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金莉波 (辽宁)
情境创设: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是一位诗人,他以自己的赤诚感动了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一代又一代的人。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沉郁凝重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2、把握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初读体会:
1、在倾听与诵读中大家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师范读。(声情并茂啊!)
2、这首诗歌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
生:风、雪、人类的后裔(我)、河流、少妇、母亲、土地、垦殖者。
二、研读鉴赏
小组合作探究:
1、选择一个有感触的意象,概括意象的特征,鉴赏作者是怎样刻画意象的?
要求:同桌合作探究,时间3分钟。
生1:风的意象。构建了一种力的境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雪。在文中象征着苦难和屈辱。雪带来的寒冷,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
精神上的。
生3:农夫。刻满了皱纹的、苦难的脸。辛劳、苦难的中国农民的象征。表现了对农夫的关切之情。
生4:母亲。年老的、蜷伏在一起。说明衰老的母亲已经背景离乡,“不知道明天的车轮要驶向何方”。“蜷伏”写出了母亲的凄苦境遇。暗示着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深切的悲悯和思索。
生5:垦殖者。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却在这片遭受着侵略的土地上,无助的伸向天空。象征着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无助,是所有群像的代表。
生6:少妇。憔悴的形象,弱势的群体,生活在一个血浸的被烧毁的乌篷船上。看到乌篷船,想到了苏小小、西施、李清照,这是一个寄托着浪漫和美感的事物。但在艾青的笔下,却成了聊以度日的,停泊在血染的河流上的、蓬头垢面的少妇的栖身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