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高考 >> 语文高考复习测试 >> 正文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中学等四校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hàn)  临摹     倚老卖老(yǐ)    一诺千斤

B.打蜡(là)      绿阴     侯门如海(hóu)   和盘托出

C.脊梁(jǐ)      罗嗦     人烟阜盛(fǔ)    山清水秀

D.痉孪(jìng)    坐镇     不即不离(jí)    老生长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在家说话时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与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

B.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激烈。

C.该剧导演激动地表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创意的溢美之词,给了他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他们一定拍出更好的电影以飨观众。

D.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地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八一男篮不仅是一支球队,也是中国篮球界一种精神和价值的符号,其顽强、刚硬、不服输的信念,让八一队在CBA刮起一股铁血旋风,成为职业赛场上最鲜明最震撼的标志。

B. 长假期消费尤其是假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食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综合性拉动。

C. 为了让全世界关注水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D.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识,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  胸中容不得尘埃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①④②⑤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阅读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庭的演讲,完成6—8题。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5.下面对文中所倡导的“大学教育”的理解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A.培养更具创造性,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的更完美的人。

B.能培养大批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从而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C.既要适应有众多领域的世界,还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也能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D.培养能适应众多领域,兼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推动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人。

6.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  )

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于对自然界基本知识的探索。

C.有些发明创造在研究的初期虽未显示出实用性,但却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巨大作用。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B.要求大学的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把帮助大学生从事满意的工作最为办学的最终方向。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大学之间互相沟通,加强合作,考察大家共同关心问题,这种做法已经在高等学府中蔚然成风。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比门下之鱼客                     比:和…相同

C.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计会:会计账务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的一组是(    

①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②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③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⑤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⑥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

A.①⑥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因为他没有什么特长和才干就忽视并怠慢了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的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就是在常人看来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5分)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

(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论语》)

民为贵,                        。(《孟子》)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17题。

牛的写意    李汉荣

①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②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③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④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⑤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⑥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

⑦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⑧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⑨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14.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义?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4分)

15.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6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6分)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6分)

六、(15分)

18.根据线的示例句子,再仿写两句话。(4分)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              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我曾在在杜甫李白的诗里看到你情深似海的心地

我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5分)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礼貌用语,比如问候教师时说“教祺”; 请人勿送说“留步” 请给方便说“借光”。下面几种生活情形下,我们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①请改文章说“□□”②还物给人说“□□” ③求人指点说“□□”④请人原谅说“□□” ⑤祝人健康说“□□”

20.(6分)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她自成一体,创造并维系了可以与任何一种文化媲美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汉语言文字型塑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思维模式,型塑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然,强调传承绝不意味着要禁锢创新。恰恰相反,正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赋予了汉语言文字永恒的、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先民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涵义。其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除了形体、结构、笔的创新之外,她在文字语言编码、内涵外延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涵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至于近代以后,古老的汉字同样可以准确诠释那些西方文明体系的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汉字在这里所展现的无穷包容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1)(4分)一份主张用10年时间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政协提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许多人观点不一,由以上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2)对此提案,你有什么看法,请以简练的语言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得超过20字(标点不算字数)(2分)

七、(60分)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生活中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依据上面材料,请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B.(A.暂(zhàn)——暂(zàn);一诺千斤——一诺千金  C 罗嗦——啰嗦  ;阜盛(fǔ)——阜盛(fù)  D老生长谈——老生常谈)

2.A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B、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C.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场合。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D.(A.顽强、刚硬、不服输与信念搭配不当B. 应该为假日消费尤其是长假期消费,递进关系不当。C.确定自1993年起后加“将”与后面的定位才能搭配,成分残缺)

4. C  高贵者的通病就是不能容人先排②,不仅不能容人,还要自诩自己的清高,递进关系故排⑤,眼里容不得沙子与胸中容不得尘埃句式相同,排③,④和①都是不知道能容的分量,④泛指①特指。

5、C。对照文本,C项理解最为全面。A项概括不完整,B项为以次要充主要,也不全面D项概括不全,且偷换概念。

6、B。A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绝对化,与文义不符;C中“显示”与文义不符;D项“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歪曲文义。

7、C   A项推断不正确,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结论。B项推断不正确,因为这恰恰不是文中所倡导的办学方向   D推断不正确,文中仅仅是希望召集大家来共同努力,合作考察大家面临的问题。

8.D.子:名→意动,把…当作子女,译为爱护。

9.C、①索要食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 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表现。④“仁义” 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成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 ⑥左右人不了解冯谖。

10.C.大家都争着要去,原文无此意。

11.(1)(5分)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您先生多有得罪。(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 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昏乱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5分)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道义呀!(矫:假传;责:债款;市:买;“乃所以……也”句式各1分,句意通畅1分)

12.(1)“复” 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前两点1分;对“仿佛”有分析给1分,此问3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有两点即可给1分)

(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对内容的概括,2分)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对情感的分析2分)(4分)

13.(1)齐彭殇为妄作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   可以无悔矣

(2)诗无邪    君为轻   社稷次之    别有忧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4.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2分)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2分)

15.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是诚实美丽,由此看出牛的善良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是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一个点一分共6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6分)

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2分)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1分)

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2分)这种本质作者称以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1分)

17.(1)比喻  侧面描写(2分)(2)从这些描写中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2分)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1分);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1分)。

18.((4分,每个句子1分)

【示例】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酷暑里的浓荫,

我曾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通信集里听到你娓娓动听的话语;

我曾在鲁迅赠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条幅里领略了你高尚的志趣;

我曾在白求恩输给八路军的血液里看到你慷慨的笑意。

19.(5分)①请人修改说“斧正”②还物给人说“奉还” ③求人指点说“赐教”④请人原谅说“包涵” ⑤祝人健康说“保重” (每个1分)

20(1(4分)既不应以强制力量去禁锢汉字的流变演化,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运用强制力量的改造和创新(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2分)示例一:使用简化字,不要无谓增加学生负担。示例二:学点繁体字,时刻铭记汉民族传统文化。(观点理由明确合理1分、语言简练干脆1分。标点不算字数。)

21.【参考提示】审题须扣住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个核心,。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和吃鱼的门客相同的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听说后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己之简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直入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我暗想,您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道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诋毁孟尝君,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呢!”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中学等四校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10年东北三省四市(哈、长、沈、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一轮复习模…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设题思路及解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
    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赢在高考: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花开不败》—— 激励无数高三学子的…
    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年级月考
    湖北省黄冈中学、华师附中等八校第二…
    高考复读成功者的十二种有效策略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
    高考模拟作文——“心灵不是闲置的土…
    徐州市高三年级2010年第二次摸底考试…
    高考作文素材——09年10月社会热点人…
    广东省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
    2009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必须解决的二十五个问题…
    郑州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
    高考复习中要慎防七个误区
    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失误与复习指要(2)
    古代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一)参考答案
    端正态度、培养习惯是高考语文一轮复…
    文言文翻译训练——2010年高考一轮复…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训练检测
    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失误与复习指要(1)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年级联合考试语文…
    高考材料作文“痛苦孕育灵魂和精神的…
    高考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
    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走向预测及…
    高考作文素材:手拉手搭起挽救生命的…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七次联考…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题训…
    2010年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会挽雕弓如满月”——状元的高考体…
    高考改革全面展开 12省市出台新方案
    成都七中综合检测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负重”写作提示及…
    文言文阅读(一)
    高考作文素材:李开复成功箴言录
    山东聊城一中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学情…
    高考现代文阅读篇章结构类试题答题思…
    高考作文“雷区”面面观
    高三新生和家长要摒弃的三种情绪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怀旧散文的阅…
    河南省豫南九校九月第一次联考
    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
    高考命题作文《在路上》写作导引及范…
    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山东省新泰市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
    新泰市高三入学考试
    技巧+策略+心理——高考一轮复习收获…
    吉林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必须解决的二十五个问题…
    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
    高三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复…
    高三复习良性循环学习法
    高三学生复习阶段“高效政策”三十条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
    2010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名篇名句、文学常识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素材—2010年全国《道德的力…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模拟考试命题作文“等待”写作导…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训练——2010年高考…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训练—— 2010年高考…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2010年一轮复习…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训练—— 2010年一轮…
    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题
    2010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名篇名句、文学常识
    2010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全国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高三新生首先要明确的高考目标、思路…
    高三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
    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0年全国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江西卷)语文…
    2010年全国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重庆市2010年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湖北武汉华中师大附中2010年5月高考模…
    湖北省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5月模拟…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类试题新题型解析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押题卷(全国卷·…
    常见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
    唐山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
    黄冈市2010年3月份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0年5月高三年级仿真…
    山东省青岛市2010年高三模拟练习
    湖南省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高三…
    2010年4月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襄樊、黄冈、宜昌、孝感、荆州…
    2010年全国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答案解…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湖南省十二校高三年级第二次联合考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2010年5月份模拟考…
    高考自然科技类文本阅读的特点和解读…
    唐山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淄博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2010年沈阳市高中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
    2010年5月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山东卷…
    云南省昆明市年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
    2010年四月江西八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仿真试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
    2010年青岛市高三教学统一质量检测  …
    高三新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复习计划
    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4月高三语文抽样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