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吴江市松陵一中顾红芸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父母的心”。
教学重点:对“父母的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作者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听我朗诵一首小诗:孩子,你在远方/春暖花开,莺飞草长/可是孩子,你在远方/你的离开,让多少人断了肝肠/孩子,你在远方/远方的你的眼睛是否看见/你的妈妈哭红了眼眶/连你爸爸的悲伤都无处可藏/孩子,你在远方/是否还记得回家的方向/是否还是看着一样的星星月亮/想念自己的爹娘/而你更不知道/那么多陌生的叔叔阿姨/都在祈求,都在盼望/你能回到爸爸妈妈的身旁/可怜的孩子,你在远方/我只希望你无论在哪里/都要学会坚强/都要坚持梦想
这首小诗,作者是一位被拐孩子的妈妈。几年前也有一对夫妇八年来倾家荡产四处寻找被拐走的孩子,当他们面对镜头的时候,这位母亲满眼泪水:“孩子,如果你还在世的话,今天是你十岁零两个月二十六天了。我们已经不希望今生能见到你了,我们只想知道你的消息,知道你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就放心了。孩子,你还好吗?
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爱,泣血的爱。可是有父母却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去看个究竟。
(设计理由:用这样的导入,从感性上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设计理由: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文中隐隐透露出的一股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感知,学习“一波三折”的写法。
学生一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理由: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再读课文,揣摩“父母之心”。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概括,我们或许会感受到文中的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吧!
1、根据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设计理由: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动作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1)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最后,他告诉女佣,这事得和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
(2)该是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
(3)“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体现了父亲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
(4)“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5)“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与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