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
|
祭台上,雄黄酒、菖蒲剑诉说着对英雄的追崇;广场内,旌旗猎猎,身着甲衣的男儿吹响了手中号角;庄严的祭祀音乐声中,全场微微颔首,用古时的音律齐诵《离骚》……
这并不是在拍摄古装影视剧,而是昨天下午出现在七宝古镇避风台广场上的一幕。
由爱的教育研究会、七宝镇政府和本报科教卫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全市中学生纪念屈原端午节活动在此举行。参加活动的2500余名中学生代表发现,端午节,并不仅仅是“吃粽子”。
传统礼仪含韵味
鸣炮,奏乐,仪仗队入列,主祭、陪祭人登上祭台,主祭人上香,敬上祭天、祭地、祭祖的三杯酒……一场完全按照古代祭奠仪式,并参考了祭孔、皇帝陵祭祀等祭祀过程而设计的屈原祭,让“e时代”的年轻人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津津有味地品着东方文化的韵味,爱的教育研究会志愿者、来自英国的柯林女士想起了家乡的传统节日,“和英国年轻人一样,孩子们可不愿意仅仅读读书本,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让他们记住传统!”
“我们的衣服还是从无锡三国城借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棒!”担任祭祀仪仗队的一群七宝中学高一学生很兴奋。该校学生工作部主任唐宗枬告诉记者,几天的排练时间里,出旗路线怎么走,兵器、号角怎么拿等每一个细节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为了原汁原味还原历史,同学们主动寻找端午节的来历,第一次知道,这并不仅仅是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还包含了对龙的图腾崇拜!
古代典籍蕴智慧
“大哉屈子,兰心菊性,殚精竭虑,忧国忧民……”经过了两位沪上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方仁工的雕琢,当九峰实验学校高一学生高毓旻原创的祭屈原文,从主祭人、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口中缓缓诵出时,全场寂静无声。
而这篇用文言写成的祭文,是从全市数百篇祭文征文中脱颖而出的。“虽然是古文,但用在我们日常写作中,不也是创新吗?”听着同龄人的作品,喜欢诗歌朗诵的大同中学高一女生曹佳觉得这种尝试“挺有趣”。“韩国不仅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还在计划恢复使用汉字。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陆继椿想对同行们说,“古文写作不仅要求用词精练,还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底蕴,值得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增加比重!”
各地风俗有趣味
端午节=吃粽子?逛了各校同学们带来的自己设计的游园会,大家心中的“等号”渐渐被“大于号”取代。瞧,向明中学高二(4)班的同学带来的猜谜会人气很旺,哈尔滨女孩陈婉莹一边为猜中谜语的同学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线”,一边介绍着北方过节传统,“在端午过后第一场雨把它解下,让它随水漂走,能带走不如意!”指着展台上悬挂着的让父母从各地“空运”来的各色香袋,同学们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是全国班,有来自大江南北8个省的同学呢!一交流大家才发现,过端午,原来有那么多的花样!”
本报记者陆梓华
相关链接
祭屈原全文
维丙戌五月,节届端阳,沪上师生,众怀景仰。祭吾屈子,恭达上苍。文曰:
大哉屈子,兰心菊性,殚精竭虑,忧国忧民。
长歌离骚,痛书哀郢,漫漫长路,求索奋进。
众人皆醉,吾子独醒。梦碎汨罗,浩气长存。
呜呼——
节操之光,彪炳丹青,塑像伟岸,彰显诗魂。
师生公祭,激励后人。见贤思齐,荣耻分明。
励志创新,昌吾国运。英名永志,伏惟尚飨。
中学生身着古装吹响手中号角杨建正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