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期末检测题(B)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直接写出得数。(16分) 30×4= 55-8= 68+73= 13×4= 5.6+0.8= 630÷9= 78-69= 100÷5= 60×70= 69+31= 10-8.3= 4.5+5.5= + = - = - = 1- =二、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16分) 1、一头大象重约3( ); 2、2年有24个( ); 3、教室窗户高约1.5( ); 4、一张奖状的面积约为12( ); 5、小华从家到学校要用12( )的时间; 6、妈妈每天工作8( );7、一只母鸡重约1800( ); 8、一间教室面积约为65( )。三、计算。(1~3小题验算,每题3分,其它题2分,共21分) 1、568÷8= 2、904÷4= 3、789÷9= 4、57×62= 5、43×28= 6、35.6+7.9= 7、205-412÷4 8、(86+24)÷5 9、360÷9×7 四、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在方格纸上画一画。(6分) 五、下面是6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图。(10分) 六、请你来帮忙。(5分)一个长方形花坛长8米,宽5米,现在它的四周铺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七、考考你。(4分)四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0cm、153cm、144cm、150cm,想一 想标出每位同学的身高。小青比小明高比小刚矮,小红比小青矮比小明高。 八、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三(5)班六个小组为希望工程捐书情况统计图: 1、哪组捐书最多?有多少本?哪组捐书最少?有多少本? 2、三(5)班共捐书多少本? 3、平均每组捐书多少本? 4、三(5)班还有两个小组捐的是学习用品,没参加捐书活动,如果这两个小组也参加捐书活动,你估计全班大约能多少本书?九、应用题。(9分) 1、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块,爸爸和妈妈每人吃了一块,剩下的小明吃了。(1)爸爸和妈妈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2)小明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2、妈妈买这个月饼花了14.6元,找回了35.4元,妈妈给了售货员多少钱? 十、租房。(6分)三年级六班有15名男生和11名女生,怎样租房最合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培训提纲
一、 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二)空间与图形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组合)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一单元 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四、具体编排(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例1(毫米的认识)(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