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分难易轻重。
就字的音、形、义而言,孰难孰易总是相对的。不同识字课中的难易内容也各有侧重。“词串识字”中每个生字都具有意义的关联,而在字形结构上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教学的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而“看图会意识字”因为有示意图,“形声字会意识字”一般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几个字,都减少了字形识记的难度。如“识字8”中,学会了“包”,根据“泡”和“饱”的偏旁,就能很快地据义区分这两个字的写法了。对于我们吴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可能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边音、鼻音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确定重难点时所应考虑并要着力解决的。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还要关注学生基础。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语文的渠道也是相当宽广的,教师要相信一部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新课前,可以问问学生:生字中你课前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等等。这样做,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状况摸了底,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避免了在课堂上做重复耗时的事,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同时,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更加自觉、自愿、自主地识写汉字。
在识字中注意“以熟带新”,能化解教学的难点。有些生字中的部件已是学生熟悉的了,如“识字3”中的“歪”(不、正均是熟字),再如“识字5”中的“梅”(木、每也都学过)。识写这一类字只要稍加点拨,注意结构的变化就可以了。当然,要提示学生注意的是:有些独体字作为偏旁时,某些笔画须发生变化,如“识字1”中的“歌”(哥),“识字5”中的“梅”(木),“识字6”中的“骏”(马),等等。
(三)把握构字规律。
看图会意识字揭示了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识记。占汉字绝大部分的形声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识字4”中“猫 描 锚 喵 瞄”这几个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声旁“苗”,根据不同的形旁,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字义并区别运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看看偏旁就知道”是学习形声字的好方法。不过,也要提醒学生不能犯“字读半边”的错误。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并不能完全表示整个字的读音,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声母、声调并不同,如“猫”、“泡”;有的甚至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如“铁”,这是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四)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1)数一数: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2)比一比: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3)分一分: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4)编一编: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l”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5)问一问: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五)优化练写过程
在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大体循着“观察范字一尝试描仿一反馈评议一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观察范字”即默记书后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字的笔顺和主要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不必对每个字的每一笔都逐一分析。例如:“识字3”中的“尖”,观察字形时主要应注意“上下结构”、“上部紧窄,下部舒展”、“竖不带钩”这些要点;对“识字5”中的“滑”则要注意“左窄右宽”;而“识字7”中的“耳”,重点应注意的是“横距相等”的书写要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可适当组织小组或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尝试描仿”就是让学生以观察所得为指导,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针对一些汉字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边描仿边说笔顺和书写要领,如学写“识字2”中的“州”,可以这样边描边说:“州”字有6笔,从左向右写;三点不相同,方向有变化;中间一竖短,右边竖最长。“反馈评议”是指师生对照课本中的范宇对描仿情况进行评议。评议写字有直观性的要求,有条件的班级可用投影放大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写的字,甚至书写的动态过程,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知道,怎样的字才好,字怎样写才好。“临写巩固”是学生自主动笔的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堂课书写训练的“终结”。因为写字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心智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要循环往复地进行“观察一尝试一评议一巩固”的训练。因此,学生临写时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析。也要注意展示那些写得好的字,用身边的“范字”激励、规范全班。
随课文识字的主要途径是寓识于读,让学生借助课文这种最常用、最规范的语言环境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课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程序一般这样安排:在初读课文时正音;在熟读感悟中理解生字词的意义;最后自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一课,在导入新课后,可先让学生听范读,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再指导学生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自读课文。组织反馈时,可集中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检查字音。正音的重点应是学生容易认错的那些字:“背”是多音字;“英、静”是后鼻音,不能读前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翘舌音;“思”也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平舌音;还要注意“层”读平舌音。最后可以按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将生字归类,集中读一读。对字义的理解,则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语言环境,在读中感悟。在指导书写时,“英、教、静”要认真指导按笔顺描红,“英”的一撇上要出头,“诗”的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静”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上面第三横要短,下面“月”的撇要写成竖,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一定时间内识字量安排上的过轻过重,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不必把一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都集中到一个课时、一段时间里去让学生书写,特别是生字较多的课文更是如此。以《夕阳真美》为例,可以采用分散书写的方法:有的生字在读写过程中,以板书为示范,随时组织描仿临写,如“傍、沉、灿”;有的字则可以结合阅读理解,相机指出字形特点并指导书写,如“蓝”。还可以根据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把书写的任务大体均分在几个课时内。仍以《夕阳真美》为例,假如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那么在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的这一课时,可以重点指导书写其中的“傍、芒、蓝、伏、余”;在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的这一课时,再指导书写其中的“慢、沉、涨、灿”。
三、阅读篇
※内容介绍:课文1——23课
※教学建议:
(一)发挥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能力是儿童必备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篇课文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课堂上要用琅琅的读书声替代烦琐的分析提问,让儿童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备课中重视。把朗读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特别要考虑朗读指导的内容、方法、步骤,并且准备好范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对课文朗读的感悟有多深,上的课就有多精彩;教师的朗读水平越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越浓。教师对课文中人、事、景、物所倾注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备《2008,北京!》这一课的时候,题目中的“北京”就要读得情真意切,让人听出“北京,你真了不起!”“北京,你真幸运! ”“北京,你终于赢了!”“北京,我们为你纵情欢呼!”的弦外之音。读课文的开头“中国赢啦!中国赢啦!”第一个“赢”应重读,第二个“啦”应延长,以表现申奥终于成功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纵情欢呼的场面。如果教师对这两处的感受都平平淡淡,学生读书的热望从何而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