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是种树) (四)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形丑 性善 技高 理明 1、怎么表现他的技高? 从两方面:人、树 (侧面、正面) 写人的“为观游及卖果者”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什么?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来说) 2、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 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其莳也若子,其弃也若置) 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本段用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板书:不过则不及,太恩太勤) 作者为他立传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段指出长人者什么的缺点? 作案和认为当官的应该怎么做? 这一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 小结: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文章从种树之理谈到做官之理,其实谈种树是为了谈做官,这种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上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的写法叫映衬。这也反映作者写作思路上的严谨。 五、结合现实谈谈你学了本片课文的感受与启发。 六、《唐书-柳宗元传》评论柳宗元的文章是“精裁密致,璨若珠贝”“精裁密致”当是指他文章的结构严谨,“璨若珠贝”当是赞扬其语言的优美。请说说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对偶排比 整散结合 音韵错落 情感充沛 哲理深邃 生动形象 七、本文中作者为什么把一个明理的种树人写成是橐驼? (开放性的思考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好。)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说理文。通篇以种树之道譬喻治民之理。
作者先借郭橐驼之口说种树之道。在郭橐驼看来,他的成功主要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来保护它的生机罢了。他认为:一切树木的自然性格,在于它的根部要舒展,培壅要平整,土壤要原来的,填土时要踏得结实,栽种完成之后,别在动它,别在为此挂心,离开它不再去张望。栽种的时候爱护得像女儿,放开的时候得像抛弃掉,那么,它的自然性格就保全,它的本性就发展了。
再借“问者”让郭橐驼讲治民之理。在郭橐驼看来,种树要“其莳也若子”,而做官则要爱护百姓;种树“其置也若弃”,治国则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种树不能“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治国同样不能烦政扰民。当官治民,要像种树一样,必须顺应民众的要求,而不能政乱令烦,倒行逆施。
种树之道,可移之“官理”,也可移之“育人”。郭橐驼所言的“他植者”,在我们的教育者(教师、家长)身上是否有一些体现呢,我们不妨作点比较:“他植者”栽树时根弯曲不能伸展,根周围的土也换成新的,他们培土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再则,爱惜树太用心,担心树太过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看看。更有甚者,用手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活着还是死了,摇动它的根来看看土培得松还是紧。我们的一些教师培养学生时没有因材施教,按学生各自的特性让他们得以充分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喜欢以固有的某种模式培养教育学生,讨厌有“棱角”的学生,讨厌有缺点的学生,讨厌独立自主的学生。为学生的培养,所准备的是一种同一化的文化土壤,很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各自不同的文化时空与文化食粮。对学生的教学不是过多地迷信于“练”,就是一切放任学生自流,让学生零负担、零作业。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懂、不会,就尽量包办,尽量全管理。也有的教师靠警察式的管理,靠“权”、靠“威风”,而不是靠情感渗透,更不是靠人格魅力。家长也有与“他植者”相似的做法,不管孩子的喜好、特长,只按社会优秀人才标准培养。从管理上来说,要么事事都管,要么百事不管,只要孩子出学习成绩,不管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有的家长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教育方式单一,盲点多多。说到底,一些教师和家长,其所犯的错就是不能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天性,不按人才成长规律行动。这样一来,人的发展必然是没有理想结果的。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以让树木硕茂,果实累累;“顺民之心以合其意,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顺应人才发展规律”,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谐。
种树、养民、育人,真可谓古今同理啊!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