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读中积累运用。
积累语言主要靠诵读,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首先得读好。忽视这一环节,势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因此,结构复杂,含义较深的,要指导读通读熟,再要求背诵;篇幅较长的,要帮助理清叙述顺序,明白内容要点,以提高背诵效率。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遵循“从读到说,从说到写”的原则。朗读是表达运用的重要基础,一段文字,先要读得通顺流畅,将书面语言口语化、内化,才能表达出来。部分课文后安排了“读句子,用带点词说话”的练习(如《秋游》第4项),有的安排了根据课文内容先说后写的练习(如《2008,北京!》第4项),完成这些练习,熟读课文,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是前提。
四、练习篇
※内容介绍
全册教材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教学建议:
我重点谈谈“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成语歌是“读读背背”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如“练习1”的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和“练习5”的成语歌:“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时的气候特征,从相关景物中感受成语意思。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第三册“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丰富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⑴ 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交际情
⑵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2、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4、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的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设法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⑴ 坚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机会。⑵ 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五、写话篇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的:
1、 落实造句训练。
2、 有效运用词串中的词练习写话。如识字1和5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写话。
3、 利用口语交际内容,练习写话。如《看望生病的同学》、《学会待客》、《我打算怎样过寒假》都可以指导学生写几句话。
4、 续编故事。学完童话故事《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一个故事。
5、仿写儿童诗。如学完《水乡歌》,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特点,仿写儿
童诗。
6、补白。如学完课文《美丽的丹顶鹤》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自己印象中的丹顶鹤用语言表达出来。
7、与文本对话。针对某一人或物,初步学会用第一人称进行解说。如学
完古诗《青松》,可让学生与青松对话,说出自己对青松坚强高贵品质的赞扬。
8、观察情境图写话。《英英学古诗》文中有一幅李白独站窗前图,此时
他会说什么,想什么,让学生写出李白当时的孤独心情,从而体会李白当时写诗的意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