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一道风景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的课叫《二泉映月》,大家回去都读了,是吧?其实啊,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还有一点,如果我不说,可能你不一定知道,《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这个可能我们不一定清楚,是吧?除非你去过无锡,去过惠山,你才知道:哦,“二泉映月”是一个风景点,非常著名。但是实际上在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自己大声地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完了,做一件事情,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行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
师:好,发现了风景的举手。……嗯,这样,咱们一处一处地去找。第一处,谁来读?好,来,请你…… 生:第一处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师:这是一处。(示范)“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好,第二处?第二处…… 生:第二处在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水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师:很好。这是第二处。找到了赶紧划下来。还有,第三处……第三处……不用心去感受,第三处不一定能划下来,来,这位…… 生:第三处在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非常好。这一处我说过,不用心去感受,不一定找得出来,赶紧把它划下来,赶紧。但是,最容易的一处,你们却没有发现。最容易的那一处,谁来?哎,这位。 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师:太好了,划下来。划好了?(好了)好,你看,就在写“二泉映月”的过程当中,作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写到了四处二泉映月的这一番风景,好,把笔放下来,抬头。王老师做了一件傻事,本来这件事应该你们做的,我把刚才你们读过的四处当中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那些优美的词语都摘了下来。我们来看(屏幕出示八组词语)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自己轻轻地读一下,自由地读。好,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咱们这样,两个两个地读,两个是一组,咱们一组一组地读,来,谁来读第一组?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对,就这样读。哎,你站着。你看这样,把两个词连在一起读,明白吗?来,把手放下,人站直,来,把手放下,人站直,然后看好了,这八个字,两个词,连在一起再读一遍,知道吗? 生:茫茫月夜,月光如……如银月光。 师:不慌。你看,茫茫月夜(示范)。会读吗?再读。 生:茫茫月……夜, 师:不对,茫茫月夜,再读。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好,来,谁再来读这一组词语?谁来读?来,你来读,好吗?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来,再来,啊,来,读得非常正确,没念错一个字,但是能不能读出一种感觉来?两个词连在一起,你看,你看到的是茫茫的月夜,你看到的是如银的月光,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读起一种感觉来?来,咱们再试验一下,好吗?来。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有点感觉啊,我知道,你想读得慢一点,试着读得慢一点,是不是啊?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种感觉,来,把这份感觉再读一遍,好吗?来。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不用怕,来,接着读。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嗯,好,后面那个字感觉读得更好。当你读到“茫茫”,你就想“茫茫月夜,如银月光”(示范)。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好,就是这样,就是这种感觉,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预备,“茫茫月夜,如银月光”,读。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来,第二组谁来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好,那个声音,那个感觉,就像是“一泓清泉,……”,来,一起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再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哎,你看,你看,在泉水当中啊,你看到了什么?看啊: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看到了什么?没看到?闭上眼睛看。闭上眼睛看: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看到了吗?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吗? 生:我看到了:在静静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师:月亮沉浸在水中?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 生:静影沉璧 师:静影沉璧指的就是…… 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师:是啊。你知道那个“璧”指什么? 生:璧,指……老师,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 师:哈哈哈,很好,其实啊,来,站起来,其实啊,你自己仔细看看这个字,我不说,你可能也会懂。静影沉璧的璧下面是个什么字?(玉字)对,你猜一下,这个璧可能指什么? 生:我觉得可能指月亮像玉佩一样皎洁,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师:呵呵,太好了。掌声。(掌声)老师可没告诉你啊,是你告诉老师的。厉害。那个月亮,那样的皎洁,那样的清纯,就像是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一样。这种感觉是如何来的?美啊,大家把它读出来: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太好了。要把这八个字和两幅图画,读到你心里去,……在你面前出现的是那缓缓流淌的一泓清泉,就在那个泉水的底下,那个皎洁的月亮的影子像美玉一样倒影其中: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读。 生: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好。接下去谁来读?第三组谁来读?第三组,好,这边的,谢谢。 生: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师:来,最后一组谁来读?最后一组。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不要换气,把整一口气连在一起把它读好来,来,再来一遍。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两个词语之间也不要换气,你听老师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再读。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对,就是这种感觉了。来,我们一起读,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读。 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很好。同学们,读了这八个词语,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不是八个词语,这八个词语仿佛变成了什么?啊? 生:一段话。 师:一段怎么样的话? 生:美妙的话。 师:美妙的话,美妙的话就是一首…… 生:诗 师:诗啊。(问另一生)在你眼前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咱们能不能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茫茫月夜,如银月光。读。 生: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什么感觉? 生1:美。 师:什么感觉? 生2:妙极了。 师:什么感觉? 生3:跟他们一样。 生4:有些** 生5:实在是太美了。 生6:很好看。 生7:一样。像在梦境中一样。 师:说得很好。每个人都有感觉,但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是的,美,妙,像梦境一样,让人陶醉,让人沉醉,那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但是,孩子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了吗?(他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黑白),不是黑白,是黑暗。孩子们,想一想,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 生:只意味着可惜。 师:只意味着什么? 生:孤独。 师:只意味着什么? 生:孤单。 师:只意味着什么? 生:十分惋惜。
二、体验一段人生 师:因为他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有着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孩子们,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孩子们,仔细地看,仔细地看,看,这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