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媒体设计
投影仪(可将有关的词句知识,制做胶片,在教学中适时展示给学生;也可将教师设计的问题、练习、补充资料展示给学生。这样可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投影显示《陆贾说汉高祖》,请同学们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陆生时时前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有之?”高帝不怿。……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选自《史记》
   汉高祖之所以“不怿”,是因为陆生说汉高祖时采用        的方式。而《勾践灭吴》中第一段写到勾践“执其手而与之谋”,是因为文种进谏时采用       的方式。(备选答案:①直言规劝  ②委婉规劝)
2、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此导语的设计的意图有三。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辩证来看待优秀的文化遗产。三是注意与上篇课文《勾践灭吴》的联系)
二、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
三、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诵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有节奏感。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课前请人朗读,然后播放录音,还可以请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yì)
b、时时而间进(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齐(cháo)
B、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窥镜。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齐地方千里。
e、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f、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翻译下列句子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生共同订正后,请学生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再共同解答。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①、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②、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4、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讨论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题眼是什么?它有什么内涵?你能说说同类词“讥”、“诽”、“谤”、“刺”、“谏”、“说”的含义吗?
明确:讽者,微刺也。托言感人曰讽,即婉言规劝之意。谏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①、“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②、“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③、“暮寝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
③、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明确:邹忌善“讽”,表现在以自已切身感受来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批“龙鳞”,逆“圣听”,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因此邹忌就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
《古文观止》中有一段对本文的评语,写道:“邹忌将已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这一评价真可谓是恰如其分。
④、邹忌讽齐王的效果怎样?
明确: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希望齐王纳谏,因此,达到齐王纳谏这一目的就是“讽”最好的效果。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力有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文章具体地叙述了齐王纳谏悬赏的方式:“上赏”、“中赏”和“下赏”,叙述了纳谏的过程: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还交代了齐王纳谏的结果:“战胜于朝廷”。其实,这些也正是邹忌“讽”的间接效果。
小结: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①、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特点,即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就容易背诵。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讽谏是第一层,齐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邻近的诸侯国前来朝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②、可以通过个别背和大家尝试齐背的方式背诵全文。


四、达标检测
1、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A、邹忌与徐公比美,从妻、妾、客的不实赞美中悟出了道理。
B、写邹忌和徐公比美的自惭心理。
C、写邹忌的妻、妾、客赞美邹忌及其原因。
D、写邹忌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
②、我们如果把这一段翻译出来,古今对照一下,就可以发现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选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光看字形,现阶段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 、曰、孰、吾。
B、大多数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如“修”、“服”、“谓”、“公”、“君”等字就是意义不同。
C、在语法方向,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
D、“客从外来”、“与坐谈”是现代语法,不是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傻教《我与地坛》
    种树郭橐驼传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公输》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方仁工作文教学课…
    《灯》教案
    我若为王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议论文结构的新模式
    《人类的语言》教案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窗》课堂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华南虎》教学设计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诗歌五首
    《狼》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种树郭橐驼传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海  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高尔基的《海燕》教…
    《茶  馆》
    《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最后一课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西安这座城》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勾践灭吴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大傻教《我与地坛》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死海不死
    鲁迅自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陈涉世家
    诗词五首
    韩愈短文两篇
    花未眠
    诗歌五首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9.海燕  高尔基
    中国石拱桥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日本平家蟹
    蜘蛛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死海不死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
    气候的威力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
    小橘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荔枝蜜》教案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
    现代文阅读训练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
    《藤野先生》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荆轲刺秦王》
    《诗经》两首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蜡烛》
    《梵高传》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促织》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实录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
    《提醒幸福》李镇西执教
    《雁》钱梦龙执教
    《三块钱国币》教案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读《伊索寓言》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茶馆》第二课时教案
    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
    《茶馆》到台北 倾倒台湾观众
    《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
    《茶馆》前后
    我的第一本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