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窗》课堂教学实录


王开东  

学校:张家港梁丰实验学校

时间:一课时

教师:王开东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2002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同学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容许写诗歌,可她写了;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她只写了209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她也因此改变了中国考试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容许写诗歌,送进了坟墓。

(学生发出了赞叹声)

师:同学们非常敬佩她的创新精神。确实是这样: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她的这首诗的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生:(小声的,多美的名字)

师:可我要问的是:打开窗帘,阳光真的只有一种颜色吗?我以为:在有的人眼里,打开窗帘,他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光明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

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师:很好。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暗淡!

(师板书:窗)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且同学们在预习时,还要善于把握文章学习的重点,现在,我来把本课的学习重点明确一下:

(师板书:1、概括——情节    2、对比——性格)

师:哪个同学帮我们熟悉一下课文,下面的同学带着思考题的前三题,着重解决第一个学习重点:概括——情节(投影:

1、文中写了哪两个人?

2、你认为教参对情节的概括,是以哪个人为角度概括的?有何不妥?

3、请从另一个人的角度重新概括,并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

生1:我想把课文读一下

师:有勇气,这不仅是自信的表现,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生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完了,大家评评,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好!

师:只要你们多读、多练,也一定能读得和她一样好。

师:这篇课文有三个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一是“树阴”的“阴”,不能写成“荫”,前者是名词,后者常用做动词;第二个是“栩栩如生”的“栩”,注意它与“自诩”的“诩”的区别,“自诩”为自夸的意思,所以从“言”旁;第三个是“鸟瞰”和“俯瞰”,谁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异同。

生:(七嘴八舌,“鸟瞰”和“俯瞰”都是“从上往下看”)

师:“鸟瞰”是像鸟一样俯视,那么“鸟一样的俯视”,有何特点呢?

生2:看的范围广

师:好,这就是说“鸟瞰”是“从上往下整体的看”,而“俯瞰”只能表示“从上往下看”。那么,从窗户向外看,怎么说?

生2:用“俯瞰”。

师:好的,读书就要这样“咬文嚼字”。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导读题三分钟。再分组讨论。

生3:我觉得这篇小说写了两个人物。

师:哦,哪两个人物,表述能不能再具体一点?

生3:一个是靠近窗户的人,一个是远离窗户的人。

师:我们把这两个人简称为近窗和远窗的人,好吗?

生3:好的。

师:你觉得教参的概括是从哪个人的角度概括的?

(投影:教参概括 1、两人关系融洽;2、从享受到困扰3、见死不救4、一堵光秃秃的墙)

生3:是从远窗人的角度概括的。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和我们说说吗?

生3:我是从“从享受到困扰”和“见死不救”看出的,它们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远窗的人。

师:那您能不能据此修改教参的另两条概括呢?

生3:我把第一条(两人关系融洽)修改成“与近窗的人关系融洽”,把最后一条(一堵光秃秃的墙)修改成“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师:同学们,你们说改得好不好?

生:改得好!

师:我觉得改得不是好,而是——很好!

生:(笑)

师:这就是说,只要我们有了科学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挑战权威,就像陕西写诗的那个大胆的考生,这也算是一种创新精神。刚才我们从“远窗的人”的角度,对课文的情节作了概括,那么,现在我们谁能从“近窗的人”的角度概括课文的情节,并分析作者为何不以“近窗的人”角度来行文?

生4:我把它概括为“与远窗的人关系融洽;编造窗外公园的美景;在冷漠中死去”

师:概括得很好。这就是说,在我们概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概括的角度一致,角度一致了,就不会像教参上一样顾此失彼。如果我在“近窗的人”概括中,也加上一条“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你怎么理解我的这种概括?

生4:我觉得老师“这地方的墙”不是真正的墙,而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阂,或者是冷漠。

师:你真的很优秀,一下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不用“近窗的人”角度行文的理由。

生5:我认为作者如果用“近窗的人”角度行文,一开始就失去了悬念,文章就会平铺直叙,不能够跌宕起伏,而“文似看山不喜平”!

师:我注意到了他的一个词——“跌宕起伏”,这个词用得神采飞扬。只有“跌宕起伏”,小小说才充满悬念,而“悬念”正是小小说艺术上的灵魂。刚才我们一起熟悉了小说的情节。俄国高尔基就曾经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现在,我们一道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同学们看导读题4—6小题,先思考,后交流。

(没有同学主动回答)

师:今天是哪一号

生:“3、15”

师“3、15”是消费者维权日,现在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霸占了同学们的话语权,今天我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大胆的维护自己的话语权。

(学生笑)

师:近窗的人死了,医生丝毫没有大惊小怪。我觉得可能是医生见惯了人的生死,所以很平淡,是这样吗?

生6:不是,是因为近窗的人病得很重,医生对他的死早已有了思想准备。

师:哦,病得很重,那么你觉得他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可实际上呢?

生6:他最应该做的是“静养”,而他却不断编造生动、美丽、丰富的公园美景,来减轻病友的疼痛和寂寞。

师: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6:可以,比如说“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你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让我想起了你们刚刚上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想起了毛主席对白求恩评价的一段话。近窗的人,也可以算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别人’的人。”(师生共同背颂)

师:小小说一般惜墨如金,这篇小小说为何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写窗外的美景呢?而且在写美景的时候,出现了“照例是……”“有的……有的……”等等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发展上有何好处?

生7:我认为这样写,更能够突出近窗的人为别人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师:同样是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地方不好,因为花下面有刺;有人说,这地方很好,因为刺上面有花。同样是半杯水,悲观的人说,我只有半杯水了;乐观的人说,我还有半杯水呢!这是为什么?

生8:老师,我明白了。这地方美景的描写,既是近窗的人安慰别人的话,同时也象征着他美好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可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

师:同学们体味确实很深,我们看问题就要这样多角度来看,那么这种栩栩如生的虚构,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好处呢?

生(为难状)

师: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

生9:就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加强了悬念,造成了一种落差。

师:说得好,这就是小小说的第二大特点:先蓄势,然后再陡转。比如有个相声:“口袋里插一只笔,小学;两只笔,初中;三只笔,高中;四只笔,大学;五只笔,——修钢笔的”这种手法就是先蓄势后陡转。文章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傻教《我与地坛》
    种树郭橐驼传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公输》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方仁工作文教学课…
    沁园春·长沙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
    《灯》教案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议论文结构的新模式
    《人类的语言》教案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华南虎》教学设计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种树郭橐驼传
    诗歌五首
    《狼》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海  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高尔基的《海燕》教…
    《茶  馆》
    《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最后一课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西安这座城》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勾践灭吴
    我若为王
    大傻教《我与地坛》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死海不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鲁迅自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陈涉世家
    诗词五首
    韩愈短文两篇
    花未眠
    诗歌五首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9.海燕  高尔基
    中国石拱桥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日本平家蟹
    蜘蛛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死海不死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
    气候的威力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
    小橘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荔枝蜜》教案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
    现代文阅读训练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
    《藤野先生》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荆轲刺秦王》
    《诗经》两首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蜡烛》
    《梵高传》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促织》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实录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
    《提醒幸福》李镇西执教
    《雁》钱梦龙执教
    《三块钱国币》教案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读《伊索寓言》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茶馆》第二课时教案
    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
    《茶馆》到台北 倾倒台湾观众
    《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
    《茶馆》前后
    我的第一本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