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离骚 >> 正文

 

谈谈对《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把握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陈 涛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整个《楚辞》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他的抒情主人公是谁?屈原?是,又不无完全是。《离骚》的作者是屈原,又是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写成的(“吾”,“余”),于是一般习惯把《离骚.》抒情主人公等同于屈原,甚至根据其中的自述推断屈原的生辰。其实,《离骚》作为一部十分富于艺术想象的宏伟诗作,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完全等同于屈原。他自天而降,披花带,又能升天入地,跨越古今,是一个带有神性色彩的形象。同时又应看到,这位抒情主人公的精神气质与作者息息相通,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位神性形象,表现了自己的追求、苦恼,反映了自己的命运。
一、先看这个形象的神性色彩。
我们看到,这个形象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神巫色彩,兼有人神特点。巫是人神的媒介,当他代表人与神联络感情、祈祷神佑时,他是人;当神灵附体、传达神的旨意时,他又成了神。我感到,《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白、举事,忽而人话,忽而神语,处处有神巫的影子
比如:
其来历:主人公自称高阳颛顼氏的后裔,这可以理解为是作为楚的王族在认祖,但这里似更像是在说是神灵的后裔,颛顼绝地通天,是最早的大巫,伯庸,即祝融,亦是神祖。特别是“降”(“唯庚寅吾以降”),先秦典籍皆指神降,《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离骚》“巫咸将夕降兮”“百神翳其备降”,都是指神。所以主人公这里是一开始就名言“朕”、“吾”乃天界下凡之神人。
其命名:“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灵均为巫名,后文灵氛即大巫,《九歌》中的巫称灵:“灵偃蹇(舞姿屈伸婉转柔美)兮姣服”。
其装束:披花带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而《九歌》中披花带恰恰是神的装束,巫扮神,所以也是巫的装束。《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衡”。
其举止:更明显的特征是升天入地。在巫觋文化环境中,巫就是被想象未能上天入地,与神交往。《山海经》:“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有灵山,巫咸、巫彭、巫姑、巫真……从此升降”,“(夏后开)珥两青蛇,乘两龙,”“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总之,《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来历、名字、装束到举止,都是神乎其神的,完全等同于屈原是不可能的。
二、再看这个形象的精神气质。
首先,这是一个狂热、执著的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百折不挠并不惜为之献身的形象。
主人公有一种“殉道”精神。其理想是建立在一个美善的世界(美政),人人向善,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等等。这种理想高于君臣关系,也高于自己的生命。主人公有依恋灵修的诉说,但灵修一旦放弃实行美政,主人公便怨恨灵修,“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余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美的理想还是第一位的。他不会改变美政的理想而盲从灵修。另外,它可以舍弃声明,但不能放弃理想,屡遭挫折、打击,他痛苦过,怨愤过,矛盾过,徘徊过,但最终不能放弃美的理想,反复申说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主人公这种对理想的追求,有一种宗教般迷狂的精神,执著,专一,全身心投入。
其次,这又是一个在同一切虚伪丑恶决不妥协、决然抗争的前提下追求自身至纯至洁人格的形象。
主人公一生都在努力追求与保持自身人格的纯洁完善,但与隐士们不同,它不是远避浊世,自求清静,更不是随波逐流,合和从众,唯求心静,而是以“鸷鸟不群”“方圆不周”
的姿态,公然把自己置于与群党众小截然对立冲突的格局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明知卓然出众会遭挫损,偏要与众不同;不但自身处淤泥而不染(“芳与泽其杂糅兮,为昭质其犹未亏”),而且表现的愤世嫉俗,不计利害、不顾后果的抨击邪恶,有一种超然拔俗、卓然独立、不随和、不迁就、不宽容的执拗性格。
第三,这还是一个自诩极高又感情丰富、始终摆脱不开孤独苦闷和矛盾心境的抑郁痛苦的形象。
主人公十分骄傲自负,其追求超凡脱俗,在尘世中难以找到知己,他的内心又并不冷漠,特别渴望人们的了解和理解,特别迫切的寻求知己,这一矛盾使他始终强烈体验着孤独的滋味,生性冷淡的人只会是孤独的,,却不会有孤独感,主人公则有强烈的孤独感。另外,高傲圣洁的个性,使他难溶于所处的环境(“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该走;本性中的恋乡之情,又使他难以离开,他的内心充满了去留的矛盾,这都使他十分痛苦。
联系屈原的生平、经历、追求、结局,会发现屈原与这个主人公的精神在很多方面都是吻合的,这个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精神气质,包括这种性格所造成的悲剧,无疑就是屈原的写照。但是,抒情主人公毕竟是作者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一个既具有作者自身的精神气质,又具有神性色彩的形象。因此可以说,屈原塑造了一个注入了自己精神和灵魂的神人形象。
作者简介:陈 涛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 中文讲师 山东大学在职文学硕士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离骚,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谈谈对《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把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
    高一语文《离骚》翻译
    屈原《离骚》
    离骚译文
    离骚课文研讨
    《离骚》与《屈原列传》赏析
    读《离骚》有感
    纳博科夫的《离骚》及注解
    《离骚》背后的一段尘封往事
    《离骚》节选(新教案)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离骚》浅析
    从《离骚》谈屈原的人格美
    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之「骚」
    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及其作…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离骚》(人教版…
    屈原及《离骚》
    “无韵之《离骚》”
    毛泽东和《离骚》
    郭沫若 《离骚》译文
    从《离骚》谈教师党员的素养
    释“无韵之《离骚》”
    跟陆维钊先生读《离骚》
    屈原与《离骚》浅谈
    《离骚》读纸背
    新人教教案:《离骚》
    捧雄黄 吹号角 合着古音诵《离骚》
    离骚全诗
    离骚艺术特色及地位
    孔雀东南飞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余秋雨:散文语体《离骚》
    《离骚》教学反思
    《离骚》赏析
    《离骚》教案
    《离骚》课堂实录
    教案——《离骚》
    《离骚》带来的深思
    《离骚》所表现的作者爱国深情与崇高…
    《离骚》作者的探究
    《离骚》教案2
    我教《离骚》
    《五言告示》----太平天国时代的《离…
    《离骚》 今解
    《离骚》不离中医药
    《离骚》的四个俄译本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
    “国际大联迎”昨上演 韩国客人穿汉服…
    离骚
    《离骚》同步练习
    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屈原的生平及作品
    《离骚》教学建议
    《离骚》及屈原的其他作品
    《离骚》电子教材
    《离骚》教学建议
    《离骚》整体把握
    《离骚》问题探究
    《离骚》词语古今异义
    离骚(节选)这节课的知识点
    《离骚》形近字辨析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上关于对屈原评价问题的争议
    屈原与端午节
    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离骚》与《楚辞》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楚辞与《诗经》作品的体制差异
    《离骚》赏析
    《离骚》多义词辨析
    《离骚》鉴赏
    《离骚》通假字
    抽思
    《离骚》教学反思
    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多音字辨析
    《离骚》生字注音
    《离骚》题解
    《离骚》赏析
    《离骚》课文简析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
    《离骚》导读
    《离骚》学习目标
    《离骚》教学设想
    自夸且自励、自负又自伤──透析《离…
    《离骚》重点难点
    《离骚》学法导引
    屈原列传
    《离骚》特殊句式
    《离骚》重点句赏析
    《离骚》中心意思
    《离骚》结构分析
    《离骚》写作特点
    《离骚》写作特色
    《离骚》人物形象
    《离骚》重点难点指导
    《离骚》问题探究
    《离骚》选段译文
    《离骚》关于练习
    《离骚》参考图片
    《离骚》字词解释
    《离骚》有关资料
    读《离骚》
    《离骚》练习
    《离骚》能力检测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杂谈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
    离骚
    《离骚》词类活用
    国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