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教案
|
曾庆灵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 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背诵《赠从弟》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 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 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 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 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 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 我的激励与鼓舞。 第二课时 (第一周星期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 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 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 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 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 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 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 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第三课时 (第一周星期四)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 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 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
5.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第6—-23段:
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品质的特 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 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6.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明确: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7.指名学生分别复述这两件事的基本内容。
思考: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 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 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 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 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 的决心。
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第31段,进一步体会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8.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精神。
具体解释请参看课文有关注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 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 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9.阅读第32—35段。引导学生想像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情景。 第四课时(第一周星期五)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 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 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教学构想 |
下一篇文章: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