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 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注释+
    长沙:市名,毛泽东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此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寒秋:带阵阵寒意的深秋季节。
    湘江:湖南省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橘(jú)俗写作『桔』。洲:水中陆地。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市西南湘江中,西面靠近著名风景区岳麓山的一个狭长小岛。
    看:独立远眺。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万山:指群山。
    红遍:岳麓山枫叶都红了。
    层林:重重叠叠的树林。
    漫:满。
    碧透:碧绿透明。
    百舸:许多大小船只。舸(gě),船只。
    争流:争先疾驶。
    击:搏击。
    翔:本意是盘旋飞行。词中指鱼像鸟儿飞翔那样游动。
    浅底:清澈见底的水下。
    万类:万物。
    霜天:秋天
    竞:争取。
    怅(chàng):原意『惆怅』,词里指由于深刻的考虑而产生的激昂慷慨的思绪。
    寥廓(liáo kuò):广阔高远的宇宙天空。
    苍茫:旷远迷茫,渺无边际。沉浮:升沉,盛衰的转变,发展变化。
    携来:手挽手同来。携(xié)搀扶,牵带。
    百侣:许多战友。侣(lǔ)同伴。
    峥嵘(zhēng róng):原指山势高峻奇特,词里指不平常。
    稠(chóu):稠密,多。
    风华正茂:风度神采、才华智慧正在兴旺丰盛的时期。
    书生:读书人,词里指革命青年知识分子。
    意气: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遒,强劲。是说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激扬文字:发表文章揭露批判黑暗的旧社会,宣扬革命真理。
    粪土:名词作动词用,是意动用法,即『把……看作粪土一样』。
    万户侯:统治万户的爵位。侯: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中流:水深流急的江心。
    毛泽东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遏(è):阻止。
 
 
+题解+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赏析+
    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出了这次到长沙重游的时间和地点。由于毛泽东是一个人来故地重游的,所以用『独立』一词。以下几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将秋天南国的壮丽卷展现给我们。从山上到江里,到长空;从向高处望,到向低处看,再到往上看,写来层次明了清楚;把秋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得逼真动人!这里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的苍穹,『万类霜天竞自由』,由此想到中国人民仍处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重重压迫之下,那谁能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使中国人民得到自由呢?『携来是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生活、学习、工作共达十年之久,在进行革命活动中,曾经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这里仅以『峥嵘岁月稠』一语来概括表达,形象而简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这里用豪迈昂扬、节奏铿锵的词语描绘出毛泽东和他的那些同学们个个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忧国忧民,对当时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最无情、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评论国事,写出了许多『激扬文字』,坚信封建军阀、达官显贵,一定会成为粪土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严厉地痛斥和鄙视实让人感到痛快淋漓。『万户侯』,是用以借指当时先后盘踞湖南的反动军阀汤芗铭、傅良佐、张尧之流,指当时中国境内的一切大小封建军阀和骑在人民头上的达官显贵。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例如一九一九年底毛泽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滚出湖南。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敢于把这些反动的家伙看作粪土,并与之展开斗争,这表现了他们对人民的敌人勇于反抗的精神,也可说是后来毛泽东所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早的形象的体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呢?从上面几句所颂所斥的问题看来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了。这里使用反问句,留下空间让读者思考,颇有吸引力。词的最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把当年他们到江心游泳所激起的水浪,把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既照应『曾游』,使之浑然一体,也增加了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豪情壮志。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  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1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比较分析
     1、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思考:《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明确: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2、分析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讨论、明确: 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六、作业与练习     略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景
远眺   万山红遍   中
层林尽染   静    寓
湘江秋景图   近观   漫江碧透   情
百舸争流
仰视  鹰击长空   动   情
俯瞰  鱼翔浅底   中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志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课堂实录:《沁园春·长沙

——特级教师罗易的一堂公开课

 

 

     授课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罗易
     授课地点:省实验中学高一(11)班 
     授课时间:2004-12-20(一课时)
     记录人:吴春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我们的同学展示预习成果。(板书:展示)
     (生1上讲台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预习课件并讲解,同学们热情鼓掌。)
     生1: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相关情况。我将从这首词的词牌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诗词朗诵以及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1开始结合课件画面内容,由毛泽东的两首绝句《立志》、《咏蛙》引入讲解,课件面制作精美生动,同学们为他的精彩制作喝彩、鼓掌)
     生1:“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这首词是毛泽东写于1925年10月,当时毛泽东从韶山前往我们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想到目前的大好革命形式,回忆起往昔岁月,不禁心血来潮,写下此词。
     (看着展示出的橘子洲美丽面,同学们十分感兴趣,发出惊叹声。)
     生1: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 
     (全班听朗诵录音,品味诗歌的音乐节奏,并结合所展示课件上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生1: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能感觉到作者的豪情壮志。在词中,作者引用了很多以往经典中的句子,并将其化用。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从“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化用而来,这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化用。这是古典诗词语言 “雅”的体现,而这在外国诗歌中是无法体现的,我也将这首词翻译成了英文,让我们为大家读一遍。(展示译文课件并朗读,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发出了笑声,也响起了掌声。)
     生1:这首词的内容写了什么呢?其实在写作背景介绍中我们就基本上能体会出来。我在此简单分析一下。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整首词情景事巧妙结合起来。
     生1:最后,我以一首毛泽东的《七绝》来结束我的介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在心头,毅志必成功。哦,后面两句是我写的,作为对我们大家激励,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明天必定成功。谢谢。
     (全班同学热情地鼓掌。)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件,并作了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这首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再次掌声鼓励。
     (全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答辩。也就是说,如果哪位同学对这首词有什么看法或者争议,可以向这位同学询问。(板书:答辩)
     生2:(举手发言)我想说下我对这首词的不同理解。我认为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似乎颠倒过来了。我觉得上阕是豪放派风格,下阕是属于婉约派风格,因为下阕写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等句子,显得温柔起来。所以我认为如果先婉约后豪放的话,更能抒发出作者的豪情。因此下阙可以放在上阕前。
     (其他同学开始小声议论,有的点头,有的反对)
     生1:我想纠正一下你的说法,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并没有颠倒,它上阕是提出问题,下阕借回忆同学少年往事委婉的来回答上阕的问题,并没有颠倒顺序。至于你说它是婉约词,我认为也不是,我们不能因为诗人抒了柔情,就是婉约,我们允许诗人性格里有豪放的一面,也可以有温柔的一面。
     (同学们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那么我们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呢?或者是另有新看法呢?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的支持生1,有的支持生2,有的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师;好,先别下结论,我们来对这首词内容进行探究,马上就能见分晓。(板书:探究)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的线索非常明显?
     生3:它的上下阕都有总起下文的关键字,如上阕的“看”“怅”,下阕的“忆”“记”。
     师:对,回答得很好。这几个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字。(板书:领起:“看、忆”)这种写法使上下内容连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师:我们来看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一句,他为什么要用“击”和“翔”呢?如果把这两个词换成“飞”和“游”好不好?
     生4:我认为“击”显得更有力量感,给人一种气势;“翔”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生5:我认为不能换成“飞”和“游”,否则就没有表现力,不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势。
     (同学们鼓掌表示赞许)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能从诗人的情感去考虑,这是很好的思路。我们知道,“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可见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一个是拟人,一个是拟物。
     师:对,拟人和拟物统称比拟。(板书:比拟:击、翔)
     生6:老师,那这算不算词类活用?
     师:这两个词在这里不是活用,如果我们比较另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就知道了。“粪土”原来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解释为“把……当作粪土”。(板书:活用:“粪土”)
     师:还有这里“激扬文字”的“激扬”值得我们同学注意,这是一种“缩略”用法,它是“激浊扬清”的缩略(板书:缩略:“激浊扬清”),词内讲的是毛泽东年轻时写文章来抒发革命情怀,与反动政府做斗争,可见气势非凡。也就是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表现的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书生气重的意思,而是一种革命精神。那么是不是婉约风格呢?
     全班学生:不是!应该是豪放词!
     师:对了,我们从语言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中感受到这是一首较为典型的豪放词,上阕下阕都豪放。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在结构上是否颠倒了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7:我认为并没有颠倒顺序,而是先问后答,上阕提出问题,下阕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所提出的问题。
     师:回答得不错。这里其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问题,而答案就在词中,这样就能使上下阕结构紧凑,造成一气呵成的气势。(板书:故问)
     好了,这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里。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好好感受一下词人的豪情壮志。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谁来扮演毛主席?扮演的同学负责上、下阕的开头和结尾。要读出感情,掌握好节奏。
     (下面的学生又兴奋起来,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位男同学勇敢地走上讲台,领取带读任务。其他同学鼓掌)
     (全班同学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老师也跟着朗读,并在最后结尾处给同学们突出抒情效果,课堂气氛再次热烈。)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这首词,觉得这些句子怎样?喜欢吗?
     生:这些句子写得很有气势,我们很喜欢。
     师:既然喜欢,我们就要学习作者在词中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他引用别人的句子,又不露痕迹地融进了自己感情,变成自己的佳句。本周的随笔,我们就用毛主席这首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做题目,题材不限。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展示领起: 看、忆
     答辩缩略: 激(浊)扬(清)
     探究比拟: 击、翔
     朗读活用: 粪土
     运用故问: 自问自答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
     ———特级教师罗易执教《沁园春·长沙》评述
     评课:蒲传红
    
     罗易老师上《沁园春·长沙》,先是学生自学心得成果展示十五分钟,学生质疑辩论三分钟,然后教师
     在中间讲了十五分钟,又组织学生诵读涵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十五分钟讲课之外,学生三次出彩。第一次是学生展示自学心得。学生展示的是融文字、图片、背景音乐、诗词、英语、口语表达于一体的信息立体化的风趣的成果;展示的是学生的才学,沟通的是课堂与课外,取得的是广泛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二次出彩是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全词,读时学生情怀激昂,诗情弥漫了课堂。读,让学生在激昂的音律中感悟词的情感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词的意境美和辞藻美。
     第三次出彩来自学生的发言。学生堂上说:“老师,我感觉‘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化用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这让学生又出彩了,“说得好!”罗老师肯定地说,“李白也有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十五分钟讲课,老师围绕“词是豪放还是婉约”这个问题讲了五个点:①“击”、“翔”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力量;②上阕由“看”领起的句子描写景物,下阕由“忆”领起的句子抒发豪情;③“激扬”是“激浊扬清”的缩写,毛泽东写文章抨击军阀,以至军阀要通缉他--他一腔热血是豪迈;④“粪土”是意动用法,全句意思是视反动军阀如粪土———豪言壮语;⑤上阕问“谁主沉浮?” 是明知故问,和下阕答“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起,突出抒发的是诗人心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这节课的教学,透露的信息是:①课堂上给学生空间,驱使学生在课外用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②让学生出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老师懂得的很多,只拣非讲不可的讲,要少讲、精讲;④读是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⑤学生才是主宰课堂的真正主人。
    

(作者单位 广东实验中学
     本文学科编辑 石真平)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实录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傻教《我与地坛》
    种树郭橐驼传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2004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
    《公输》教学设计
    泰坦尼克号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方仁工作文教学课…
    《灯》教案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
    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
    《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
    议论文结构的新模式
    《人类的语言》教案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窗》课堂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华南虎》教学设计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解题指导
    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把握及其解题方法
    《柳毅传》(节选) 课文说明
    诗歌五首
    《狼》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种树郭橐驼传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
    海  燕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高尔基的《海燕》教…
    《茶  馆》
    《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最后一课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西安这座城》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勾践灭吴
    我若为王
    大傻教《我与地坛》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死海不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鲁迅自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陈涉世家
    诗词五首
    韩愈短文两篇
    花未眠
    诗歌五首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9.海燕  高尔基
    中国石拱桥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日本平家蟹
    蜘蛛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死海不死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
    气候的威力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
    小橘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荔枝蜜》教案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
    现代文阅读训练
    畅游今日荷花淀——— 环保《荷花淀》…
    《藤野先生》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荆轲刺秦王》
    《诗经》两首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蜡烛》
    《梵高传》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促织》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实录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故事引发的思考[…
    《提醒幸福》李镇西执教
    《雁》钱梦龙执教
    《三块钱国币》教案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
    《故都的秋》(网络课教案)
    读《伊索寓言》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茶馆》第二课时教案
    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
    《茶馆》到台北 倾倒台湾观众
    《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
    《茶馆》前后
    我的第一本书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