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狼牙山五壮士 >> 正文

 

狼牙山五壮士 说课稿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文学与教学”主题教学研讨会: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第2课时)

江西婺源县紫阳镇第一小学 汪智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说说我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

一、教材分析:

在反复读文后,依据课文内容,我思考并写了三首小诗。以飨共享。

诗(一):

七连六班五壮士,艰巨重任毅然接。

诱敌上山将敌阻,生死面前勇当先。

鱼水情深化智慧,勇歼众敌心无怯。

跳崖壮举英雄堪,忠魂铿锵乾坤现。

诗(二):

七连六班五战士,生死面前显无畏。

艰巨重任毅然接,鱼水情深化智慧。

诱敌上山将敌阻,狼牙山上洒血泪。

跳崖壮举谓英雄,中华儿女尽吾辈。

诗(三):

长虹气贯狼牙山,七连六班好儿男。

诱敌上山把敌歼,战至最后一颗弹。

鱼水手足化仇恨,视死如归血犹残。

跳崖壮举谓英雄,倭寇不灭誓不还。

悬崖含笑一纵身,云天丽日忆忠魂。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属精读课文。三首“小诗”都显易地告诉我们: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对敌人的入骨仇恨。课文中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细读并感悟文本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目标有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就清楚了。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即,有感情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及片段的品味、感悟、诵读与背诵,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中,我重点采用了引导学生读书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人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显然,此语凸显并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课文最根本的方法。就读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样化。有凸显自主的自由读,有个性鲜明的示范读,有情语兼容的齐读,还有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读书,在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即通过读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文字浅层及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在读中品,品中读,来进一步提高读的能力与水平。品析词句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先后多处紧扣关键句,并抓句中的关键字词深挖并体会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明白“读书要学会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体会文字的内涵。”如此,文字得到了训练,课文也读“深”了,读“透”了。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一句话,用语文,运用来自生活的语言,同时,又学会在生活中去运用语言。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读书和引导学生品析、感悟的方法,旨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七个环节:

㈠、三读课题,初识“壮士”。

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三读”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受“壮士”的英勇形象,同时,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读课题也有大学问——即,得做到“眼到”“心到”“情到”。何为眼到?即看准了,写正确了。何为心到?即读后有思考,理解了再读。又何为情到?即,引领学生体会到一定的情感后,再带着情感读。如此,真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反复读“无用”之书。

㈡、整体读文,诱启情感。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十分必要的。假如课堂上没有整体感知的环节,我认为是不完整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就不可能有学生富有鲜明个性的感悟与体会。此环节,我不仅将安排近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读文,还于读后设计了“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是什么心情?”这样一个问题。如此安排,将会起到一石三“鸟”之效。其一,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感知了课文的大意。其二,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同时,实践着读课题时提出的“眼到、心到、情到”三个不同层次的读书要求。其三,读文后,学生在诉说内心情感的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再识“壮士”作了一定的情感铺垫。试想,学生心里究竟会是什么情感?我想,一定是充满了对五壮士的敬与爱,对敌人的仇与恨。这两种情感是相互的,交融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与爱越深厚,对敌人的仇与恨则越入骨。换言之,学生之所以对敌人有着入骨的仇与恨,是因为学生对五壮士有着深厚的敬与爱。

㈢、学习“跳崖”,再识“壮士”。

之所以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先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部分——“跳崖”,是因为这部分是整个课文情感的高峰。当然,在解读教材的同时,我也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在这一部分中再识壮士?”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外,还必须借助这一部分中的关键句。通过对关键句中字词的品读与赏析,进而去感受五壮士的壮言、壮举。如,引导学生品读“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一句,则抓住“砸碎”“第一个”“纵身”“昂首挺胸”“相继”等词语,从中体会到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五壮士那视死如归、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如,引导学生品味“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时,抓住“眺望”“望望”两个词,在引导理解与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其内涵。质疑:透过“眺望”一词,你能体会到五壮士怎样的内心?(生:喜悦)因什么而喜悦?再质疑:透过“望望”一词,你又能体会到五壮士怎样的内心?(生:可笑)因什么而可笑?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品后再读。这样,文字得到了训练,语感得到了培养,语言得到了积累,情感也自然得到了升华。

㈣、学习“抉择”,又识“壮士”。

试想,除了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部分外,还有哪一部分最为之感动呢?当我反复读文后,我的理解是“引上绝路”这一部分最为之感动。因为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即摆在五壮士面前有两条路:一为生路,一为死路。但这一选择却是在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所做之抉择。原本他们完全可以顺利撤走,可当他们想到为了让已转移的群众和连队主力更安全些,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亡之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感悟这一层内涵。我引导学生在读这部分后,体会重点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在具体引导体会时,重点抓住“斩钉截铁”“走”两个字词来体会。在此,我曾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思考:班长言语中的一个“走”字,能体会到什么?反复品读,细细琢磨,我得到了很多答案——是态度之坚定,是决定之果断,是斗志之高昂,是对人民之深爱,是自我牺牲之壮举。不言而喻,一个“走”字,看似简单明快,但内涵极为丰富。
 

㈤、二次“痛歼”,直面“壮士”。

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及方法的描写上,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五壮士的“壮举”“壮言”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都明白: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课堂教学是要变化的。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有变化,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书并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壮士;然后进行着“采访壮士”的环节。“采访”检验的是读进去没有,“采访”检验的是学生会不会表达,“采访”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几份乐趣。思考了,就会有收获。学生收获的是语文,老师收获的是经验。通过采访五位壮士,让学生设身处地地领会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访哪一位“壮士”,他们的回答即使语言表述不一,但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一样的——充满了对战友与群众的爱,同时充满了对敌人的恨。这一切,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结为三点:即军民鱼水、兄弟手足、恨敌入骨。而这一切的鱼水情,手足情,仇恨情,都源于五壮士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的爱国深情。

㈥、激“愤”发“仰”,敬仰“壮士”。

巧了,暑假里,我到南京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导游的解说下,我静静聆听着,心中除了对日寇的仇恨,除了对死去战士的崇敬,其他任何杂念都没有了。日前,当我选定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并在反复读文后,内心对日寇的仇恨和对为抗战胜利而牺牲或战斗过的战士的崇敬情感再次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一首自由诗。课堂上,我于这一环节出示诗,并朗诵给学生听,以此,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次达到共鸣。此举,学生将从心底里记住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记住那千千万万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阵亡将士们。同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这样的爱,这样的仇,这样的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㈦、回归课题,铭记“壮士”。

在即将结课时,我出示了本单元“日积月累”中描写英雄人物的一组成语,同时,让学生用这些词去填空:( )的五壮士。在这一“填”一“读”中,学生恍然明白,原来,这就是英雄呀!并且进一步体会到课题中的这个“壮”字,其实已包含了这些词语的所有内涵。不言而喻,“壮士”即英雄。瞬间,五壮士的形象及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中也越来越高大。

谢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沈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葛振林魂归狼牙山 媒体披露老英雄鲜为…
    特写:“狼牙山五壮士连”汕头特区展…
    时代需要“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未删
    语文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
    上海湖南小学教材删除课文《狼牙山五…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
    永远的丰碑:视死如归 抗日英雄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近义词反义词
    狼牙山五壮士
    人民英模: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辞世 英雄故事退出…
    【关注·热点】怀念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资料
    [分享]《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资料 2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一课: 狼牙山五…
    五壮士鲜为人知的内幕:日寇在跳崖处…
    有感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两则新闻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2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狼牙山五壮士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我所知道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2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2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三课时教学实…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三课时教学实…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壮士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 课文
    狼牙山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简说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提示
    这里就是战场
    记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传奇人生感…
    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
    《狼牙山五壮士》好词好句
    《狼牙山五壮士》点拨难句
    《狼牙山五壮士》句义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重难点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题解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词句解析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及评析
    《狼牙山五壮士》阅读提示
    《狼牙山五壮士》中心思想
    《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结构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导学
    15、《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写作特点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建议
    《狼牙山五壮士》重点难点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建议
    《狼牙山五壮士》教法建议
    《狼牙山五壮士》相关链接
    《狼牙山五壮士》参考图片
    《狼牙山五壮士》电子课本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我以祖国为荣──读《狼牙山五壮士》…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憎恨与惋惜──读《狼牙山五壮士》有…
    抗日精神永存──读《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舍生忘死五壮士──读《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故事梗概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情感 倡导自主学习──《狼…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片断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杂谈
    抓结局导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
    抓重点词指导朗读──《狼牙山五壮士…
    以情促读,读中感悟──《狼牙山五壮…
    以变序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狼牙…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电教回顾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课后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后记
    《狼牙山五壮士》课后反思
    引导讨论,突破重点──《狼牙山五壮…
    分清主次,体会细节──《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追寻狼牙山勇士的足迹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点评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搜集资料与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
    运用电教激发学生的情感──《狼牙山…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
    《狼牙山五壮士》第6自然段的“情感…
    屹立 眺望 望望──《狼牙山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