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父母的心》课堂实录及点评


三、 限度
中学语文课时和课堂的有限,语文学科特定(也可以说是规定)的内容和语文课的特别对象,决定了诸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是有限度的。
1、 生成和预设
在课堂向前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然要不断生成一些问题、看法,这些课堂的生成显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解决文本相关问题的最好契机。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预设各种自认为合理的环节和问题去填满一堂课,粗暴地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被湮没了,思想的火花被掐灭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发言的热情逐步丧失,各种语文能力也随之下降。这样的忽视甚至扼杀生成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自然也就是没有生机的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对这种陈腐可怕的课堂理念和课堂模式进行了批判,一些先行者率先生成过一番,矫枉过正遇到一些障碍之后,有人回到预设的老路上去,更多的人提出“预设与生成辨证统一”的观点。
辨证法真是个好东西,我相信没有人能反驳“预设与生成辨证统一”的观点,但我更相信,仅仅这个“辨证统一”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首先,由于长期的课堂预设,长期以来老师在课堂上的威权甚至专制,学生已经没有激情、没有火花,没有合作、没有共鸣,这就谈不上有什么生成;或者偶尔有所生成也不愿意讲出来,讲出来的也令老师大失所望,正如郭初阳老师在《父母的心》教学简案里说的“泛泛而谈,尽是隔靴搔痒,但有言说,俱无实义”。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生成,其结果要么是冷场,要么是乱糟糟不可收拾。
因此,我认为,现在第一要紧的就是重新培植课堂生成的土壤。应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需要有合作探究的习惯,需要有表达言说的欲望等等。而这一切需要假以时日,需要教育的诸多环节密切配合。生成是我们追求的效果,预设实属无可奈何。
郭初阳老师《父母的心》的课堂结构和主要问题是预设的,这样一位在教学中不断求新的教师,在生成与预设问题上显得如此的谨慎,对此我要表达我的敬意。他不断创设情境,不断要求学生体验情感,就是要让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信息不断发生冲撞,建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课堂最后那么多的学生对作者的创作心理、对文本中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做出了独到的、新的评价,这种建构的成功,说明郭初阳老师的预设带来了有意义的生成。
我认为,郭初阳老师是在用煞费苦心的预设追求有意义的生成,是在重新培植课堂生成的土壤。
其次,生成答案与生成问题。
我把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发表的见解叫做生成答案,而把学生在课堂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学习需求叫做生成问题。
传统课堂的罪过之一便是预设答案,现在情况好多了,课堂上基本能把答案交给学生生成,对学生生成的答案也能够予以相当的尊重(但现在有一种无原则肯定学生的趋势,我认为这也有问题),这确实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把问题让学生生成的还太少。大概因为学生生成的问题太容易出乎意料,教师不好控制课堂,或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想绕开这个问题,许多老师就要付出个人利益的代价。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大面积生成问题不是教师个人的事。
郭初阳老师《父母的心》几乎把答案的生成做足了,而且在有的地方是很容易生成问题的,比如,在观看《我的兄弟姐妹》后,要求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就很容易生成一个新的问题,一旦学生回答的不是“孩子离别时的伤感”一段,就不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不过从实录可以看出,郭老师显然是有所准备的。
当然,我认为课堂最好还是有一些生成的问题,而且生成问题成了每课必然出现的现象,教师真正仅仅是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我们就有希望了。
2、 功利和人文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我不想罗嗦。有意思的是,中学教师好象总是不能同时用好这两把刷子,于是总要有人出来平衡这个问题。
我想要说的是,文学是人文的,语文也是人文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人文的,但语文课更多应该是功利的。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现在有很多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越来越没有语文味。我认为在语文课上灌输人文思想与灌输政治思想一样值得担心,你能保证你种下的就是龙种?你能保证种下的龙种,就不会收获跳蚤?我们向学生输送了这么多年的共产主义思想,结果如何呢?所以,课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你的言说内容,而取决于你的言说姿态。语文课的人文性应该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待语文课、对待文本、对待学生的人文姿态上,教师的人文素养比语文课的所谓人文性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用科学人文的方法追求功利的目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很欠缺的学生,他们还不会读书,他们还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人文化地把他们引领到一定的语文高度。所谓人文化的方法,就是反对概括规律式的应试方法,反对简单的多做多练的方法,反对粗暴的灌输填鸭式的方法;而应该采取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采取尊重教育对象、尊重语言文学和文字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调动自己所有的人文和专业素养,深入浅出,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多维的、细致的解读,但千万不能陷入枯燥和胶柱鼓瑟,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各种语文能力才会同步得到较快的提高。但是,这对一个教师的要求就会相当高,他必须有人文的精神,对教育学、对文学史、对艺术史、对文艺理论、对文艺批评、对语言学等学科,他要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甚至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比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更难得。
郭初阳老师《父母的心》“通过核心词的多方替换,体味父母的艰难与悲哀”,“探究作家创作心理”就是采取的科学的、尊重文本、尊重学生的方法。科学,是说他主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悟作品,这样做符合文学批评的一般原理;尊重文本,是说他把作品看做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结晶,探寻作家的创作心理,而不是去“六经注我”地臆说(顺便说一句,我并不完全反对“六经注我”);尊重学生,是说郭老师引领学生一起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命体验,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所以,郭老师的方法是人文和科学的。
但郭老师的目的却是功利的。一句话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说出在什么时间送出了哪个孩子,是为了理清作品思路,从而学会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顺序;而“体味父母的艰难与悲哀”和“探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则是品评作品的基本路径;即兴写作训练则是更好地体味作品人物的情感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郭老师处理功利和人文的分寸是准确的,我认为他是在用科学人文的方法追求功利的目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把人文和功利糅合在一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父母的心》课堂实录及点评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