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薛翠娣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 生:《半截蜡烛》。 师:文章拿到啦?(拿到了)预习了没有?(预习了)好,下面告诉老师,告诉大家,你预习了些什么?我想听一下。 生:我预习的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你了解了二战的内容,好,请坐,还有吗?你说。 生:我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师:哦,好的,你预习了蜡烛的变化。还有吗?都没有学字词啊? 生:学了。 师:文章读过啦? 生:读过了。 师:那怎么不说啊?告诉我,还干吗了?你说。 生:给每一自然段标序号。 师:哎,标上序号了, 标上序号的人举手。(有少数没有举手)哎,没标的赶紧标起来。手放下,还有吗?充分的说,你说。 生:我了解了整篇文章的中心。 师:你都知道中心啦,哦,一会儿我要问啦!好,请坐下,你说。大声。 生:我了解了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我们同学基本都做了的举手。基本都做了,字啊,生字的读音啊,词语啊,包括内容啊,包括人物啊,做了的?好,手放下,那我就不一一检测了,下面我检查一项。检查一下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谁能根据这个要求来说一下(指投影)可以先看看书,快速的,四位同学举着手呢!(等待)好,我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说,来,这位女同学,你说。 师:(回答声音太小,听不清)来,注意,这儿人多,地方大,所以不能像教室里上课的那个声音,放开来,话筒传给你不方便,知道吧,大声说话。 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是──事情是── 师:半截蜡烛里有什么? 生:情报。 师:那也就是保住了── 生:情报。 师:好,她说的不清楚,是一一说的,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屏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还有谁说?可以在下面自己先说说。 (生讨论。) 师:好,你来说,大声。 生:二战时期── 师:然儿?那也就是说三个人都在保护什么? 生:情报。 师:好,三个人都在保护情报。 板书: 保护情报。 师:保护情报首先得有什么? 生:把情报藏起来。 师:对呀,那就是什么?两个字。(藏)我们把藏说成两个字,什么?其实也就是说,一家三口在干什么?然后? 生:收藏情报 保护情报。 师:谁能再把这个说一遍?语言简洁些。什么时间、什么人、干嘛、结果怎么样?谁?你说,大声。伯洛德夫人一家──他们──来就是──来──成功的── 生:伯洛德夫人一家三口收藏情报,成功保护了情报的事。 师:出来啦?(出来了)四个内容都出来了,真简洁,不错。你应该得到表扬,请坐,好,现在我们知道了是这样一件事情,那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保护情报,看一下书,哪几个自然段,从哪开始? 生:3~7。 师:好,3~7(自然段)写的是保护情报,那前面写的就是? 生:收藏情报。 师:对,好,那我们现在就先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举手人数不多)我希望有很多人举手。好,你请(指名读) 师:(生在读题目)哎,读1~2自然段,读全文要把题目加进去,如果读单独的某个段落,题目不需要带,重来。 生:读。 师:恩,没有读错,读的很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伯洛德夫人的任务是? 生:…… 师:这句话具体的解释了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找一下,是什么? 生:传递。 师:哎,真聪明,是什么? 生:传递。 师:好,这是伯洛德夫人的任务,这也是她两个儿女的任务,这是他们一家三口、母子三人的任务,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收到的秘密情报。 (生读),读下去。 师:那他们的家就是什么? 生:秘密情报站。 师:伯洛德夫人用绝妙的方法收到了一张绝密的情报。“绝密”、“绝妙”(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绝”字,看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不一样?想一下。你请说。有不同意见吗?(回答不正确,提示后)好,你说。 生:表程度。 师:哦,都是极端,都是非常,都是极其,说的对吧,(对)都是表程度的,说明程度很深。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是什么?怎么都拿着笔在那写东西的啊?写什么?你们都拿着笔在那写什么?不写,把笔放下,不写东西。什么都不写。需要写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的。那谁来说,把这两个词把后面两个字都带进去,谁来说。 生:“绝密”是(特别的)机密,“绝妙”就是非常的奇妙。 师:特别的机密,重来。特别的机密。极端的机密,极其机密。对吧? 生:绝妙就是非常的奇妙。 师:恩。妙是奇妙,就是极其的巧妙。好。二自然段中,(看书)告诉我们情报是绝密的,方法是绝妙的,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或者说是看出绝密和绝妙之处吗?不看我,看书。 (生默读,找答案) 师:就是说在哪儿看出绝密,又在哪儿看出绝妙,细细的读文章。为什么说它绝密的情报呢?找啊?好,谁来先说绝密?你来,你先说。 生:从她把情报藏的非常隐秘,看出情报是绝密的。(收藏) 师:看出什么?看出这个情报是非常绝妙的,她从“收藏”这个角度来看绝妙。 生:收藏。 师:好,请坐下。还有谁说,你说,大声。(生答)情报不绝密的话就不需要想绝密的办法,那普通情报就不需要有非常好的办法拉?也要呢,再找啊。跟情报有关的,还有?你们是从人物的表现来看的,是侧面找的,再从正面找一下。你说。 生:说。 师:我们先在第二段先看。你已经跑到后面去了,到没后面的时候我们再说。我想请个人来读这一段了。提醒大家。 生:说。 师:你知道你说,好,你先说,往下说。 生:伯洛德想把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来取走。 师:关键就在这儿,读。“等”…… (生读) 师:派人前来取走,看出什么? 生:如果情报不绝密的话,她就不会要把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了。 师:恩,你找到了前面,就不需要这样藏,关键在还在后面,“等”,读。(生读)没意思,你说。大声。 师:为什么要军队来取?说明这可能是一份? 生:可能情报是军事情报。关于国家秘密的。 师:对,可能是一份军事情报,不要看我,往下想啊。 师:军人是干吗的?直接用火力打击敌人的,那这个情报有可能直接关系到? 生:关系国家安危的。 师:都喜欢说空话,都喜欢说大话,回到这个上面来,情报让军人掌握,就是,你说,军人拿到情报,情报上是有可能跟军人有关,让他们去干吗? 生:可能是打仗的情报。 师:打仗干吗?(消灭敌人)对,消灭敌人。来,绝密了解到啦?兜了那么多的圈子,现在总算解决了,好,就这样学,现在在看一看,能看出绝妙吗?恩,现在举手人多了,你说。大声。你的意思明白了就是没有说清楚,你说。 生:从把情报放在蜡烛里,放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看出绝妙。 师:放在家中显眼的地方为什么是绝妙的?你说!(生答)什么叫阴暗啊,重说。利用了什么? 生:利用了敌人的心理。 师:放的地方看出绝妙,还有吗? 生:把情报装在小金属里,再放在蜡烛里。 师:哦,是套了两层保护,很隐秘,非常绝妙,还有吗?看看题目。 生:他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师:哦,这样就不容易引起注意,看多妙啊。绝妙的办法让绝密的情报怎么样? 生:藏在最安全的地方。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第二自然段,下面老师再追问一下,透过绝密和绝妙,你还能看出别的吗?还在第二自然段里面看看看人物,看看环境。还能看出什么? 生:看出夫人爱国,看出她是个镇定的人。 师:哎,对的,他看品质了,还有环境呢? 生:看出环境很危险。 师:最后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看出德军来过了没有? 生:来过了。 师:家里安全吗? 生:不安全。 师:对,白色恐怖,母子三人是在敌人的监控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工作啊,他们家就是战场啊,这个秘密情报站,敌人随时来,是不是战场啊? 生:是。 师:对,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好,我们看出了环境的恶劣,看出了人物的品质。这是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了解到的,原本绝妙的办法,让绝密的情报成了最安全的东西,可是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使事态发生了变化,这件事就是? 生:来了三个德军。 师:对,第三自然段的开头,我们读一读那个句子,(生读)这样的举动带来了什么样的危险?看一看,这个句子中能看出危险吗?说来说?这个万一就是如果,我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你来。 (生读。) 师:看看危险在哪?一一的说,四个内容呢!谁说? 生:因为蜡烛燃烧到金属处就会熄灭,德军就会发现情报。 师:再讲。还有谁? 生:蜡烛一下子就熄灭,会引起德军的注意。 师:看看这,蜡烛燃烧的时间很短,情况很紧急。不错,第二点,危险在哪?你说。 生:情报被烧就失去了战机。 师:结果呢? 生:德军就会知道机密。 师:敌人掌握了情报,那就损失? 生:惨重。 师:你看这第二点说的是最好的,谁来说第三点? 生: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师:情报站就会被破坏。意味着什么? 生:也意味着下次就会被抓更多的人。 师:还有呢? 生:不能传递情报了。 师:对,不能传递情报了, 仅仅是不能传递情报了吗?还有呢,往下想。 生:德军下次一去搜查就会直接逮捕他们,搜到情报。 师:对,德军就会躲在暗处,一批一批的抓人,一点一点的获得更多的情报。最后呢?最后一点很清楚。你说。 生:如果被逮捕,他们一家就会失去他们的生命。 师:你看看,四个词语连锁反应,后果极其严重,那现在最安全的东西还安全吗? 生:不安全! 师:最安全的东西成了最危险的东西了,我们现在读读这句话,读出危险,读出严重性。 (生读,师指导朗读。) 师:当务之急就是要干什么? 生:让蜡烛赶紧熄灭。 师:所以谁来说。联系刚才那个句子。 生:熄灭了蜡烛就是保护了情报的安全,保护了法国军队的安全,保护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安全。 师:为了熄灭蜡烛,为了保护情报,母子三人用了什么样保护情报的方法,默读课文,想一想,把三个人方法说出来。 (生默读,师巡视。) 师:谁可以说,母亲用什么方法,儿子用什么方法,女儿用什么方法?说说看?来,你先说。 生:母亲用油灯换蜡烛,儿子是用蜡烛生火。 师:儿子把蜡烛拿去,小女儿呢? 生:把蜡烛移走。 师:也是把蜡烛移走,换一个词,就是把蜡烛? 生:拿走。 师:对,拿走了,你看,他们一家三口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保护了情报,就是这样和德军战斗的。母亲具体是怎样做的?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在母亲的行为中,你看出了什么?听清楚啦?谁来读? (指名读。) 师:好,请坐。谁来说,你看出什么了?再读一下。 (指名读。) 师:他不仅声音响而且读的非常有感情,你们看出什么了? 生:夫人很机智。 师:看出机智,哪儿看出来的? 生:她把油灯拿来熄灭蜡烛。 师:也就是说换灯的方法很巧妙。请坐下,他说的是换灯的方法非常巧妙,还有吗?你说。 生:看出夫人很着急。 师:你怎么知道她着急的?什么地方看出? 生:从急忙看出。 师:她在争分夺秒。在跟蜡烛的燃烧赛跑,在跟危机的爆发赛跑,你看速度多快呀,再往下找,还看出什么? 生:看出孩子紧张。 师:对,孩子紧张,其实妈妈跟孩子一样紧张,否则就不需要急急忙忙做这些事情。请坐下,还有。最重要的地方,表现人物的,怎么看不出来?你说? 生: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夫人还是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师:哦,你还是说的那个换灯的方法,不慌乱,竟然想出这么高明的主意。再看,你说。 师:到底是哪个地方。 生:第七自然段。 师:你看你们都知道,怎么都不说呢,大声说,其实急吧? 生:急。 师:内心是? 生:急的。 师:可是表面却是? 生:平静。 师:对,平静的,很镇静的、很自然的,一点都不慌乱。是不是? 生:是。 师:这就是我们透过刚才的两个词语看出的其他地方。好,我们接着往下看,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卫又怎么啦?(生读课文)中卫再次引发危机,看着我,此时的蜡烛更? 生:短了。 师:火焰离金属管更? 生:近了。 师:危机更? 生:严重。 师:对,危机更严重了,那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的儿子挑起了重担,我们看看,儿子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师指着黑板)把蜡烛? 生:移开。 师:这在文章哪个自然段? 生:第五。 师:好,现在一起来看第五自然段,听清要求,听清,下面我们同学来细致的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一句一句的读,然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听清楚啦?用一个词语把你最强烈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是一,第二,你的感受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得到的呢?把相关的词句圈画出来,听清楚啦?哎,现在可以拿笔了。先读,静静的看。(生默读) 师:一个词语,所以你要细细读,读完以后想一下,就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啊,那种感受必须在文章好几个地方都能找到。(师巡视,指导) 师:把它圈出来,标出序号,好了的人可以举手,给我看看。 生读写。 师:这半边举手的人多一些,这边的要加油,你看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好,我们开始交流。 生:现在他们都是提心吊胆的。 师:哦,她说人物是提心吊胆的。提心吊胆也就是说? 生:现在十分危急。 师:好,从哪表现出来的? 生: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读课文) 师:心提到了嗓子眼,是真的吧?是真的提到了嗓子眼吧? 生:不是。 师:就是说明非常? 生:着急。 师:哎,这是夸张,说明已经紧张到了极点。你接着往下。你还找到一个呢,刚才。 生:恶狼般的眼。说明敌人非常凶残。 师:对,这是比喻说明敌人是非常凶残的。好,你在这看出的是什么?是危险,是吧?好,除了这有危险,还有别的地方有危险吗?这是第一处,你说第二处。 生: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搬…… 师:你想说什么,在斗争的最后时刻就是什么时刻?为什么说最后一刻? 生:因为蜡烛就要燃尽…… 师:那也就是什么时刻? 师:也就是生命要结束的时候,这儿非常好,两处看出危险,还有,往上找,从敌人的表现可以找出来吗?说! 生:儿子本来把蜡烛夺到厨房替换掉就可以解除危险。 师:说的真好,他站在危险的角度想了3个地方,还有同学换角度,你的感受和他不一样的呢?你说。 生:我的感受是镇定自如,从大儿子的表现看出。 师:你们有同感吗,把他的感受记下来,这样就成了你的感受了,抓紧时间,补充自己的感受,一边听一边学会记录。好,你接着往下。 生:从容,他没有做出很惊慌的表现,说明他很镇定。 师:还有吗,已经两个了。 生:还有就是,他是默默的等待,没有引起德军的注意,这些都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记下了吗?可以记录其中的一些词语,两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一个站在危险的角度,一个站在人物的角度,环境是危险的,人物是镇定的,还有感受吗? 生:我的感受是恐惧。 师:刚才是最危险的,现在已经是最可怕的了,为什么? 生:因为蜡烛就要熄灭,他们的后果不堪设想。 师:不错,你站在这个角度,还有吗? 生:他很懂事,母亲的方法不行了就自己来帮助。 师:还有吗? 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烧的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 师:他从时间的角度,儿子做了一些决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蜡烛一分一秒的燃烧,危险一分一秒的逼近,所以此时,蜡烛成了? 生:最可怕的。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很多,危险啊,勇敢啊,镇定啊,站在好多角度说,大家的感受都很真切,下面带着真切的感受,自己读一下第五自然段,自己读,读出紧张。 (生自由读,师指导朗读。) 师:请一个代表来读一下,要有感情,大家认真听,听有没有把你的感情表达出来,拿着话筒。(生读) 师:这不是厉声喝道,再来。(生读) 师:总体来讲怎么样?不错,一起来看最后一句,我对最后一句还不太满意,伯夫人的心怎么啦?(指导朗读) 生:提到了嗓子眼上。 师:她似乎感受到德军的那几双? 生:恶狼般的眼睛。 师:非常凶残的,正……(指导朗读) 生: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会读了吗?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生读) 师:比刚才好,笔放下,看着黑板,母亲换灯失败了,儿子移开蜡烛也失败了。保护情报和敌人作斗争的重担落到了小女儿的身上。她胆怯吗?她退缩了吗?幼小的她勇敢的挑起了重担,并且获得成功,她的方法是把蜡烛拿走,好,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六、七自然段,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危险吧?那小女儿为什么获得成功?仔细的研究一下,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找出成功之处,自己研究,然后交流,现在就举手了,还没研究透呢!(生讨论) 师:(巡视)可以交流了吗?看能不能找出成功的原因,你先说,静下来听。 生:她是娇声对德国军官说的。 师:娇声是人的语音,为什么说娇声是成功的原因?娇声是什么? 生:娇声是细声的,娇嫩的说,甜美。 师:这样的声音可以惹人喜爱的,可以骗取信任的,可以让敌人放松警惕的,不错,这是一处,再找,大声说。 生:这是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军官联想到自己的女儿。 师:怎么会联想到的?(生读课文) 师:正因为她可爱所以就打动了这位少校,是吧?好!还有吗? 生:她懂礼貌。 师:哪看出来的? 生:她请示了少校,征得同意拿蜡烛,而妈妈和哥哥都没有。 师:她征求了意见,是从语气里获得成功。两处了,还有,再找,到书上找。 生:理由很充分。 师:哪看出来? 生:因为天黑,看不见。 师:因为她找了一个充分恰当的理由,正好跟她的年龄身份又非常的相符,好,这些是她的语言,她和谁说话? 生:和少校说。 师:为什么不和中卫说?前面三次都是那个可恶的中卫做的事情,所以她现在换一个人,跟谁说?(少校)为什么跟少校说?少校的职位比中卫大,他有? 生:有决定权。 师:而且她喊他什么? 生:司令官先生。 师:他是司令官吗? 给了他高帽子,又一处语言上获得成功,再找。 生:向几位军官道晚安。 师:对呀,就象日常生活一样。 生:很镇定。 师:镇定是她的什么?是她的神情。不露声色,不露破绽,大家看语言,语音,语气,神态,语言的对象等等,都恰倒好处,你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生:镇定、勇敢、可爱、有礼貌。 师:这些都是凭高超的智慧,惊人的胆识,你看,谁又会想到怀疑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呢?对不对,我请一个同学把小女孩的表现再读一下,她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谁来?好,你来。(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在危机即将爆发时……谁来说?又回到了第三自然段,可以看着书上说。(填空训练)(生说) 师:小女儿获得成功还有其他原因吗,找一找外部的原因,刚才那两段是她自身的,外部的呢?你说。 生:因为前两次母亲和大儿子都失败了,因此小女孩吸取了教训。 师:你说她是找到了不足,有人反对。吸取经验,什么经验? 生:经验是要找对对象。 师:你说到她本身了,要找外部原因,母亲和哥哥在她成功上有没有关系? 生:她学习了母亲的机智,学习了哥哥的镇定自若。 师:她的母亲和哥哥在精神上给了她启示。 生:她母亲以前给过她一些知识训练,她就知道了该怎么样做。 师:这还是自身的,找外部的,看看这两种方法的提示。 生:受到了启发。 师:所以女儿的成功可以说是一家三口的努力。学到这,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你有什么赞美的词语说说这一家人? 生:爱国的,意志坚定的,有爱国注重精神的,镇定自若的一家人。 师:为什么一个法国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两个幼小的孩子,居然能够战胜有着丰富经验的德国职业军官呢?想一下,你能在这一段找到原因吗?找找看,他们怎么能够战胜的?你说 生:一家团结。 师:是团结就能够战胜?够不够?不说,看着黑板说 生:因为有了志愿,要把德国强盗赶走,对祖国的热爱。 师:他们是在保家为国,好,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侵略了许多国家,他们所到之处,任意的闯进别人的家家庭,任意的住在那,任意的抢劫、任意的搜查、任意的杀人,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他们的行经,不能不激起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的极大仇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在家在,国破家破,为了保卫祖国,这些被侵略的国家,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在斗争中,他们锻炼的非常坚强,非常的勇敢,而且充满了智慧,热爱祖国的思想使他们成了勇敢的斗士,追求和平成了他们的理想,那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面对这一家,面对二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有没有?你的生活和二战期间的生活,你追求什么?这都是想法。 生: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师: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过的是幸福的生活,要珍惜,还有别的吗?如果有了战争,这样的生活还有吗?针对这个说。我们都不希望?(战争)我们要? 生:要保卫自己的国家。 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都要成为保卫国家的斗士!好,这节课就到这。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半截蜡烛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
下一篇文章: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