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未复习资料

 

课后作业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过去让学生做课后作业,是巩固学得的知识与技能,以应付考试;现在做作业,不仅仅是巩固学得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册课后作业共有五个方面:

1、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每课都有朗读或背诵);

2、写字(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3、查字典;

4、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本册教材相当重视词语的积累,除第1课以外,课后大多设计有读读、抄抄、再听写词语的作业,少数是读读词语的作业);

5、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作业。如学了《木兰从军》,课后便要求: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学了《“黑板”跑了》,要求学生“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学了《晚上的“太阳”》,则要求学生“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四)单元练习

内容与特点:

这部分分四个板块:1、学用字词句;2、学写铅笔字;3、读读背背;4、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突出了三个特点:

1、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

3、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各个板块的重点:

1、“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分。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就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若字的笔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做部首。

确定部首后,怎么在“检字表”中去找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数整个字的笔画;另一种是除去部首的笔。按哪个方法去教呢?可根据学生手头用的字典来确定。

2、“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歌。该怎样处理这部分教材?有的做法值得推敲,如让学生查成语字典,写定义完事。低年级学生不会查,大都是由家长越俎代庖。还有一味让学生抄写多少多少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苏教版倡导“现吞噬,后反刍”。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儿童的生活经验,先初步领会一下。如练习4的成语歌:“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

“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是背。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一是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二是要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一)明确本册识字教材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为什么说本册的识字教学是“承前启后”呢?

大家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但无法查检不知道字音的生字。)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代表竹子,“艹”代表木,他们就不会将“箩筐”的“箩”与“波萝”的“萝”混为一谈了。

怎样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呢?我们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1、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随着识字量的大幅度增加,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些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生字回生率上升的原因。

怎样巩固生字呢?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损害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和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

(1)激发识字兴趣。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他们,要想读通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

(2)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

——汉字的表意性质。

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再如北京2008奥运会徽“    ”,也充分地展示了她的独特魅力。

——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字,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氵”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学生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字,右上是“九”字。“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蓝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是竹字头。

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十、一通百通。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3)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也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一个小朋友这样记“串”字:这是“羊肉串”的“串”,两个“口”是两块羊肉,一竖是穿羊肉的铁条。多么有趣,多么有创造性!

(4)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这类识字的渠道很多,如报纸、图书、标语、广告、商标、路牌、电视、网络等等。

※学生一旦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识字写字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词串识字”,更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顾名思义,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有点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分别看是一颗颗山楂球儿但又是穿成串的,被冰糖粘成一体的。做成冰糖葫芦儿,品位提高了。不光比山楂球儿好吃,还增加了文化的附加值(张庆语)。

词串识字具有多种功能,我们称它为“一专多能”。

“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这是第一位的,不突出识字写字,就不叫“词串识字”了。

“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是潜在的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

潜在的阅读训练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阅读训练的价值呢?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这是不错的。但是,是不是识了字就能马上进入阅读?不是的。如果每个字都去仔细辨认,就不可能扫视成串的语句,形成语流,从而了解语句的意思。必须达到自动化识别的程度——也就是字词的大体轮廓就能迅速辨认,才能进入阅读。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尽管词语之间有跳跃,但毕竟有一定联系)让学生去阅读,有助于提高其自动化识别能力。

潜在的习作训练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习作训练的价值?这类课文准备了情境,准备了词汇。有了情境,有了词汇,就为今后的习作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如《桂林山水》:“碧水  秀峰  倒影/对歌  榕树  壮乡/象鼻  骆驼  笔架/竹筏  鸬鹚  廊”,稍加铺垫,就是一篇小散文了。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词串里的图不是插图,不是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使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

※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虽然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一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很多遍,即我们经常讲的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滋味自然就知道了。其次,要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话面来。如《桂林山水》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水的清澈见底,山的拔地而起,青山倒映在江面上……第三,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

词串,不就像一首小诗吗?诗可以读,词串为什么不可以读?  

三、关于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是《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途径的高度概括。阅读教学应通过怎样的语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呢?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课上,师生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参与这种对话的一共有三方。当下阅读教学的明显弊端是: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回答),而忽略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

所以,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未复习资料,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
    科利亚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分课复习资料
    新英湾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积累比…
    《泉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分类复习资料
    教 材 培 训 资 料
    2007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进度…
    巩固练习
    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华路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小学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讲…
    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备课教案
    识字3
    关于秋天的词语
    讲故事《拔苗助长》。
    13  坐井观天
    二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称赞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备课
    17.在家也该是个好孩子
    28.打碗碗花
    40.含羞草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备…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称象
    51.小指甲变了
    日积月累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练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介绍青海湖的资料
    2009年春小学语文二年级第3-4单元检测…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2009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
    2011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0年春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元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习需要下工夫
    2.春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