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
花园中学 曹丽丽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
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同学们能说出心里话,很好。的确,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甚至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你们,这是不对的。今天我们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看文中的父母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板书课题、作者)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
准备好了吗?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 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
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
①、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
② 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渡: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
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②、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
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