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闺塾》课堂实录

查询教案和课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这在文学鉴赏评论中叫做“知人论世”。即借助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师: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局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稀疏萌芽,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明王朝政治腐败,内乱外患,虽然几经整治和挣扎,也已无法挽回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颓势。在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元代的方针,仍定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以理学教民,以理学取士。



师:(打幻灯片)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简要地说有以下观点:一、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二、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三、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因而提出了“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师:“存天理,灭人欲”,今天看,这个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是多么反人本反人性啊。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因此,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师:(打幻灯片)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宰相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宰相,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文章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政,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神宗皇帝。之后被谪迁广东。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终其一生。 

师:汤显祖除了与东林党人顾宪成等交往密切之外,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相当大。



(打幻灯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一生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理学,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疑经、非儒、反孔等观点,反对把“理”、“欲”对立起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达观,当时一位著名的禅僧,汤显祖与他五次见面,多次书信来往。达观站在佛教立场上,批评程朱理学在论述“理”、“情”问题上有自我矛盾处。作者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师:所以,汤显祖是肯定“情”的,肯定只要出自人的真实感情的东西,其存在就是合理的。同时,也否定把“理”作为绝对的标准,否定以“理”制“情”、存“理”灭“情”,否定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如实地表现人之“情”,不能以“理之所必无”去抑制“情”,这就是汤显祖戏剧作品中自觉的指导思想。



师:什么是“理之所必无”?即按理是不应该的。中国就是这样,有人总是制定宏大规则,比如礼教,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否定人的俗世生活,完全服从于这个规则。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样进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



师:汤显祖显然不是一个轻易认同宏大规则的人。我们可以知道了,为什么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复生”,为什么汤显祖要把“情”放到很高的地位上来肯定,他就是要“以情抗理”呢!好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大家看看陈最良和春香这两个形象,看来不是随意为之的形象,而是有意为之的。陈最良讲经固守旧注,崇奉礼教,自觉充当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宣讲者和思想的禁锢者。陈最良是个迂腐的理学先生,其形象意义,正在于他代表了“拘束身心”——束缚人的心性的旧道统。大家看看“陈最良”一名,有什么意味?



生:最良的,最好的。



师:什么最好?



生:陈旧的东西。



师:说明在杜宝的心目中,陈最良这样的人是“最良”的,否则他怎么会千挑万选,选陈最良来“拘束”女儿身心呢。作者的命名充满了对他的嘲讽和否定。春香又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是不是一个觉醒者?比杜丽娘还高明,竟然能与塾师对抗?



生:不是。



师:春香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笑)春香逗引说笑,活泼率真,顽皮娇憨,大胆泼辣,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较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也就无视礼教的威严。在这出戏中,作品借春香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让他出尽洋相,以表现封建道学的虚伪背谬。“春香”,春天里的一缕馨香,透过纯真的她,丽娘才呼吸到意思自由快乐的气息。作者巧妙地将春香这个较少受束缚的天真婢女放到陈腐死板教条的陈最良面前,他们的冲突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大家发现了,春香自然天性越流露,老先生越无法讲经,她越是天真地追问,老先生越是洋相百出。大家找找,在课文里,春香有一句话揭示了理学经书的真面目。哪一句?



生: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师:陈最良解经回避人情人性,强加理学说教,牵强附会,令人生厌。作者借春香之口,剥理学之皮,显示其虚伪和矛盾。这回来看看陈最良与春香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幻灯片)封建理学对人的禁锢与人的自然天性之间的冲突。 

到此一步,我们的探究深入了。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春香闹学”对于杜丽娘的意义。请大家关注,在春香闹学过程中,小姐的表现和微妙变化,找出来体会一下。一进书堂,老师训诫,小姐的话是——



生:“以后不敢了。”  



师:养在深闺,备受禁锢 。看来是笑不露齿足不出户的典范,否则怎么连自己家有各大花园都不知道呢。想象一下,老先生讲经是,春香在闹,小姐会是什么表情?



生:笑。偷偷笑。



师:是的是的,估计她在一旁掩口偷偷地笑呢。她真希望老先生回答那些问题啊,因为那些话也是她想说的,只是大家闺秀的身份不容她说出来而已。所以老先生呵斥春香“多嘴”的时候,她有想法了,你来读读,她怎么说?



生: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师: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让老师别照本宣科。



师:她很反感老师依旧注解经,虽知书达理,恭敬得体,温文尔雅,却是在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呢。当老师接着说教时,她有什么反映?



生:“这经文偌多!”



师:什么心情?



生:厌烦。



师:是的。虽矜持内敛,极其克制,但轻轻一语,意味深长,厌烦枯燥无味的说教。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姐当着塾师的面训诫春香时候的话,与后面形成鲜明的反差,找找。



生:前面说“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等塾师走后,她忙着问:“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可有什么景致?”



师:丽娘问春香的时候,那心情可急切了,她多么向往美丽而自由的花园啊。有评家这样评价《闹学》:



(幻灯片)“《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 (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所以,我们借用一句话,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请大家课后读读《读本》节选《游园》部分。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游园”所引发的杜丽娘的情窦初开,春心萌动,说到底,就是这种觉醒和复苏的体现。丽娘一经唤醒,就流露难于阻挡的天性, 她发现了自己:“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大家把试着“一生爱好是天然”输入搜索引擎看看,就知道这个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的分量。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打幻灯片)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 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课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闺塾》课堂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道士塔》教案设计
    《陋室铭》教学思路
    我教《祝福》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黄河颂》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最后一课》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辩日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春姑娘上《道士塔》
    《虞美人》课堂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云裳实录《理想》
    《人生的境界》实录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我很重要
    李镇西教《孔乙己》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故都的秋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扬州慢》课堂实录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站在单元起点(上)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陈太丘与友期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社戏》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再别康桥》教案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
    课堂实录―――《童趣》
    《与朱元思书》教案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铁皮鸿门宴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我教《荷塘月色》
    《孔雀东南飞》实录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设计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出师表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送行》教学设计
    站在单元起点(下)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我上《五人墓碑记》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我教《劝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乡愁诗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孙权劝学
    《时间的脚印》教学方案
    余光中《乡愁》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