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张振起  

一、关于语言知识

1、字音:需要看的材料,第二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第四册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多用排除法作题,注意多音字,可以做一些标记。

2、字形:需要看的材料,第四册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语文指导与实践下册15页教材要求积累的字。

3、词语:需要看的材料,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近义词实词虚词的分辨可注意其中不相同的语素,注意其使用场合,搭配对象等,有些可用造句法来辨别。

4、病句:明确六种主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需要看的材料,圆梦宝典有相关解释。

5、标点符号:需要看的材料,第三册附录标点符号的用法

二、关于现代文阅读

1、词语理解:特别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指代义,比喻义,概括义。

2、句子理解:特别注意文章首尾句,段落的第一句,文眼主旨句,描写,议论,抒情句,应用修辞的句子,长句等。

3、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逐一找出各选项在原文中的准确位置;仔细读原文语句,得出整合后的信息,看与选项是否完全吻合;筛选出答案,代入原文检查正确与否。

4、推断信息判断正误:主要依据仍然是文章本身一定要注意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区别,熟悉一些常见的错误类型。

现代文阅读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按题干具体作答。

三、关于文言文翻译和阅读

1、每个同学都必须老老实实认真落实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会解释相关例句。这是翻译和阅读的基础和前提。

2、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的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还有偏义复词。具体见手里资料。

3、文言翻译可采取留、换、补、略、调、贯的方法,练习见圆梦宝典。翻译必须字字落实,必须直译。要了解常用句式及其特点,帮助理解句子。

4、把握文意不必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意思,把文章通读两三遍后知道大致意思即可。一般要知道:写了什么人物,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官职变动情况,主要事迹,人物形象特征,作者评论等。

四、古诗词鉴赏

1、明确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2004年高考可能从风格、技巧角度命题。

2、表达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主要有,情景交融、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托物言志、象征、寄托、细节描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起兴、渲染、侧面描写、对比、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龙点睛、烘托、衬托等等。

3、风格流派: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维诗中有李商隐含蓄晦涩等;山水田园派,婉约豪放派,边塞派等。

4、鉴赏古诗词,要借助作者,标题,序,注释等,在诵读基础上弄清写什么的,抒发什么情感。然后依据内容,情感来品味词句,尤其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最后结合题目组织好语言表达。注意根据分值分条列点作答。

古诗词鉴赏习题例子见圆梦宝典一书。



五、名言名句默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书写工整,清楚,不写错字,字。

2、注意题目要求是否有“任选”字样,若有,应找把握最大的来写,因为阅卷按前三个给分。

3、不要仅是背,一定要动动笔,难字要写对。

4、记得不清楚的句子要果断的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六、语言表达运用

1、包括扩展语段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2、压缩语段有下定义。涉及到多重定语的顺序。其一般顺序为:表示领属时间处所的、指代数量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短语)

3、仿用句式:要认真读原句,分析句子的特点,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有哪些关联词语,各分句间的关系,有无褒贬,是怎样的感情基调等等。

4、语言连贯:要保持话题的统一(即主语一致),保持合理的语序(时间、空间、逻辑)。要注意句子的衔接、呼应,注意音节、语体上的和谐。

七、自己在家复习语文,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本学期几次重要考试的试卷必须认真看一遍。如五校、十校、十二校联考的卷子,天津一模卷,1------5套统练卷子。“学海大联考”试卷也不错,看看错在什么地方,找出补救的办法。

2、认真回归课本,落实以下几条:字词、名言名句、现代文名家名作、写作单元的讲解和范文、课本中有关史记、红楼梦、李杜、孔孟等专题。

3、读1----2册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短文。

4、准备有关道德、人生价值,环境自然方面的作文素材,写出自认为满意的2-----3篇习作,记下10多个材料。

5、试着按高考时间科目顺序,自己规定时间完成自测自检。把考试大纲题浏览一下。

6、主要复习材料:圆梦宝典、高考三人行、语文指导与实践。

7、附记:答卷时间安排一卷45分钟(语基10分钟,科技文15分钟,文言文20分钟)二卷100分钟(古诗词、文言翻译、默写10分钟,现代文阅读20分钟,语言运用10分钟,作文50分钟)检查5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8、不要用铅笔答卷,否则按规定扣除50%的分数。作完选择题马上涂卡,以免忘记。稿纸不要乱用,使用合理,便于检查。



老师祝大家高考成功!(张振起)

2004/5/20

 作者邮箱: tjdgzzq@sina.com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议论文结构的新模式
    种树郭橐驼传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公输》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方仁工作文教学课…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沁园春·长沙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
    《灯》教案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人类的语言》教案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窗》课堂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华南虎》教学设计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种树郭橐驼传
    诗歌五首
    大傻教《我与地坛》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海  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高尔基的《海燕》教…
    《茶  馆》
    《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最后一课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西安这座城》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勾践灭吴
    我若为王
    大傻教《我与地坛》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死海不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鲁迅自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陈涉世家
    诗词五首
    韩愈短文两篇
    花未眠
    诗歌五首
    《狼》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9.海燕  高尔基
    中国石拱桥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日本平家蟹
    蜘蛛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死海不死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
    气候的威力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
    小橘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荔枝蜜》教案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
    现代文阅读训练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
    《藤野先生》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荆轲刺秦王》
    《诗经》两首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蜡烛》
    《梵高传》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促织》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实录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
    《提醒幸福》李镇西执教
    《雁》钱梦龙执教
    《三块钱国币》教案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读《伊索寓言》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茶馆》第二课时教案
    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
    《茶馆》到台北 倾倒台湾观众
    《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
    《茶馆》前后
    我的第一本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