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组图]《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在大傻杨的数来宝声中,大幕徐徐拉开,灯光伴着袅袅的轻烟笼罩在舞台上,人声嘈杂,晚清的市井小民坐在茶馆里吵吵嚷嚷地聊天……凝聚浓郁京腔的《茶馆》又开演了。

  这部在建国后诞生的中国现代话剧代表作,从创作之初至今已走过了49个年头,如今仍以顽

强的生命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次上演座无虚席。区区18000多字的剧本,仅有两个主要演出版本,却已成为中国话剧走向世界的招牌,堪称“戏魂国粹”,不能不说是一个戏剧奇迹。

  馆里乾坤 不足两万字的剧本,20来个人物,一个小茶馆,道出了中国旧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于是之主演的焦版《茶馆》当得起“戏魂国粹”四个字。

  《茶馆》版本年表

  第一版:1958年首演,1992年结束。

  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林连昆、郑榕、英若诚、蓝天野等主演。

  第二版:1999年首演。林兆华导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主演。

  恢复焦版:2005年演出。焦菊隐、夏淳导演;林兆华任复排艺术指导;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主演。

  台词绝句

  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了!哈哈!

  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想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前身《秦氏三兄弟》,结尾源自于是之

  《茶馆》原设计王掌柜为革命而死,于是之建议下,才有了结尾的华彩乐章。

  或许大家不知道,《茶馆》的前身是个应景之作。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直写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初稿完成,老舍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读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清楚地记得那天曹禺听老舍朗读剧本,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人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一个戏,以小见大,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老舍当即表示:“这个意见好!”三个月后一部新剧作诞生,定名《茶馆》。

  《茶馆》写成后,老舍几经修改。其中一稿结尾是“王掌柜掩护革命者,救了‘说书人’和‘听书人’,自己饮弹牺牲。”童道明也记得,面对老舍的设计,于是之提了一个意见,希望在戏最后加一小段几个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上吊了。当时,老舍似乎只是随便应付了两声。几天后,老舍写出结尾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三人一生掏心窝的话。最后,他们掷起漫天的纸钱。这才有了《茶馆》全剧为人称道的“华彩乐章”。

  剧本总共18000字,细节靠演员体验生活

  扮演庞太监的童超找到晚清宫中老太监,了解太监的心理;扮演松二爷的黄宗洛也整天打扮成没落旗人,提笼架鸟。

  大幕拉开,裕泰茶馆里,进进出出二十多人。如何让这么多角色一亮相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至于千人一面,老舍和焦菊隐导演等主创人员绞尽脑汁。

  “排练伊始的一个晚上,焦菊隐先生带着一干主创人员到老舍家里讨论。从布景怎样设计到八张桌子如何放置,从人物的出场方式,到每个人坐在什么位置,激烈的讨论整整持续了一夜”。焦版《茶馆》中饰演常四爷的郑榕如今年过八旬,回忆40余年前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很遗憾没有人做会议录音,气氛太感人了。

  《茶馆》剧本一共约18400个字,没有生僻字词,也没有浮夸的感情描写,却概括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简约的剧本对导演与演员是个考验,如何用细节真实地反映生活?导演焦菊隐“强调从生活出发”。他认为,剧组所有创作人员只有熟悉剧中的生活和人物,并深刻理解之后,才能进入艺术创造。

  焦菊隐组织全体演职员查阅有关资料,请专家和熟悉北京历史风情的老人讲解三个历史时代的历史风貌、世俗民情和各色人物。演员还寻访当年北京尚残存的几处旧式茶馆。

  剧中扮演庞太监的童超找到晚清宫中老太监,了解太监的心理;扮演松二爷的黄宗洛也整天打扮成没落旗人,提笼架鸟,出入茶楼,寻找感觉。剧中具体场景由此鲜活起来。

  特殊岁月首演遭批,一改再改坎坷演出

  周恩来建议改一下“两个大兵娶一个媳妇”的情节,老舍拒绝:“这都是真事!”

  作为一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戏,《茶馆》在特殊年代遭遇十分坎坷。舒乙说起个小故事。剧中有个情节讲两个大兵为了省钱娶一个媳妇。有一天,周恩来总理看了这段戏,表示不满,他觉得这对青年人影响不好,建议老舍改一改。但是老舍知道后说:“这都是真事!”于是这段情节保留了下来。

  正是因为过于“真实”,《茶馆》的首轮演出没有轰动还引来批评。当时,“左倾”思想严重,阶级斗争是主旋律。

  一天,文化部一位领导来到人艺,批评《茶馆》第一幕为什么搞得那么红火热闹?第二幕逮学生为什么不让群众多一些并展示出反抗力量?“当时,《人民日报》上也有文章批评《茶馆》怀旧情绪浓重,影射今不如昔。于是,《茶馆》在1958年3月29日首演后,于同年7月10日停演,只演了49场。

  五年之后的1963年,为了配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老舍决定给《茶馆》“加一条红线”,于是增加了一些学生闹革命的情节。就这样,1963年4月7日,《茶馆》终于再次上演!舒乙回忆说,虽然当时报纸不给宣传,悄悄上演的《茶馆》还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众。一位青年导演演出结束后跑到后台,不敢说话,不敢握手,只是在桌子底下竖起了大拇指以示敬意!周恩来再来看《茶馆》,对焦菊隐说:“《茶馆》没问题,是一出好戏。”《茶馆》的第二轮演出,自1963年4月7日起,在首都剧场演出了53场。

  可叹“文革”十年扼杀了话剧,老舍也含恨离开了人世。1979年,为了纪念老舍诞辰80周年,《茶馆》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用原班人马演出了第一幕。据舒乙回忆,2月3日晚上,首都剧场“沸腾”了。二十多个演员,每出来一个便引发场下欢呼喝彩,不绝于耳。虽然只演出了第一幕,观众见到演员像见到亲人般欣慰。大家没想到,经过十年动乱,这些演员竟然全都活着,还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绎那些熟悉的角色,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盛名之下出访多国,写下中国戏剧神话

  在柏林,演员谢幕24次,观众欢呼、跺脚长达7分钟。在日本,800个座位的剧院破例加售出200多张站票。

  《茶馆》的魅力不仅征服了国人,也让外国人叹服。许多看过《茶馆》的外国人,成了它的义务宣传员。从此,很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一下飞机就要看《茶馆》。甚至到北京不看《茶馆》,就如同不逛故宫,不登长城一样遗憾。

  自1980年起,《茶馆》先后出访了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极大的轰动。许多观众还穿着中式衣服走进剧场以表敬意。

  在柏林,演员谢幕24次,观众欢呼、跺脚长达7分钟。

  “什么是雷鸣般的掌声,什么是响彻云霄,那天你就能感受得到。”童道明在回忆之中激动地说。在日本,演出三场之后,800个座位的剧院为《茶馆》破例加售出200多张站票。

  作为第一部走出国门的话剧,《茶馆》博得了全世界的肯定,“通过《茶馆》,外国人发现中国竟有‘世界上最好的导演和演员’。”郑榕回忆到。

  焦版“绝唱”谢幕,林版“改良”涅槃

  1992年7月16日,观众为焦版《茶馆》剧组献上“戏魂国粹”横幅。2004年,林版《茶馆》迎来了《茶馆》500场纪念演出。年老的观众说:“茶馆真的改良了。”

  “绝版《茶馆》门票,300元一张!”1992年7月16日晚,首都剧场外有人在叫卖黄牛票。当晚,焦版《茶馆》在这里“绝唱”谢幕。剧场内外众多戏迷一直伫立着,散场仍不舍离去,为了多看《茶馆》一眼。

  剧终谢幕时,剧组完全淹没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真诚的泪水中。几个观众跳上台,自发献上一条横幅“戏魂国粹”。

  焦版话剧《茶馆》自1957年创作完成,经过35年的坎坷历程,终于将自己的脚步定格在了第374场。

  但这场演出并不是《茶馆》的“绝唱”。1992年,于是之便建议导演林兆华重排《茶馆》,七年之后,这个建议成为现实。

  在林版《茶馆》演出之前,焦版《茶馆》演员黄宗洛、蓝天野等均表示,“虽说老《茶馆》是演好了,但毕竟不是演绝了。一定要改良”!面对焦版《茶馆》的成就,林兆华认为“要创新就必须寻找新的表现方式”。虽然林兆华计划的姜文、李雪健和葛优演员阵容没有完成,但全剧场景却有了大变化——兴盛的大茶馆一开始就是一片危楼。

  新版《茶馆》推出后还是招来了激烈的批评。最大争议在结尾。焦版《茶馆》中,以王利发拿着秦二爷的围巾走向后台结束。而在林版中,又加出一小段:国民党党棍沈处长乘坐美式吉普得意地宣布茶馆已归他所有,并用一连串的“好”随口回答随从的建议。

  王利发从容地吃完花生仁,拿起围巾,走向后台。过一会,小唐铁嘴惊叫:那老头,他怎么上吊了!沈处长依然漫不经心道:好!反对者认为,这样处理结尾过于诙谐,破坏了《茶馆》的悲剧意味。

  也许,一切创新面对的都是争议,《茶馆》也是在多年种种争议中完成凤凰涅槃。

  2004年,林版《茶馆》迎来了《茶馆》500场纪念演出。看完戏后,有年轻的观众议论:“比我想象的《茶馆》要好,有那个京味。”也有年老的观众说:“看来,茶馆真的改良了。”

讲述者:舒乙、郑榕、林兆华、梁冠华与童道明。

  本报记者 天蓝 采写

 

  《茶馆》的悲凉气氛

  王利发娶亲

  茶馆内热闹非凡

  陈宝国版王利发获赞

  策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文/刘杨 天虹

  迟到了两年的《茶馆》,终于在央视登台亮相,名著翻拍泛滥又难免争议的当下,能看到一部从改编到演员个个靠谱集集精致的好剧,足以令人从心里往外长吐一口气的舒服和熨帖。更为难得的是,珠玉在先重拍必然挨砸的“翻拍怪现状”,在《茶馆》这里并没重现,尽管有和电影话剧版经典的对比,但绝大多数观众仍然认可了电视剧版的诚意与功夫。

  三幕话剧改成三十余集电视剧,加大信息量自然全靠生造,老舍原著的外形有些模糊,但是内在的魂,却依旧忠实。有网友戏称,电视剧版《茶馆》没“忠于”老舍,但是“忠于”了京味,话虽在理,但那京味的把握,又岂不正是老舍招牌的烫金闪光之处?京味是老舍作品的魂魄,批判现实是老舍作品的精神,电视剧版《茶馆》在这两点上把握住了原作精髓,得到好评情理之中。电视剧《茶馆》还原了老北京往事的浓郁风情,京味细节随手体现细腻安排,仿佛直接把观众带回到王世襄的锦灰堆,邓云乡的民俗谈,白描出一副逼真生动的老北京市井风情

  细品京味礼节:《茶馆》讲的是老北京,老北京礼节多,讲究也多,电视剧里对这些个礼节一一展现出来,就是为了体现那种浓浓的老北京气氛,而这样的细节描述,即便京味的电视剧中,也是少见的,因此看了格外新鲜,同时不能不赞一下《茶馆》的细心。清朝电视剧很多,请安打千表现的也不少,但是《茶馆》中还是让观众看到了新鲜之处。松二爷和常四爷是旗人,礼数讲究多,见人行请安礼,弄得王掌柜也忙着还礼不迭。松二爷那个请安属于“单腿安”,屈右腿而不跪,和一般电视剧中那种“打千儿”略有不同,不过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更有趣的是电视剧中表现的二德子与黄胖子的请安,属于平辈亲密的擦肩礼,互相撞一下肩膀头,《茶馆》中能够展现这样的请安礼,放在现代算是独一份了,大有京味的礼节氛围。《茶馆》中对礼节上的讲究体现,并非仅仅是对旧风俗的重现,也有着与剧情息息相关的点题,仅从礼节上的稍微小变迁,便可以看出茶馆之外的时代大动荡,这是原著的精髓之处,电视剧也同样充实进来,不做遗漏。

  细品京味语言:《茶馆》中老北京味道十足的口语,由不同人说出的不同味道。“咱俩吃冰块拉冰块,没话(化)”这样的俏皮嗑透着亲切,匕首叫攮子,没有大爷的称呼只有二爷的叫法,这都是老北京的潜台词。“二位爷”,“好嘞您那”,京味的口语在合适的演员口中说出来,是一大享受。原剧的京味台词本就精彩,新扩充的电视剧版本又增加了大量对白,把老北京那种侃那种贫那种对嘴不让人的热闹,展现得淋漓尽致。“您碰到喝茶不给钱的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就当给他妈烧纸了。”骂人一个脏字没有,损人不过痕迹,不让话掉地上,这是老北京话赶话里的精彩机锋对白。一群老戏骨老北京,对这样的原汁原味驾轻就熟,才能流畅自如地说出来,不带一点造作的。更有“抢戏”的庞太监,一口唐山话,在北京话中格外凸显,喜剧效果十足,出够了风头。老北京的市井对白,最讲究的是绕弯子点人,嘴皮子利落,饶是被骂了还不觉得,过后才能反应过劲来,一句话得多嚼几遍才更有味道。这就是京味剧令人着迷的地方,俗文化的极致便是如此了。《茶馆》中能够地道的体现出来,是它最精彩之处。

  细品京味风情:熬鹰,遛鸟,斗蛐蛐,鸽哨,虽然只是一点而过,但《茶馆》中展现了大量老北京“玩家”的风情画,都是老北京才有的特色,只是几个镜头,几句对白,老北京味道就出来了。看似简单的小玩意,实则讲究多了,斗蟋蟀,给你个特写,观众便知道,斗盆是地道的,虽不是什么“万礼张”或“赵子玉”的,但也不露怯。熬鹰几句对白,除了衬托黄胖子的范儿,也说明了编剧的细致,黄胖子架着鹰的一套家伙什儿地道的,套袖两开五尺子等物都齐全,架势还是有的。熬鹰就是不让鹰睡觉,驯其野性,鹰不睡觉人自然也不能睡觉,因此黄胖子才有熬一宿没睡觉的话,熬鹰刚开始给鹰要喂鲜羊肉,切成细长条,《茶馆》中也刻意提及了一句。黄胖子说和的是外三营的旗人,一贯好个白刀子红刀子的,把鸽子叫儿子,为了被人拐带走的鸽子能大打出手,这也是老北京鸽子迷特色了。老北京的鸽子讲究飞盘儿,一群鸽子在空中盘旋,加上鸽哨,很有风情,不过常有两群鸽子混到一起的时候,一些鸽子就会在一分一合间,被别家鸽子拐带丢了,《茶馆》中就是好鸽子被撞盘儿而闹起来的。只是几句话而已,实则内涵很多。常四爷和松二爷那种,就是遛鸟爱好者,老北京遛鸟以百灵为主,遛百灵鸟的老北京讲究十三套,叫法有次序,不能乱了,自成体系,相当神奇。《茶馆》中常四爷喜欢眉,松二爷喜欢黄雀,都没有百灵那么讲究,不过也是只有吃得上铁杆庄稼的旗人才有闲工夫去遛去养的。松二爷最后穷到那个份儿,还记挂着叫蝈蝈,也是架子不倒的旗人破落范儿。

  细品京味茶馆:北京的茶馆,并非纯粹品茶的地方,而是三教九流聚集地,因此才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反映出清末到解放前那段历史中,从上至下的人物命运沉浮。不过《茶馆》里讲的故事,自然要体现老北京的茶,老北京虽然算不上喝茶在行的地界,但在泡茶的讲究和茶客的讲究上,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地方在电视剧中也有周到的讲述。黄胖子熬了一宿的鹰,进茶馆酒招呼来碗“酽”的,老北京喝茶讲究茶卤冲兑,用浓茶兑出淡茶,以方便匀茶味,这也是因为老北京人讲究喝香片而非绿茶的缘故。老北京喝茶,讲究“香不香”,是不是新茶倒在次要,香片是茉莉花熏出来的花茶,喝“小叶茉莉双熏”是有钱人的体现。而穷人要讲究点的,就喝“高末儿”,这个在电视剧中也有体现,算卦的唐铁嘴给翡翠扳指找买主儿时,就特特的要了一碗高末儿,所谓高末儿,就是卖茶剩下的茶叶碎片,好坏都匀在一起,自然能沾上点好茶的香味,但本质上就是茶叶碎渣,所以一句高末儿,他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也就尽露无遗。电视剧《茶馆》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琐碎到连烂肉面也是一种阶层体现。

  细品京味行当:打鼓的,算卦的,说和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是《茶馆》故事发展的大观园,也是老北京京味的着重体现。铁杆庄稼,这是对旗人的说法,清朝建立以来,为了稳定汉人民心,因此固定拨给旗人家庭费用,养着八旗子弟,不让他们和汉民争吃饭行当,干吃饭不用干活,所以叫做铁杆庄稼。但是清末《茶馆》这个时期,旗人经济已经一落千丈,又没有挣钱谋生的手艺,于是日渐潦倒,地位尴尬。常四爷正义勇敢,最终选择了自食其力,也是做为旗人中的好汉来赞扬的。而王利发去当铺当扳指一节,冒充佟家,也是反映八旗没落的一个缩影,老北京常态。电视剧《茶馆》中把很多原剧里一带而过的人物加以扩充丰富,因此每个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有了更加充实的体现,唐铁嘴算卦的一套说辞,喜剧效果堪比《食神》中的庙街算命八婆。说数来宝的大傻杨,虽然基本上就是个要饭的,却比大多数浑浑噩噩的人更知道国家大事,而且还能迅速编成词儿唱出来,信息传递之快,堪比当今网络,文化功底之强,放在今天也够得上一位媒体人了。

  细品京味时代:《茶馆》所表现的动荡年代和由此产生的“怪现状”,仅仅在茶馆和茶客们的变化中,便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是老舍的功力与魅力所在,电视剧把眼界扩展,将原剧中一言以蔽之的东西,放在明面上来看,将大时代更加具象的展现出来。慈禧登台亮相,康有为变法失败谭嗣同血染菜市口,与她囚禁光绪一并表现出来,这一个过程又在张寡妇弟弟的天降横祸中,与平民百姓生活联系在一起。乱世茶馆生意就不好,生意不好就代表了有大事发生,如常四爷的话,小到一只鸟,大到一个国家,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造成二德子见到马五爷会敬畏;满清垮了,旗人的生活也随之一落千丈,喝茶的闲人没了,茶馆的生意也就好不起来。审时度势的茶馆变成了宿舍,大学生吃香,但是也同样是不安定因素。茶馆股份让秦爷和王掌柜走在一起,但是当民族工业化为泡影时,两人殊途同归,走上了同样命运。茶馆是老北京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而且在小中见大里,品味了乱世的不同人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组图]《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傻教《我与地坛》
    种树郭橐驼传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公输》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方仁工作文教学课…
    《灯》教案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议论文结构的新模式
    《人类的语言》教案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窗》课堂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华南虎》教学设计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诗歌五首
    《狼》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种树郭橐驼传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海  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高尔基的《海燕》教…
    《茶  馆》
    最后一课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西安这座城》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勾践灭吴
    我若为王
    大傻教《我与地坛》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死海不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鲁迅自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陈涉世家
    诗词五首
    韩愈短文两篇
    花未眠
    诗歌五首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9.海燕  高尔基
    中国石拱桥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日本平家蟹
    蜘蛛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死海不死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
    气候的威力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
    小橘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荔枝蜜》教案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
    现代文阅读训练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
    《藤野先生》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荆轲刺秦王》
    《诗经》两首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蜡烛》
    《梵高传》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促织》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实录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
    《提醒幸福》李镇西执教
    《雁》钱梦龙执教
    《三块钱国币》教案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读《伊索寓言》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茶馆》第二课时教案
    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
    《茶馆》到台北 倾倒台湾观众
    《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
    《茶馆》前后
    我的第一本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