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传》教案
|
张国生
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采用“图+文”的形式介绍梵高 介绍你认识一个人——荷兰画家梵高(自画像):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全名温森特•梵•高。 梵高19岁照片:他在极其孤独和艰苦的环境中出事绘画,一生创作了约600幅油画和800幅其他画种的画 梵高另一自画像:1890年7月27日开枪自杀,时年(37岁)。 他的叔叔和弟弟都是有名的画商,但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图片),仅得几美元。 1987年3月30日(死后不到100年)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图片)以3950万美元卖出。这是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向日葵”拍卖现场(图片)。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图片)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1998年11月19日,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图片)以7150万美元卖出。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图片)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问题: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推崇倍至?他怎样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身前身后,为什么反差竟如此之大?答案请看《梵高传》。 《梵高传》封面(图片);英文版《梵高传》(图片)。誉为“传记圣经” 作者:欧文•斯通美国传记文学作家,被誉为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关于《梵高传》:欧文•斯通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相关的人,足迹遍及荷兰、法国、比利时,于1934年写出了《梵高传》,时年26岁。60余年来,此书被译成8O多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中文译本于1982年出版, 20年来屡印不衰。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围绕梵高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 请欣赏这幅油画吃土豆的人(图片)。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发生在纽恩南。 纽恩南是个什么地方?梵高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离去?——请参看课文注释,老师补充原文相关情节: 纽恩南是梵高的父亲供职做律师的小镇。 1883年,梵高经历了工作、生活、爱情和艺术的一次次失败后,在极其贫困的情况下来到父母身边,想在这里休养身心,描绘田园生活。 这个小镇上的人对他背着画架到处写生而不“工作”的生活方式不理解,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甚至认为他道德败坏。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 老姑娘玛戈特爱上了他,二人打算结婚,却遭到双方家庭的激烈反对。玛戈特服毒自杀…… 弄清以下几个人名地名: 布拉邦特,荷兰南部的一个省 温森特,梵高的名 安德莉阿娜,梵高在纽恩南的房东 波韦尔斯神父,纽恩南的天主教神父 德格鲁特,纽恩南的农民,梵高的朋友 斯蒂恩,格鲁特的女儿,她喜欢梵高 通过创作油画《吃土豆的人》表现了梵高什么精神?——表现梵高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
阅读1-6自然段 朗读:已经到了冬季的11月份,这是该离去的时候了。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梵高认为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立即离开了吗?为什么?——答案就在这句话后。没有立即离开,因为他还没有画出米勒的《晚钟》那样的作品。 在村子里那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的包围中,他觉得无法存身。“重新掀起的敌对浪潮”是怎么回事?——先看课本注释,再看以下补充情节: 他的母亲摔断了腿,梵高放下自己的绘画,尽心照顾母亲,连医生也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于是一度赢得了村民的好感。玛戈特服毒后,村民的偏见又占了上风,且比原来的“浪潮”更高。 “敌对浪潮”在这课文中有几处具体表现,请你把它找出来。 1.安德莉阿娜敲开他的门,悲伤地说:“波韦尔斯神父说你必须立即离开这所房子到别处寄宿。 ” 2.斯蒂恩的母亲说:波韦尔斯神父今天来过了,他说要是我们不让你画,他就给我们钱。…… 3.斯蒂恩插嘴说道:附近每家他都去过了…… 波韦尔斯神父为什么这样做?补充原文相关情节: 《梵高传》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天主教神父决不高兴把看守人住屋中的房间,租给一个既是异教徒又是艺术家的人,然而,既然文森特很安静,很有礼貌,他也找不出理由把他捧走。”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外,他还栽赃温森特与斯蒂恩有奸情,并“特准”他们结婚。 朗读: 他在画室里走了一圈,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整整两年的艰苦劳动!成百件的习作!其中有织工和他们的妻子,有织机,有田间的农民,有牧师住宅花园尽头修整过的树木和那古老教堂的尖顶,有荒原和树木在炎炎烈日照射下的景象和在冬日冷寂的暮色中的又一番风光。 “他在画室里走了一圈,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端详”可以改为“看”吗?为什么?——不可。 “端详”是“仔细看”,在这里还有“审视”之义。“看”表现不出这些意思。 朗读: 他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布拉邦特乡村生活的每一方面在这些作品中都有所表现,然而它们是零零碎碎的,没有一幅一件作品是对农民生活的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和蒸土豆的那种精神,哪一幅是他为布拉邦特的农民画的《晚钟》呢?在没有画出这样的作品之前,他怎能就此离去呢? 梵高端详自己两年来的成百件作品,为什么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他的作品全都这样“不完整”,虽然表现了布拉邦特乡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却没有一件作品是对农民生活的概括,没有一件作品抓住了农民住茅屋煮土豆的那种精神,——没有一件《晚钟》那样的作品。 《晚钟》是怎样的作品?——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一对农民夫妇在暮色中谛听远处教堂钟声时虔诚祈祷的情景。 欣赏米勒《晚钟》。
阅读其余部分 哪些文字表现了梵高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1.他收拾好画架、颜料、画布和画笔,然后扛着这些东西,迈着沉重的步子德格鲁特的小屋走去。 2.他回到画室里又继续画了一个通宵。白天他睡了一觉,醒来之后,由于不满意,竟在一怒之下把他的油画付之一炬,随后又动身前往德格鲁特家里去了。 3.第二天上午,他又把他的画毁掉了。一种一半是怒、一种半是愤怒半是无能为力的情绪揪着他的心。他只剩下10天工夫了,他必须离开纽恩南,这块地方愈来愈叫人忍受不了,但是他一定要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 4.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到了。温森特的情绪兴奋到了要发狂的程度……他失败的次数愈多,就愈兴奋。 5.在画室里,他把油画放在椅子上,点燃了烟斗,站在那里凝神注视着自己的作品。 整个搞错了,它缺少了什么,那种内在的精神不在上面。啊,他又失败了。在布拉邦特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6.不知过了多久。他从沙发上起来,扯下画框上的画布扔到角落里,又放上了一幅新的画布。他把颜料调开,坐下来开始工作。 “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勒那样的作品。”具体说明梵高想借作品表现什么。——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梵高传》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蜡烛》 |
下一篇文章: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