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高考 >> 语文高考复习测试 >> 正文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读训练(一)

(一)【北京市崇文区期末,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土与籽   张炜

①这一切想来是如此奇特,又令人惊心动魄。它们是这样不同,迥然不同。同一片泥土,同一片苍穹之下,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不同的生命。

②同一片泥土被自然抛下不同的种子,慢慢长成植物:幼小时都是绿色的,叶片也难以区分;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在自然的生长中,有的笔直向上,有的匍匐在地,有的爬行,有的直立,有的扭曲——比如白杨和地衣草,比如杉树和狗尾。人们常常惊异于同一片土地生长出这么多差异巨大的生物,却忽略了基本的追究——土与籽的关系。

③不同籽必定结出不同的果,外力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而不可改变的却是它的实质。它可以因为干旱、气候以及种种摧折而死亡,但却不可以长成其他生物。它可以由于种种恶劣的外部条件而瘦弱和矮小,可是却不会变成其他的生命。

④一株青杨在风沙的吹打下枯死,可是它的枝茎仍然直立;绿色的汁水被一点点耗干,可是它的躯干却仍旧是坚实。一株黄色的地衣由于巧妙地攀附和吸吮而变得葱嫩、肥胖,可它仍然只是缠绕,只是匍匐和爬行。它难以独立向上,这是它的属性。

⑤我们的悲哀在于没有能力鉴别土与籽的关系,没有能力区分不同的籽与不同的结局。同样的阳光雨露,同样的大自然的饲喂,它们却各自奔向自己的明天,寻找和靠拢着自己的终结。

⑥渠畔上,一片湿润的疏松的土壤上,一株青杨和一株狗尾同时萌发。它们都伸出绿色的、娇嫩的、小小的叶片,仔细辨认都分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相挨着,亲昵地偎在一起,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一块儿享受着阳光和渠畔上丰富的腐殖土。充足的营养、流动的活泉,都催促它们快些长大。它们没有辜负这一切,真的飞快成长了。

⑦后来,也就是那个春天逐渐走向深入的时候,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大了。狗尾草的茎杆终于长出了一厘米,而那株青杨的幼苗却身姿挺拔。它尽管比那株狗尾草高不了几寸,可是那枝干似乎已经有点模样了。它的绿叶没有狗尾的叶片长,可是更厚,叶子背面有一层泛白的毛茸,娇嫩的桃形叶在风中摆动。

⑧春天继续深入,接着又是火热的夏天。后来就是寒冷的冬天了。狗尾草结籽并过早地收获,也走完了自己的终点。而青杨树才刚刚度过第一个华年。它又长出一尺多高。它的枝干又变粗了,叶片更为展放。秋天既过,它注视着同伴的枯萎,怀上无限的怜悯。严酷的冬天来临了,它第一次经受风寒,咬住牙关。风雪把它的叶片渐渐撕碎,又打落在地。它严肃地注视这一切。渠水封住,可爱的歌唱停息了。它要孤独地挨过这个冬季,息声敛气地等待春天。四周的草,那些比狗尾草还要矮小的荩草、节节,都一片枯黄,没有一点绿色。而它自己还仍然执拗地把绿色蓄在了表皮。

⑨后来是一个又一个春天,许多许多的春天,接连不断。它长得越来越壮,越来越高,后来简直要去抚弄高空的白云。它长得笔直笔直,英俊高大。远方的人手指它说:“看,那棵高大的青杨!”在原野上,当它的身影出现的时候,我们为它的英姿而迷醉,甚至感到了微微的自豪。它不是我们,但令我们心向往之。它的直立和向上的气质吸引着,使我们无法把目光转向它方。

它具有真正魅力。它是旅人的指路航标。它的绿阴可使他得到真正的安慰。他可以依靠它,甚至可以与之倾谈。那些按照一些固定的季节被不断地播种和收获的植物都在它的脚下,散发着浓烈的、诱人的气味,但它们永远不会像它这样粗茁高大,也不可能像它这样坚实和执拗。它倔强独立的性格永远是生命的参照,是原野的骄傲。对比那些被不断收获的植物,它是一个奇迹,是不知来自何方的一粒种子。它不是由人抛下的,也不是为了收获而点播的。它是最自然不过的生长。它的存在只属于这片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总要格外多情地映照它的身躯。

青杨树,我们不能拥有你,可是我们愿把你植入心中。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在作者看来,青杨的成长是一个奇迹,因为它不是由人抛下的,是自然生长的。

B.本文描写了青杨的绿叶、蓄在表皮的绿色及它的绿荫,作者取其绿色的特点,运用借代的修辞,把它命为青杨。

C.“不同的籽必定结出不同的果”说明植物的自然属性起决定作用,尽管外力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它们还会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

D.作者把狗尾和青杨对比来写,旨在突出青杨不畏严寒的个性,以及坚持在逆境中等待春天到来、早日成为路人指路航标的迫切心情。

E.作者结尾说愿把青杨植入心中,实际是在表达一种美好愿望,希望青杨倔强独立的性格能植入每一个人心中,让人们能坚强地面对生活。

18.请仔细体会⑩段“它具有真正的魅力”一句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2)“真正的魅力”的内涵是什么?(3分)

19.本文描写了青杨从一粒被自然抛下的种子长成高大树木的过程。请按顺序写出来。(4分)

20.本文题为“土与籽”,行文却以对青杨的描写为主。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5分)

(二)【豫南七校】五、(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

14.第②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4分) 

15.第④节和第⑤节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6分)

16.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三)【湖北省武昌区】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马头琴的黄昏”这个标题的理解。(3分)

17.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4分)

18.在作者笔下,⑴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⑵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6分)

19.“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这句话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5分)

(四)【淮南五中】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故乡难言   朱  鸿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历经沧桑,我才知道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门还是寒舍,都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绝对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尽管短暂,不过它会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属于我的纯粹快乐的时光,当然是少陵原赐予的,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门神,祭月,过年,鸡鸣于晨,鸟栖于昏,蝴蝶悬枝,蚯蚓行泥,或房檐垂冰,或锅洞伸火,甚至发臭的狗屎和温热的牛粪。

伊甸园的生活注定都很短暂!有一天,我开始厌恶少陵原,觉得它小,脏,落后,甚至幽暗。于是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我离开少陵原,变成了西安人,然而也变成了异乡者。

然而知识的谱系,迅速见证的不是少陵原鄙陋,而是我的浅薄。实际上过去的众多雅士都曾经登临我的故乡,并颂而叹之。“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是李白之诗。“自断此生休问天,社曲幸有桑麻田”是杜甫之诗,杜甫自谓少陵野老,是我故乡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白居易之诗。少陵原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过它隆起大块,涌向虚空,天高气净,光强风烈,素得适时云雨之润,从而贤才济济。这里是宰相朱博故里和皇帝刘询养地,这里出过义士苏武,出过将军杜预和史万岁,而所谓洛阳才子韦庄则家在少陵原。这里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僧玄奘之葬地,因为少陵原南畔可以俯察樊川,眺望终南,有极好的风水。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巨域,秦之杜县,便是因为设于周之杜伯封土而得名。凡是种种,为我建立了关于少陵原的文化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都市是荣华的,不过我只是羁旅之人,客人,是移民,异乡者。唐诗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渗进了乡愁。西安距少陵原不足三十里,回乡很容易,不过在我苦闷时,乡愁仍涌流笔端,渲染纸背。每一次回乡,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乡,我都觉得踏实。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和宁静,总是消除我的紧张和焦虑。十九岁离开少陵原之后,我就一直浅睡,稍有声音即醒,十分烦恼,然而我回乡便能沉睡。有一年我在香港,房阔床软,温度适宜,毫无噪音,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数羊不行,数树仍不行,遂想少陵原,于是几十个村子就漫漫浮现出来,并流泻于枕,膨胀于室,甚至弥漫整个香港。从东到西,司马村,小兆村,康王井,蕉村……我的灵魂像展开了翅膀,然而不用飞翔到县城韦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睡得实实在在。

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人给它增光,它也不嫌弃一个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我三十岁之前,曾经有两次在外受到重压,心疼,心在哭泣,觉得都市势利不宜我居,然而隐身无地,遂怏怏入住少陵原之家。在这里,我包扎了伤口,并恢复了元气和尊严

二十世纪刚刚交接中国那年,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便从都市窜到了少陵原。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欲望在窥视斯地,并将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然而我非无情之物。少陵原不属于我,不过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这里有我祖先的坟茔。也许可以开发,问题是,现在的少陵原,它的风貌,它的景色,它的气势,它的品质,是自然亿万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亿万年所创作,从而才筹成了地理的少陵原,文化地理的少陵原和历史地理的少陵原。它不但是实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赖以生活,而且是美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开发,不过开发者,千万要注意,覆盖了少陵原的种种新的建制,它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固有的价值,它也不能是丑的。我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如果在我这一辈丧失少陵原,那么我这一辈就对它负有道义责任,起码我这一辈应该上报祖先,下达子孙,以使其明白在我之年所发生的变故。少陵原不属于我,然而多年之后,少陵原改换了模样,少陵原可能只剩下了它的名号,而我则白发苍苍,变成一个倔老头。我想,倔老头将不会找到蕉村了,及其他小时候到西安去要经过的西兆余村,皇子坡,韦曲。也算了,然而要是我发现有劣质工程,有污染企业,有致祸部门,我将用拐杖敲击他们的门牌和匾额,并将在正义的法庭起诉,追究他们,强烈要求他们还我少陵原!问题是,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他们怎么还我少陵原!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选自《2007中国散文精选》有改动)

15.尽管故乡难言,但在作者心中形象鲜明。作者心中的少陵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 请根据文中的内容准确概括出它的特点。(6分)

16.作者说,少陵原是他人之初绝对美好的日子,“尽管短暂,不过它全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想”。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请就五、六两段的内容简要列举。(6分)

17.末二段写作者面对少陵原被开发的想法和对出现的问题可能采取的行动,表示了担忧和期待。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你有什么看法和好的建议?(6分)

18.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五)【皖南八校2 00 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l~14题。(22分)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

色的包巾,右手握看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看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选自《散文》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1.结合文意,说说对文中线句子的理解。(6分)

(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3分)

(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3分)

12.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6分)

14.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一种手法,对刻人物的效果做简单探究。(6分)

 
                                       参考答案
(一)17、C  评分:共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8、1)承上启下;从对青杨外形的描写过渡到对其性格的刻评分:共2分。共两个要点,各1分。

(2)它能作为指路航标,给人安慰,使人有所依靠,吸引人与之交流;它具有倔强独立的性格;它是一个奇迹,是最自然不过的生长;它给人精神的感召。评分:共3分。共4个要点,答对任意3个即可得满分。

19、青杨长出绿色的小小的叶片;枝干有点模样了,绿叶更厚;又长出一尺多,枝干变粗了,叶片更为展放;越来越壮,越来越高,长成一棵笔直高大的树木。评分: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1分。

20作者借青杨的成长谈土与籽的关系,强调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植物因自身属性不同,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成长的结果大不一样。意在表明人的成长亦如此,人们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生存,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应倔强独立、坚守信念,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评分:共5分。两方面,各2分;语言表达1分。

(二)14、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15、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2)第⑤节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16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17、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三)16、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一语双关)(1分)。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原的黄昏景色(1分),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1分)。

17、渲染了“听琴”前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1分),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

18、大草原的特点: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 ③美丽(3分)⑵琴声的特点: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③迸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3分;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19、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或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2分)。本文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1分)。他的琴声不仅驱散了原黄昏悲伤的气氛,让人尽情享受了草原的美丽(1分);而且充分展示了他顽强的生命、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1分),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1分)。(以上4点任答3点均可)

(四)15深厚而奥博,朴素而宁静,慷慨而宽容。(答对4点给5分,答对6点给6分。)

16①成为异乡者,每有乡愁,回到故乡便得到安慰、踏实,便能沉睡。  ②在香港不能人睡,想着少陵原就能安眠,实在。  ③受到重压,在少陵原恢复了元气和尊严。(1点2分,共6分。)

17、①运用反复对照,凸现作者故乡情结。  ②进一步强化作者保护原生态少陵原的道义责任。(每点2分,共4分。)

18、对原生态生存环境的无限珍惜和依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大潮中原生态生存环境面临丧失的伤感和对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期待的复杂思想感情。)(珍惜依恋2分,伤感2分,期待2分,共6分。)

(五)11、(1)把母亲比作“一座丰富的矿藏”,既说明自己很少写母亲是因为担心写不好,也突出了母亲的朴实深厚。(意思对即可,3分)(2)以“唯一”、“最后”来突出母亲的“惜粮如命”,赞美了母亲的节俭,不忘本。(意思对即可,3分)

12、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2分)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 (2分)

13、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3分)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深爱和赞美。(3分)

14、示例:(1)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  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

(2)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二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

(3)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

(4)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 “青衣青裤”、扎着黑色的包巾、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指出描写手法1分,效果探究2分。每种手法3分,共6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读训练(一),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10年东北三省四市(哈、长、沈、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一轮复习模…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设题思路及解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
    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赢在高考: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花开不败》—— 激励无数高三学子的…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年级月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华师附中等八校第二…
    高考复读成功者的十二种有效策略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
    高考模拟作文——“心灵不是闲置的土…
    徐州市高三年级2010年第二次摸底考试…
    高考作文素材——09年10月社会热点人…
    广东省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
    2009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必须解决的二十五个问题…
    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
    高考复习中要慎防七个误区
    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失误与复习指要(2)
    古代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一)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复…
    文言文翻译训练——2010年高考一轮复…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训练检测
    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失误与复习指要(1)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
    高考材料作文“痛苦孕育灵魂和精神的…
    高考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
    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走向预测及…
    高考作文素材: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会挽雕弓如满月”——状元的高考体…
    高考改革全面展开 12省市出台新方案
    成都七中综合检测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负重”写作提示及…
    文言文阅读(一)
    高考作文素材:李开复成功箴言录
    山东聊城一中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学情…
    高考现代文阅读篇章结构类试题答题思…
    高考作文“雷区”面面观
    高三新生和家长要摒弃的三种情绪
    郑州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
    高考作文素材—2010年全国《道德的力…
    高考命题作文《在路上》写作导引及范…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山东省新泰市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
    新泰市高三入学考试
    技巧+策略+心理——高考一轮复习收获…
    河南省豫南九校九月第一次联考
    吉林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新生首先要明确的高考目标、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必须解决的二十五个问题…
    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
    高三复习良性循环学习法
    高三学生复习阶段“高效政策”三十条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题
    2010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名篇名句、文学常识
    端正态度、培养习惯是高考语文一轮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训练——2010年高考…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2010年高考…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2010年一轮复习…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训练—— 2010年一轮…
    常见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
    高三新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复习计划
    2010年全国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高考模拟考试命题作文“等待”写作导…
    名篇名句、文学常识参考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
    高三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江西卷)语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2010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中学等四校第二次…
    湖北武汉华中师大附中2010年5月高考模…
    湖北省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5月模拟…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类试题新题型解析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押题卷(全国卷·…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2010年5月份模拟考…
    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0年5月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
    黄冈市2010年3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
    山东省青岛市2010年高三模拟练习
    湖南省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高三…
    2010年4月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樊、黄冈、宜昌、孝感、荆州…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
    2010年全国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湖南省十二校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唐山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
    高考自然科技类文本阅读的特点和解读…
    唐山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淄博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2010年沈阳市高中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0年5月高三年级仿真…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云南省昆明市年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重庆市2010年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
    2010年四月江西八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仿真试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
    2010年青岛市高三教学统一质量检测  …
    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
    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4月高三语文抽样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