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图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时要让学生读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避免提出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在交流中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提升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代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习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这个单元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合理应用信息图。课本97页“一半怎样表示”,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学生可能预想的答案,一个是用半圆表示,一个是三条竖线,上面一条,下面两条,一个是没有分数线的1/2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即使勉强执行,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教学。不要课本当成尚方宝剑,以他为尊,也就是说要合理应用信息窗。
2、关于情景图,课本情景是以人的立体形状呈现的,人在生长变化中各部分的比例是在线上来呈现的,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教学,就只能是在竖“线”上来认识分数(二分之一),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线上认识二分之一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学时可以调整行为,如我们在教学时通常用纸条或圆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来描述二分之一,把在线上认识分数改为在面上来认识分数。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3、重视直观操作,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分一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支持学生大胆猜想,创意自己表示的分数形式,经历符号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
4、别忘了强调分数意义中的“分”一定是平均分。
这样代数领域的五个单元我们就解读到这里,继续来看
【图形与几何领域】:
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仅一个信息窗。信息窗中提供了多幅在民俗节上拍摄的照片,根据内容分为建筑物、京剧脸谱、民间工艺品、民间杂技四个版块,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图中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学习对称轴的画法;能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只有通过大量的折、拼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自主练习:33页第11题,通过讲故事,初步了解镜面对称。此内容比较抽象,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时学习平移、旋转现象。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咱们老师在具体教学时把握好教材就可以了,我们重点解读
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因此这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教学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认识及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我们继续分信息窗来解读。
••信息窗1:教学内容是学习面积的意义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提出问题:面积指的是什么,当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之后,不必非得要求学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只要能结合具体的实物和图形,正确的说明就可以了。
2、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来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动手测量一些比较小的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测量要让学生知道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然后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一些比较大的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必须有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时再引出对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学习。
••信息窗2:教学内容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建议:1、加强操作。“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根据上节课的经验,学生可能想到用平方米去摆一摆。在这里不可能把厨房搬到教室里来,因此就可以借助长方形纸板来研究。
2、充分利用迁移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探索,经历猜测——验证——概括的过程,从而获得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信息窗3:教学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本信息窗虽没有例题设置,但教师可结合现实场景,简单介绍一下信息窗中石膏线、木地板的用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重点是要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要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信息窗4:通过小区的占地面积、绿化面积引发学生提问,引入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感知是基础的原则。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学校外,圈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走一走,从而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公顷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到操场上走一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