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就是想利用有利地形狠狠地打击敌人,可以消灭更多的鬼子。 师:对呀!到手的鬼子怎么能让他们给溜了呢?只有把鬼子给消灭了,人民群众和连队才能真正的安全。说得好!大家为家豪同学鼓掌,谢谢家豪让我们大家感受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痛恨。(请家豪为大家板书:痛恨敌人。) 师:在打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之后,面对汹涌而至的鬼子,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五壮士相继纵身跳下深谷。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当疯狂的鬼子冲上来,原本想着“抓活的抓活的”,却发觉五壮士跳下深谷不见踪影,鬼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鬼子一定会气得发疯,然后举枪向深谷疯狂扫射。 生:鬼子肯定会向悬崖深谷丢炸弹和手榴弹,把悬崖下炸个稀八烂。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错了,鬼子上来后,的确是气急败坏,四处寻找五壮士的下落,企图全部活捉五壮士。当他们发觉五壮士的确是从万丈悬崖上跳下去的时候,他们没有放一枪,没有放一炮。而是集合部队,列队向五壮士跳崖处,庄严地行了个日本军礼。 生:啊!?不可能吧?(学生顿时骚动起来,前后叽叽喳喳讨论的,目瞪口呆惊讶的,摇头晃脑疑惑的) 生:刘老师,日本鬼子真有那么好吗? 生:刘老师,你这话是听谁说的?课本上可没有这样写呀? 生:日本鬼子有多凶残,你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三十万,连妇女小孩都不放过,他们会对五壮士这么有礼貌? 师:日本鬼子的确是世界上最凶残的侵略者,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但是,日本鬼子对五壮士行军礼一事确实千真万确的。当时有一个老乡躲在一个岩洞里,亲眼目睹了日军向五壮士行军礼的一幕。后来五壮士跳崖之后的幸存者葛振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同学们,请你再好好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疯狂凶残的日本鬼子低下头来,向五壮士致礼? 生:可能是日本鬼子也佩服五壮士的不怕死的精神吧。 生:日本鬼子行军礼,可能是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军人能像五壮士一样的宁死不屈。 生:鬼子能够这样对五壮士行军礼,这说明在鬼子眼里,五壮士也是真正的英雄。 师:对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彻底征服了疯狂的鬼子。当鬼子看到五壮士一个个相继从悬崖上纵身跳下的身影时,他们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视死如归的军人;当鬼子听到悬崖边传来五壮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时,他们的心里一定在发抖,在发颤,他们一定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宁死不屈的军人。 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学生个个群情激昂,热血沸腾,五壮士壮烈跳崖的英雄壮举,激荡着每一个孩子的灵魂。) 师: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传到敌军耳朵里,令敌军胆颤心惊;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传到了鬼子司令部,司令部一定惶惶不安;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传到日本天皇的皇宫里,皇宫一定在颤抖。传到日本国土的上空,让日本帝国主义明白,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故事,让我们回想起六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艰苦与残酷,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在那民族生死存亡的灾难岁月,无数的中华儿女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卫国战争,谱写了一曲曲坚强不屈的民族战歌。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中国人民捍卫祖国和平的坚强意志。日本帝国主义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倒台了,但是他们会随时死灰复燃,在这和平的岁月,我们中国人民要时刻提高警惕,联合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一起来维护世界的和平。战争需要无数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却没有赢家。中国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显目标题: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最真诚的心声。
教学后记: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老课文,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朱老师朗读课文时咬牙切齿的神态,如今依然清晰。特别是他那双愤怒的眼睛,还有他那满头的银发一甩一甩的抖动,加上他那粗旷得近似呐喊声,如今回想起来都还令人热血沸腾。 所以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来,每当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朱老师,情不自禁地像朱老师那样引导学生感受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并努力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似乎只有对敌人恨得愈深,才能表明自己对祖国爱得愈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得最多、读得最多的就是五壮士如何奋勇杀敌的文字,每当读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山坡上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就是孩子们最开心最兴奋的时候,甚至有的学生愤怒地说:恨不得自己冲上去扔几块石头,把敌人砸得血肉横飞。 这一次拿到新教材,没想到第一课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新年第一课,不敢马虎。逐四处搜集有关资料,反复研读课文。我突然感觉到,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对敌我双方都是残酷的。于是引发我的思考:课堂是否需要展示那血淋淋的战场?教学是否一定要围绕敌我双方的
仇视来展开? 不!我马上意识到,不行!不能在我们的课堂再次撕开历史战场的血腥场面,不能再这样在孩子的心田重新播种仇恨的种子而亲昵战争! 于是我将教学的重点,由过去的感受五壮士痛击敌人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转移到感受五壮士“爱人民爱连队”胜过“爱自己”的献身精神。在教学的立意上,也就是人文精神的拓展,重点放在了五壮士壮烈跳崖所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对敌人的征服上,通过揭示敌人的人性的一面,来反衬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最后,把战争定位于捍卫和平,跳出了复仇残杀圈子,引导孩子们牢牢把握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捍卫和平。 单纯地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来讲,这也许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教学。但是,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深切地感悟到,教学这样的战争题材的故事,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民族和国家,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培植民族精神的信念,以及追求和平的力量,远比在孩子的心田种植仇恨的种子要有益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