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离骚 >> 正文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沙市明德中学    张建斌
一、目的和宗旨:在课文《离骚》的学习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某一相关领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写出1000字以上有一定见解的论文,以求加深对《离骚》的理解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不求课题结论的深刻老到和自成一家之言,而重在研究过程的体会和总结。即如何查找和运用信息资料、如何推理论证形成观点结论、如何培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学和治学方法等。
二、前期准备:熟读并背诵《离骚》课文。深入理解屈原的思想人格和表现手法。要注意的是“《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语言深奥难懂,会给鉴赏造成一定的困难。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配有详细的注释,句句有译文,为的是不在理解词句上耗时费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的为追求理想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价值上。”(引自刘真福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修订说明》,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6期)
   由老师指示并提供一些书籍资料。可3-5人自由组合为一课题小组,进行协作研究。五周之内上交论文结果。
三、课题设计:下列课题自选其一进行合作研究。
第一课题:屈原的人物研究
1.课题解说:屈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职业诗人。更是对后世文学创作手法和文人思想人格有着极其重大影响的文学家。我们今天对屈原其人进行研究重点不在于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展览和评述,主要应用力于探究其思想人格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内涵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本可并由此探寻屈原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2.资料检阅和提示:(下加“· ”的为必读书目)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提示:这是最早也可说是最有权威性的有关屈原生平的史料记述,同时作者司马迁在记传的同时也对屈原的为人和为文进行了评述。也是最早研究屈原的作品。必读。
②贾谊《吊屈原赋》。提示: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因深感怀才不遇与屈子同病相连遂有此赋。语言艰深晦涩,含义深沉高远。可选读。
③《屈原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提示:该文从历史的纵深角度阐述了屈原的思想人格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中国文人性格的影响。可选读。
④参观汨罗屈原祠。提示:该祠建于屈原当年自沉地,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屈原纪念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条件许可,可实地吊唁参观。
3.资料示范: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 、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
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
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屈原条)
4.论文选题:(供选择参考)
① 试论屈原对李白的影响;
② 屈原自沉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③ 屈原人格的构成要素;
④ 屈原与湖南龙舟民俗;
⑤ 长沙市与屈子有关的名称考察;
⑥ 屈原的爱国思想与今天爱国主义的比较;
第二课题: 楚辞的文化研究
1. 课题解说: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最有特色的一种诗歌体裁。这种诗体的出现有着鲜
明的时代文化特征和个人性格特征,并且和《诗经》一样成为了中国主要的诗歌源头之一。研究楚辞则有必要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化,尤其是楚文化。楚辞的文化研究要注意立足于楚辞,着眼于现实。可与当今的方言民俗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2. 资料检阅和提示: 
① 萧兵《楚辞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 潘啸龙《屈原与楚辞文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③ 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出版社1998版。提示:该书并非学术著作,更非楚辞
研究的专著,而是一部文化寻根的散文集。但该书对于我们理解文化的含义和古今流变大有帮助。且较多地涉猎地域文化的今昔,对于楚辞的文化研究应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④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提示:该书影响深远概述了中国几千年美学文化的发展流变,其中对楚辞屈骚部分有较精辟深刻的论述。这一部分必读。
3.论文示范: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这话,我向来有点怀疑。但细细一想,又觉得有点对。所谓“无邪”,当然是指合乎“礼”。“礼”是行为规范而不是思想规模。“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好色与怨诽,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绝不能说是不邪。但这仅仅是思想情感的“邪”,所以邪是邪了,却又没有导致行动,所以又不淫不乱,可以算做“无邪”。这里面有一种社会规范对于自然情感的压抑,一种理性结构对于感性动力的束缚,不能说没有一点虚伪。但这虚伪,儒家是认可的。荀子就说过,“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重也,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礼论》)这个观点,应用到美学上,就叫做“以理节情”。在这里,“理”和“礼”是同一的,所谓“节”,一方面意味着这“礼”(或“理”)并非与“情”一体,一方面也意味着“情”是受“理”或“礼”束缚的。“礼”(或“理”)是一,“情”是多,“以理(或礼)节情”,也就是用“一”来规范“多”,用“吾日三省吾身”式的阴郁的道德教条,来代替无限多样的探索与追求。这样一来,诗歌的路自然越走越仄了。《诗经》以后的诗坛,冷落了三百余年。以致先秦,这个哲学史上辉煌的时代,在诗歌史上却留下一页灰色的空白,绝非偶然。这不是什么“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而是异化了的理性结构窒息感性动力的结果。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所谓“理”是指导与“礼”同一的“理”,即儒家所谓的“理”。“理”与“礼”的同一是理性结构与感性动力相异化的标志。只是由于严格的礼仪结构与严密的理性结构互相因依,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生产、思想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压抑了感性动力,才产生了华夏文化的保守方面。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把“理”同楚文化的伟大代表老子和庄子所说的“道”(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它是“太一”,是“自然”,在人本主义的意义上它的原始生命力,自然生命力)联系起来,统一地加以理解,那么“理”就成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东西。“以理节情”(不等于“以礼节情”)的命题就成了一条深刻的美学原理。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个或那个命题,而在于感性动力和理性结构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是开放性的,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二者的分离是保守性的,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先秦时期北方的情况属于后者,所以形成了中国诗史上的沉寂时期。
        正当其时,不是“以理节情”,而是“发愤抒情”的楚辞的兴起,标志着诗歌时代的复活。这种在理性基础上的复活,在较低的层次上可以把它看作是“巫”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力——感性动力突破理性结构束缚的结果。研究屈原辞赋,不可忽略这种束缚和突破。(节选自高尔泰撰《屈子何由泽畔来?》,载《文艺研究》1986年第一期)
4.论文选题参考:
① 长沙方言虚词考;
② 屈子何以自恋于美女香
③ 《诗经》和《楚辞》抒情方式之比较;
④ 屈子思想与儒、道两家的关系;
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在仁与智之间的屈原; 
⑥ 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文化;
第三课题 :《离骚》的语体研究
1. 课题解说:《离骚》是屈原博大精深的代表作。前两课题是对屈原的思想人格和文化背
景的研究,均与《离骚》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故本课题不再涉及。本课题重在研究《离骚》的语体形式,深入认识楚辞体的个性风格和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2. 资料检阅和提示:
① 郭建勋著《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提示:该书系
博士学位论著,对于楚辞体的形成、特征、流变等有较深入系统的论证。其“骚体的形式特征一节”可选读。
②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提示:这是鲁
迅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研究和贡献。行文简明扼要,不乏真知灼见,影响深远。必读。
③ 屈原《涉江》。提示:该篇为屈子重要作品之一。其“兮”字的运用尤其显得有规
律有特色,必读。
          ④叶幼明《辞赋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论文示范:
闻一多先生在他著名的论文《怎样读《九歌》》中,认为“兮”字兼有音乐与文法的双重功能。就“文法”而言,《九歌》的“兮”还可口还原为其、之、于、而、以、夫、然、与乃至一切的虚词。姜亮夫、郭绍虞、汤炳正等人对此亦有过较精审的论述。根据文法以各种虚词一一替代“兮”字在句中的语法作用,显然将消解骚体句的特异性而使它流于一般句式,但“兮”字在表示泛声的语音持续时,本身自然地兼有这些文法意义,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也正是骚体的“兮”字句与《诗经》中“兮”字仅表语音的主要不同所在。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九歌》乃至整个骚体句式视为一种不稳定的过渡形式。《九歌》中的“兮”字表音的泛声性质及其兼具的文法意义的综合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兮”字句必然在后来日趋精密的语言发展中有所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逆向的两极演进:其一是“兮”字作为泛声的弱化以至完全省略,由“OOO兮OOO”变成“OOO,OOO”的三言句式,如《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在《宋书·乐志》中变成“今有人,山之阿”,《史记·乐书》中的《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在《汉书·礼乐志》中变成“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其一是“兮”字的语法意义由其他虚词所代替,以至渐次强化为实词,由“OOO兮OOO”变成“OOOOOOO”的七言句式,如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行,欲往从之梁父艰”,阮籍“大人先生传》中“歌”,一首“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殒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便体现了这种虚词替代与实词强化的演变。此外,屈原作
品中的另两类句式“OOOOOO兮,OOOOOO”与“OOOO,OOO兮(些)”,由于句中“兮”(含“些”,下同)仅具表声的功能,所以在后代只有弱化乃至消失这一单向的演进,前者演变为六言句,后
者从另一途径衍生出七言句。三言、六言、七言这三种古代韵文的重要句式均由“兮”字句衍化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骚体是古代韵文的渊薮,亦不为过誉。“兮”字句这种衍生多种句式的功能,也是其他任何句式所无法比拟的。
       ……
综上所述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并兼具多种虚
词的文法功能、衍化派生其他句式的造句功能;同时,“兮(些)”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些”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假

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而“意味比意义要紧得多”。“兮”字所构成的这种“意味”,正是前文所述的咏叹意味、节奏意味、楚文化意味以及与屈原身世相联的悲剧意味。因此,“兮”字成为骚体的表征;而“兮”字一旦在句中消失,骚体所独具的形式与“意味”也就不复存在,它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特征也不复存在。(节选自郭建勋著《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 论文选题参考:
① 试论“兮”字在楚辞中的多种作用;
② 试论骚体诗不同于四言诗和五言诗的结构和节奏;
③ 象征和赋、比、兴之关系;
④ 试论骚体诗的朗读规律;
⑤ 骚体诗的几种常见句型解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离骚,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离骚》说课稿
    高一语文《离骚》翻译
    屈原《离骚》
    离骚译文
    离骚课文研讨
    《离骚》与《屈原列传》赏析
    读《离骚》有感
    纳博科夫的《离骚》及注解
    从《离骚》谈屈原的人格美
    《离骚》浅析
    《离骚》节选(新教案)
    《离骚》背后的一段尘封往事
    郭沫若 《离骚》译文
    《离骚》不离中医药
    释“无韵之《离骚》”
    从《离骚》谈教师党员的素养
    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及其作…
    《离骚》读纸背
    屈原及《离骚》
    “无韵之《离骚》”
    屈原与《离骚》浅谈
    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离骚》(人教版…
    《离骚》作者的探究
    《离骚》教学反思
    新人教教案:《离骚》
    《离骚》之「骚」
    捧雄黄 吹号角 合着古音诵《离骚》
    离骚全诗
    离骚艺术特色及地位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余秋雨:散文语体《离骚》
    跟陆维钊先生读《离骚》
    我教《离骚》
    谈谈对《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把握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带来的深思
    《离骚》所表现的作者爱国深情与崇高…
    “国际大联迎”昨上演 韩国客人穿汉服…
    《离骚》教案2
    离骚
    教案——《离骚》
    《离骚》赏析
    《五言告示》----太平天国时代的《离…
    《离骚》 今解
    《离骚》教案
    《离骚》的四个俄译本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
    毛泽东和《离骚》
    《离骚》同步练习
    《离骚》教学建议
    《离骚》及屈原的其他作品
    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屈原的生平及作品
    《离骚》教学建议
    《离骚》电子教材
    《离骚》整体把握
    《离骚》问题探究
    《离骚》词语古今异义
    离骚(节选)这节课的知识点
    《离骚》形近字辨析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上关于对屈原评价问题的争议
    屈原与端午节
    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离骚》与《楚辞》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楚辞与《诗经》作品的体制差异
    《离骚》赏析
    《离骚》多义词辨析
    《离骚》鉴赏
    《离骚》通假字
    抽思
    《离骚》教学反思
    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多音字辨析
    《离骚》生字注音
    《离骚》题解
    《离骚》赏析
    《离骚》课文简析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
    《离骚》导读
    《离骚》学习目标
    《离骚》教学设想
    自夸且自励、自负又自伤──透析《离…
    《离骚》重点难点
    《离骚》学法导引
    屈原列传
    《离骚》特殊句式
    《离骚》重点句赏析
    《离骚》中心意思
    《离骚》结构分析
    《离骚》写作特点
    《离骚》写作特色
    《离骚》人物形象
    《离骚》重点难点指导
    《离骚》问题探究
    《离骚》选段译文
    《离骚》关于练习
    《离骚》参考图片
    《离骚》字词解释
    《离骚》有关资料
    读《离骚》
    《离骚》练习
    《离骚》能力检测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杂谈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
    离骚
    《离骚》词类活用
    国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