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重点:
1、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流露的淡淡哀怨。
教学课进: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教师提要求:听完故事后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看法,老师肯定:这都是大家从这感人的故事中表达的真实感受。是啊!一对残疾父母,面对无法抗拒的泥石流的灭顶之灾,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就是父母的心,儿女的天堂!同学们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走进一个至亲至爱、感人泪下的故事,用心去感受他笔下的父母深情。
板书课题: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文作者。
老师可补充:他出生在大孤,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他特别渴望得到父爱、母爱。所以其作品的风格大都表达浓浓的爱心、透露淡淡的哀愁,其主要作品《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2、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标题:父母的心,怎么理解?(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同时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并结合文章内容对题目作补充。
(1)、学生找字词,老师注意提示纠正。
(2)、用“父母的心是——,因为……”补充题目。
(整理自己观点,全班交流)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提示:复述故事情节要把握事情发展的规律: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小组讨论,交流。
(2)、个别复述,点评补充。
4、用一句话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写夫妻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太太的故事,表现了父母对自己儿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5、问题探究。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个性特点?(肖像、神态、语言 ),找出你认为感动的句子来品析。
三、语言训练。
穷人在换送子女和要回女儿时,都说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很实在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体验反思。
谈谈你学本文后的感受,你今后将怎样去报答父母之心?
五、拓展、迁移:发掘生活中的真爱
1、交流收集的反映父母爱子女的谚语、格言、诗歌、民谣。
2、口头小创作:(1)爱是……(2)家是……
3、抒写有爱的故事。(请你谈谈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件事,把最感人的地方表达出来。)
六、课文小结
是啊!爱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洲洒满阳光、充满生机、永远不会沙化;爱能使人懂得怎样善待生命、仁爱一生,请你拿起笔来,抒写上天赐予我们的家,我们的那份亲情吧。我相信你们的文章能给辛苦中父母播撒收获的希望,给困顿中的父母点燃信心之火。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
东冶中学 史建平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2、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3、学会理解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难点:把握人物心理变化。
教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朗读法、研读法、讨论法等,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设置的情境中,利用老师准备的和自我原有的资源有效学习。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2、师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收集有关亲情类的歌曲和图片,如歌曲《母亲》,《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的图片和歌曲。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