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父母的心》课堂实录及点评

 
但是很可惜,我认为我们班同学忽略了一个重大的方面,“父母的心”,心,心——情感方面也许没有涉及到。其实这中间,整个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没有涉及,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缺乏一点情感?等会儿再来谈,这个话题先放一放。
这么一个故事,很自然引发出我们的联想。大家是否记得,一个唐朝的诗人,他所写的两句诗,就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对吧,所以我们刚才讲的这四点,无非就是因为这对父母他们过于贫穷了,对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如果他们很有钱呢?如果他们很富裕呢?存不存在这种煎熬?完全没有了。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把他们最心爱的小孩子一个一个一个地送掉,这是多么巨大的折磨啊。
所以这一点很像一本电影,有印象吗,崔健主演的,《我的兄弟姐妹》,也是四个小孩,但是他们的父母是因为事故双亡了对吧?那么剩下这么四个孩子:忆苦,思甜,齐田,齐妙。这么四个孩子,然后他们老大,一一地把他们三个小兄妹,送给别人。好,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片断。看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片断?简单谈一谈。第二个,孩子的心,刚才我们都在讲儿女,讲孩子,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孩子,孩子的心,又是怎么样的。
播放《我的兄弟姐妹》电影片断(18:20-23:00)]
郭:轮到谁了?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
(学生起立,看得流泪,哽咽难言)
郭:好,请坐,看了有点伤心噢。刚才我们说在这里分析的时候没有谈到情感,在这里,情感太、太多了哦。所以让人有点伤心。我很害怕看到别人伤心的样子。好那么还是请男同学吧,男同学理智一点,你来谈谈。
生:我看到印象最深的片断是那个,就是第二个男孩被送到那户人家的时候,那户人家想叫他展示一下才智,然后他背了两首诗。虽然背诗的时候,我觉得他好像没有意识到他将要离开了,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他是非常、非常的伤心。
郭: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我以为我的同学们站起来都会说“我喜欢的是最后一个片断”,在那边绝望地奔跑,但其实,这里面整个拍摄也跟写文章差不多,它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对吧。送小孩,那小孩在背唐诗的那个时候,看起来很很搞笑对吧,进行一个才艺表演,“花非花雾非雾”的,很可爱。这里隐藏在背后的是一种分离,和不能再见面,可以说是永别。中间有一点不一样对吧,增添了一种伤感。是内在的,所以我觉得刚才的那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
好,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的心是怎么样的,当他面对分离的时候。来,后面的那位同学,你来谈一谈好吗?
生:我啊?[方祎劢笔录]
郭:你怎么看孩子的心?
生:孩子的心,集中地讲,那个……和他们那些亲人在一起,当他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的时候,他就感到十分的伤心。
郭:十分伤心?请坐。我想“伤心”可能还不太够哦。我们请一位女孩子来谈一谈。孩子的心是怎么样的。[方禕勱根據錄音整理]
生:就是说,在这些兄弟姐妹当中,不管是最小的孩子还是最大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感情应该都是很深的,这不仅因为他们都是从一个父母的身体里面出来的,还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那些……待在一起的时候。
郭:请坐。两位同学其实说得非常好——两个不同的侧面。一个是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还有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的一种深厚的情谊。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那么我们回到文中再来看。(不慎放出电影片段)不看了,看多了很伤心。我们再回到课文里面。在这篇课文里面,丝毫没有提及到孩子的感情。刚才说这里存在着一处巨大的空白。那么,是否可以按照我们的阅读和理解,把这处空白给填满呢?
所以这张表格,我就想请同学们来讲,孩子:老大,老二,第三个女孩子和最小那个小孩。最小那个小孩是吃奶的。是么,很小,她还不会说话,假设她也能说话,她会怎么说,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所以我想——这次分配任务更加艰巨了哦——四人小组,每人自己选一个角色,在这个时候,你分别站出来讲一讲:老大、老二、第三个和最小的那一个,他的心情会怎么样?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有一系列怎么样的活动?他纠集在内心的这些言语究竟是如何?你能把它表达出来吗?讨论一下。分工,分一分。
(学生讨论26:55-29:30)
郭:再说一次哦,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抓紧抓紧抓紧。差不多准备好了,就看我一眼。
郭:好,转过来。我们就请一组来谈一谈,好么?哪一组?理论上讲应该请三个男生和和一个女生的,但是,我还是想请这一小组的同学,这一组。首先请——第一天晚上。老大来谈一谈,谁是老大?
生:老大最大么,应该最懂事。他应该,可能会……
郭:第一人称。
生:那么我想,那个,应该,我最大就应该体谅一下父母,然后像别的那个都这么小,那就应该送我了,把我送进去,虽然有些难过,但我没有办法。
郭:哦,虽然很难过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是最大,我有一种责任感,是吗?好了,因为已经七八岁了,已经很懂事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可以理解的。嗯,很好。
老二。先不要急,这里其实发生了一些事情,第二天早上,对吧,第二天早上这个故事的情节不要忽略掉。好,你来讲。[]
生:我已经五岁了,我还是懂一些事情的。早上的时候,爸爸跟我讲因为那个……昨天的事我还是很伤心的。他今天回来说要换我过去,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愿意的,因为要离开这么一个家庭,把我一个人送出去跟那些陌生人在一起。但再想想看,爸爸都没错,应该我去的,因为我是老二,在家里面无关紧要的那种,我去好了。
郭:好,请坐。跟第一次分出去有所不同。那到了这一天的晚上呢?第三个孩子。
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领我到一个陌生的阿姨面前,我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或者说,其他三岁有钱的小孩子在吃棒棒糖,但我只能张着个手在旁边玩水。昨天我看到一个大哥哥出去了一会儿,然后大家很伤心,大家都哭了,但他又今天高兴地回来了。二哥哥也出去过但很快又回来。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怎样,或许我去了就不会回来了。但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女孩子,或许爸爸妈妈真的就要丢掉我了。
郭:请坐。这位同学的发言特别有意思,前半部分用了一种完全陌生化的手法。看到的景象,客观地呈现,而很少有主观的评价。这个特别成功。
好,假设最后那个小娃娃也能说几句的话,怎么谈呢?
生: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哥哥先走了,很伤心地哭。但当我第二天看到他,我又很高兴。但没想到第二个哥哥又走了。就这样一直在哭和在笑之间。
郭:噢,他不知道,最后噩运是否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来,很可怕……还好没有,还好没有。那么我觉得我们四位同学都比较温和,对吧?其实,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惨烈的一面,就像刚才影片里面所体现出来的,这样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我们的评价——你看,和你参与其中体验——这是完全不同的,是很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孩子的心,不管怎样总是非常难受。这对父母出于无奈,而小孩子是很痛苦的,对吧?
那我们看一看材料。材料上面的几则,也跟“父母与孩子”有关,像周作人讲到小孩子的委屈:“我们大人经常损伤他们柔嫩的感情,破坏他们甜美的梦,会对他们将来的性格发生怎么样的影响?”这是周作人的观点。
那么另外,纪伯伦的《先知论孩子》里面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这个说得很有意思。
然后翻过来,在《圣经》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所罗门王,它是用来表现所罗门王智慧的故事。但这里面我们落实在父母,母亲与小孩的角度来看一看,那又特别有意味了。所罗门王说,怎么样,一人一半吧,最后真母亲怎么说?“求我主吧,把孩子还给那妇人,万不可杀他!”给他吧,给他吧。
最后我们看一看刘以鬯,这是香港最优秀的一个作家。他的很短的一篇文章叫作《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这里有无数的重复,这些重复,你有空在没有人的时候读几遍,我觉得可能比那个影片还要感人。“跑了几十步,我回头观看,母亲依旧站在人行道上,向我挥手。”不断不断不断……这是我在现代文学当中看到的,最,最有力量的重复。这个重复是非常有意味的。
你看,孩子要离开,在放飞与留下之间,父母的抉择,它究竟根据怎么样的标准呢?或者说,我们其他的材料,和川端康成的这对“父母”,同样都是父母之心,但他们的态度和方式略有区别。
你认同怎么样的父母之心?你觉得那对父母怎么样?你觉得我们这里谈到的父母怎么样?你怎么看?想一想,暂时不讨论,独立思考。然后我请同学来谈。(35:05-35:35)
谁来谈?谈谈这里的这对父母,他们是一颗怎样的心?刚才轮到哪里了,轮来轮去都是这个地方,不行,来,你来说,谈一谈。
生:我觉得,他们真的爱孩子的话,一开始就不应该送。
郭:如果真的爱孩子,一开始就不应该送,是吗?好,请坐。一开始就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来,继续。你看看呢,你如何评价川端康成写的这对父母?
生:我觉得他们的一直是很矛盾的。然后,他们其实是在(进行)感情和理智的一种较量。因为他们从开始都明白,如果把儿女送出去的话,这对儿女是会比较好的。它前面其实是用理智尽量地压制父母的本能,但是到后来,等于说理智溃败了,然后感情涌出来,然后就一定要把他拿回来,就是这样。
郭:哦,那么当时出于理智,他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走呢?肯定有合理性。
生:一个是他自己家比较穷,第二个是对方送出的人家是个好人家。然后,看起来那个妇人还是比较爱孩子的,因为她可以理解,后来父母来换孩子的时候那种心情。
郭:有没有更加功利一点的解释呢?
生:为了拿那一百块钱。
郭:哦,还有那一百块钱,对吧。而且小孩子到一个富裕的人家,他肯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是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对父母在有一件事情的处理上,不是最好。就像我们刚才四人小组四个孩子一一来体会一下的话,照我们第一位同学的说法,如果他真的爱孩子,他一个都不能送走。当时就不应该下这错误的决定,因为他最后还是都要回来了。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他们完全就是为生活所捆了,因为没有父母会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分离的,而且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知道最后就算是送出去也会是很难舍的。但是他们会下这个决定,我觉得是他们太缺钱了,可能。
郭:已经给贫穷给逼昏了头脑,是吗?太确切了,请坐。贫穷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罪恶啊。贫穷对人的摧残是很可怕的,穷人有的时候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要创造财富。这一点很要紧。
但是这篇小说里面最动人的地方其实在于,并不在于父母送孩子,而在于父母把孩子送出去以后再要回来,而且孩子要回来以后,又送出去,在于这个——你来说,把我的话说完。
生:他们送孩子是由于客观条件,因为送孩子既有钱拿,又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他们刚开始也是出于一种爱孩子的心。但是,到后来送出去以后,他们难以忍受这样感情的煎熬,对于哪一个孩子都舍不得,所以说……
郭:这句话说得太好了,难以忍受感情的煎熬。他难以忍受的感情的煎熬,这个感情是谁的感情?
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能否把它劈开来呢?我要问:是父母的感情,还是孩子的感情?
生:父、父母的感情。
郭:好像是他们自己的感情,是吗?好,请坐。又有点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说,把三个小孩子送出去又要回来,其实,分离是多么可怕呀。小孩子离开父母,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掉了。但是,很不幸,这对穷人夫妇的每一个小孩,几乎都——来,往后——都怎么样?
生:都、都被那个父母要回来了。
(众笑)
郭:都被父母要回来了,没错,这是最后的结局。但是过程中呢,都怎么样?
生:过程中……都被父母送出去了。
(众笑)
郭:都被父母送出去了,他们都会有怎么样的体验?
生:都会有离开父母这种……
郭:用个形容词。
生:就是,离别之苦。
郭:离别的这样一种痛苦。也许他们感情太粗糙了,他们不应该——应该想到保护小孩——不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来遭受一遍这种普通孩子都难以承受的巨大的心理的折磨,对吗?
这可能不是做得最妥当。好,我们继续看。但是作者的观点不一样。这是一篇节选,在节选之前还有原文,原文川端康成是这样写的,他直接跳出来他说:“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宽广,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么?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么?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故事发生在……”
请问一句话,川端康成他直接认为“这个故事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为什么川端康成认为这样的父母是伟大的父母?这对父母这么贫穷,有时候也不太体会得到小孩的感情,感情可能也有点粗糙,也犯了些错误,但是川端康成却认为他们是伟大的父母。为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作者本人的成长,或者他的创作谈中来找到一些合理的答案呢?研究一下《川端康成年谱》,我想请同学给我一个合理的答案。(41:32-42:30)
谁有所发现?谁来说?好,你来说好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父母的心》课堂实录及点评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