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说》教案设计
|
查询教案和课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
教师还应该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为我们的朋友。 生4:我觉得这句话不能概括“教师”的全部职责,我心中理想的教师还应该多才多艺,书法好、口才好,最好还能歌善舞,成为我们的偶像。 师:我听同学们的发言越听越紧张,我离同学们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还差得远,看来我要不努力的话,可真的要落后于大家,被大家笑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却后乎吾了”!咱们来一起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我要读出我做教师的自豪感和紧迫感,大家也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齐读第一段) (板书:诵读的追求之二:自己的口气——自己的感受) 品读第二段 师: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同学们仔细揣摩一下,看看到底应该怎么来读? (生自由揣摩小声读)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自由举手发言。读之前要告诉大家:你将要用什么样的口气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依据是什么? 生1:我用斥责的口气读出作者愤怒的心情,因为当时人们不仅自己不从师学习,还笑话别人从师学习。(然后读第二段,但用斥责的口气读到“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处很别扭) 生2:我用讽刺的口气读出作者讥讽、鄙视社会上不从师者的心情,因为那些人自己不学习已经很愚蠢糊涂了,还笑话别人,这些人既可恶又可气,于是作者就反过来讽刺他们。(然后读第二段,但开始读第一句就发现用讽刺的口气读很别扭) 师:刚才两个同学读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斥责的口气读不行,讽刺的口气读似乎也不行,这是什么原因? 师:我们平时讲话、谈论问题是不是用一副表情、一种口气说到底? 生:不是。要不断变化。 师:读文章也一样,不同的意思用的口气是不一样的。这一段文字很长;表达的意思不像第一段那么单一,因此口气要随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咱们一起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然后同学们再来决定应该如何读。 (师生一起梳理出本段的四个层次:1.总写当时社会中不从师的坏风气;2.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3.“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 师:同学们再试试看能不能很好地读出作者的感情。 (生自由揣摩试读) 师:除了层意为我们的诵读提供帮助外,我们能不能再找出别的辅助诵读的信息?生(部分):句式。有的句式很整齐,我们要读出对比的味道;有的是反问句,我们要读出反问里包含的特殊意味。 师:还有哪些信息对我们的诵读有帮助?大家再仔细揣摩一下。 生(部分):标点符号。该段中有几处感叹号,鲜明地流露出作者潜藏的感情。还有语气词,本段中的语气词也特别多,我们仿佛能从“嗟乎”“呜呼”“欤”“乎”以及多达五处的“矣”中听到作者的声声叹息和呼唤。(板书:诵读的“拐杖”:层次大意,句式,标点符号,语气词) 师:同学们明白了诵读的“拐杖”后,再来仔细品味一下,你将要用什么样的口气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1:我用痛心的口气读前两句,读出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读第二层的对比句子,读出作者对“今之众人”的责问;再用鄙视的口气读第三层内容,读出作者对“糊涂”人的讽刺和诘问;第四层我模仿当事人的口气读出不从师学习者的傻气,但最后两句“呜呼㈠币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我会用想哭的口气读出作者的绝望。(然后读第二段) 生2:我要用深沉的口气读出作者一种结论性的认识:人不学习就要无知;然后我用教训的口气读出作者借古人警示今人的意味;第三层我用挑衅的口气读,读出作者对时人不愿意真心从师的假惺惺做派的挖苦和嘲讽;第四层我用生动的手势和表情似笑非笑的读,读出一群不学无术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最后一句我要用幸灾乐祸的口气读出那类人的应得下场。 师:听了同学们的诵读,我似乎看到韩愈在用或喜或怒或悲或痛的口气一边揭露着当时社会不从师的风气,一边呼唤着人们“尊师重道”。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的身边,是否存在着文中揭露的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和这些现象相符的句子来。 生1:我妈妈整天让我学习,她自己却光知道逛街、看电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生2:我爸爸做错事,我劝他,他就说:“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老子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还想教育我!”我觉得很像文中的士大夫说的话:“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生3:我觉得我们很多同学整天学习,可是高考报志愿时却连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不知道,这种现象就像文中说的“小学而大遗”。 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想到自己了,但愿我不要成为文中写的“于其身则耻师”的人,光让大家学习,我自己却高高在上,不愿意学习;也不能光让大家学“句读”之学,结果“小学而大遗”。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收获和感受一起读一遍第二段。 (师生齐读第二段) 品读第三段 师: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大部分内容,回头再看看课文的题目“师说”——说说从师的道理,那么同学们了解了哪些“从师的道理”?自由地谈谈,最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表达。 生(自由发言):教师的职业是“传道受业解惑”。我们常人都“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从师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从师就会“愚益愚”。“爱其子,于其身”都要“择师而教”。学习不可“小学而大遗”。互相学习不必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顾虑。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理解了。这些道理不仅仅是为我们一般人讲的,圣贤也不例外,让我们来读读第三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大家最喜欢读这段当中的哪一句话? 生(大多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这句话让大家扬眉吐气吧。实际上也就是这样,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为文中紧接着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将来同学们要从事各行各业,在专业领域里你们一定比老师强,这就口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老师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敬佩的学生来。韩愈写此文鼓励他的门生李蟠,我也很愿意把这篇文章送给大家,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停止学习。让我们来一起再读一遍这一段。 (师生齐读第三段) 品读第四段 师:这段就由我来读给大家,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 (师读第四段) (四)课外延伸 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古典诗文来表情达意,请同们课下收集温总理的发言稿和讲话稿,总结出引用古典诗文的效果和技巧。 (五)课后讨论作业 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的中心论点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的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有的说本文没有中心论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课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师说》教案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社戏》课堂实录 |
下一篇文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