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我教《祝福》

查询教案和课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语文成绩不太好,他今天居然能第一个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这些感受,我很高兴,对他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说得非常好!的确是非常好!我说他‘非常好’有两个含义,第一,他读懂了结构,他说课文先写出了祥林嫂的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写祥林嫂的不幸,同时是他还读出了课文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很好!第二,晓龙原来是不发言的,今天居然今天他第一个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说得很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现在小龙变大龙了!呵呵!”

全班同学自发地为杨晓龙热烈鼓掌。

杨晓龙的发言,意义不仅仅在于他说出了他对课文的感受,更在于他开了一个主动发言的好头。我班有许多同学平时也是不爱发言的,这妨碍了课堂交流,我决定趁势再说几句:“呵呵,同学们都用掌声表达对晓龙的敬佩。我想,晓龙你在举手前其实可能也经犹豫过,也历过思想斗争的,但你最后战胜了自己。下一次李老师再让同学们写《灵魂的搏斗――即一次战胜自己的经过》这篇作文的时候,你谈一谈怎么鼓起勇气发言的。”

我的话刚说完,杨晓梅也举手了。我笑者对她说:“好,晓龙说完了,晓梅也要说。”同学们也笑了。

杨晓梅说:“我读了以后第一感觉是愤怒。而且还有对祥林嫂的同情,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我愤怒的是当时制度的残酷及人情的冷漠,她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关系,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她的理解我认为是对的,但我不希望学生们只是抽象笼统地说结论,而应该紧扣课文,因此我插了一句话提示道:“比如--”
   杨晓梅回答:“比如没有遵从她的意愿就把他嫁人。周围的人就因为他是寡妇就歧视她。他遭受了许多不幸以后那些人不但没有同情她反而对他嘲讽,如果人们不这样,如果人们能够安慰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产生。”
   杨晓梅的发言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词开概括她的感受,这让我很高兴,而且觉得这是一个很好阅读方法和状态――所谓“厚书读薄”,如果能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自己读后的感觉,就算是真正“读进去”了也“读出来”了。我临时决定也引导其他同学这么做:“刚才杨晓梅用了一个词‘愤怒’来表达她的读后感。我请下面的同学在发言的时候也先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悟。”

张长春举手发言说:“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读后的第一感觉,是沉重。”
   “哦,你读后的心情是沉重。”我点头,然后面对杨晓龙问:“晓梅读出了愤怒,长春读出了沉重,我这儿追问一下晓龙同学,如果你用一个词来表述你的心情,你会用什么词?”
   杨晓龙想了想,说:“实话实说,我读了之后心情很平静。”

我说:“嗯,这也是你真实的心情。你没有像晓梅一样深入课文人物内心。不要紧,可能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的心情就不平静了。好,长春继续说。”
   张长春说:“虽然封建时代过去了,但是在农村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人们的思想。文中所描写的四婶,就是因为要避讳,而祥林嫂是个寡妇嘛,所以就不允许他动筷子之类的,祥林嫂就不愉快。后来祥林嫂第二次又回到她家里,四婶就更看不起她了。在文中有一句话:‘不早不迟,偏偏要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后来想拿祭品,四婶就说,‘你放下罢’,她就像受了炮烙似的。这里的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祥林嫂当时的心理状态。人们不断地对他抱以歧视的眼光。所以在这时候,祥林嫂的精神就彻底崩溃了。后来她就麻木了,头发花白了,我读到这里就觉得正是这些因素把一个人逼向了绝路。”
   “很好,这是你的理解。”我想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好,汪洋举手了,那你说说你的感受。”

汪洋站起来说:“我感到的是悲哀。这不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时候的人已经非常麻木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想法了,就连那个短工对她的死都是很淡然的。课文里面有一段:‘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我根本想象不出来,现在四十岁的人还很年轻的,而她的头发已经全白。这时候,祥林嫂已经没有悲哀了。她的眼睛转才显示出是一个活人,仿佛行尸走肉似的。”
   我忍不住赞同道:“对,祥林嫂外貌上没有任何表情,实际上是说她已经彻底绝望了。我们平时如果要说的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希望,可以说是--”
   学生们情不自禁齐声说:“万念俱灰!”

“对,万念俱灰!”我重复了一遍,“祥林嫂正是这样。”

裴丹举手站了起来:“我到的是控诉,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是鲁迅替祥林嫂写的控诉书。我觉得这控诉书是祥林嫂用一生的血泪写成的,她是一个非常质朴善良的人,勤劳能干的人,她不过就是希望有吃有住,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
   “对不起,我插一句,”我忍不住插话说,“鲁迅说过,历来的中国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另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是哪一种?”
   学生们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我说:“对,其实,祥林嫂还没有奢望做人,他对于做人的种种权利和自由是没有什么奢望的。仅仅是想做奴隶,想为人当牛做马,可这都办不到。好,请裴丹同学接着说。”
   裴丹继续说:“她丈夫死了,她就帮工。后来再嫁,那时候再嫁是被歧视的,那些人专门用她的伤口伤害她。小说中的‘我’--我想不是鲁迅--被问,是不是有魂灵?看来她已经对人世间彻底绝望了。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悲剧。”
   我问:“你祥林嫂用生命写了一份控诉书,她控诉谁呀?”
   裴丹回答:“控诉冷漠的社会。”

魏铭江同学发言:“我读出了虚伪。题目是《祝福》,所谓的祝福是指一种祭祀,但是从后面讲,魂灵有没有存在,‘我’知识比较丰富都不知道,但人们却麻木地对不存在的鬼神加以祝福。这是多么虚伪!”
   我说:“我觉得铭江说得非常好,对天上的神灵祝福,对身边的人却充满冷漠。”
   魏铭江补充了一句:“所以我觉得人很虚伪!”
   “是的,实际上曾经嘲笑过她的人,将来也可以与她的下场一样,被别人嘲笑。”我说。这时候我看到不少同学还举着手要求发言,但我看下课时间到了,我赶紧小结道:“真想不到,我还没有讲,同学们自己就悟出了这么多!不少同学的发言非常精辟。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还有一些同学要求发言,下堂课还可以说。等同学们发表意见以后,我再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好,下课!”
       
第二课时
   今天的语文课是两节连堂。课间,听课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刚才有学生读错了两个字,我没有及时纠正。我谢谢她的指正,表示一会儿上课便纠正。

因此,第二节一上课,我便说:“刚才我们听课的老师指出了上节课同学们在读错的字,这里我纠正一下。‘纤云弄巧’的‘纤’应该读什么?”

有学生说读qian,有学生说读xian。我明确说:“这是一个多音多义字,这里应该读xian。还有一个字,是课文上的,就是‘炮烙’,应该读pao luo。大家一定要留心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本来,上节课已经有不少学生发言谈了自己的感悟,我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表我的看法,但是,还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发言,我应该尊重学生。于是,我说:“好,我们接着来交流。”

李文思举起了手,我说:“好,我们请李文思谈一谈。”

李文思说:“我读出了讽刺。我觉得这篇小说在写法上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晦涩风格……”

我纠正道:“不是晦涩,是隐晦,或者说含蓄。是吧?”

李文思点点头,继续说:“他揭示和抨击了那个社会,让人们对那个时代不幸的人产生了同情。我想祥林嫂的形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的缩影。她的不幸也不是哪个人造成的,而是是整个社会还有传统文化综合造成的。”
   “嗯,所谓不幸,就是我刚才所说,她自己愿意做奴隶但是做不到。”我问,“那这叫什么?”
   李文思说:“悲哀!”
   黄泳说:“我说说读《祝福》之前与读了之后的不同感受,读之前我看题目便想文章肯定写得很幸福的事情……”
   “对不起,打断一下,”我问,“这里的‘祝福’与我们平时说的‘祝福’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说:“这里是名词。”
    我说:“对,这里是名词,从书上看,‘祝福’是新年时一种祭祀天地、祈求赐福的风俗。而我们平时说的‘祝福’是……”

“是动词。”这次是学生把我的话打断。
    “对的。”我说,“我们说‘祝福你’,显然是作为动词用。好,请黄泳接着说。”

黄泳说:“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写的并不是幸福,而是不幸。我觉得祥林嫂真是一个很善良朴实的人,但在社会里却被那些人嘲笑,对祥林嫂来说十分不幸,我很同情她。”
   我说:“刚才你谈到标题祝福,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课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教《祝福》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陋室铭》教学思路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社戏》课堂实录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黄河颂》
    《道士塔》教案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辩日
    《最后一课》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闺塾》课堂实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春姑娘上《道士塔》
    《虞美人》课堂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云裳实录《理想》
    《人生的境界》实录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我很重要
    李镇西教《孔乙己》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故都的秋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扬州慢》课堂实录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站在单元起点(上)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陈太丘与友期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师说》教案设计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再别康桥》教案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
    课堂实录―――《童趣》
    《与朱元思书》教案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铁皮鸿门宴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我教《荷塘月色》
    《孔雀东南飞》实录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设计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出师表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送行》教学设计
    站在单元起点(下)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我上《五人墓碑记》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我教《劝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乡愁诗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孙权劝学
    《时间的脚印》教学方案
    余光中《乡愁》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