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这学期以来,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有了进步。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作业得过多少次优? 2、指名说一说,师板书,制成统计表。 3、我们已经学过了统计,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4、指名说一说怎样完成统计图。 5、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制统计图,统计图的作用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探究体验 1、刚才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出示横向统计图)。观察思考:这个统计图与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几次?)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展示统计图。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给它标上数据,便于看得更清楚。) 4、生自主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观察。 (2)独立在书上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检查。 (3)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 (4)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分小组统计组内成员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制成横式统计图。(自己的次数由自己涂到统计图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2、完成P40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学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P39统计表,观察分析: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 1、学看统计图。 (1)引导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2、尝试画统计图。 (1)观察体重统计图: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集体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师引导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三、实践应用 生独立完成P40—41的练习十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