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图文]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卷

查询三年级数学单元的详细结果

 A.18:50     B.6:50     C.16:10     D.18:10 8.下面三个算式的积中,(    )最接近600。 A.31×19      B.27×20     C.25×303    D.22×32 五、操作题。(共6分) 1.分别出①号和②号图形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4分)    ①                          ②                       2.下图中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在图上分别2个不同的长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2分)

六、解决问题。(第1~4题每题3分,第7题6分,其余每题4分,共26分) 1.                                      一共卖了多少钱? 2.72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3.       180个苹果可以装多少袋? 4.一辆汽车上午11: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 小芳拿10元钱买了一枝0.8元的铅笔和一个8.8元的文具盒。(1)买铅笔和文具盒一共用了多少元?

(2)剩下的钱够买一块5角的橡皮吗?

6.

(1)    要围多长的篱笆?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2棵花,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花?

     7.下面是百佳超市某种饮料4个季度销售量统计图。                                      (1)哪个季度的销售量最多?比最少的多多少?                                      (2)根据统计图,你认为该季度销售量        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3)平均每个季度的销售量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统计》单元说课

双沟镇中心小学  孙改运

一、说教材

“统计”的编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变化比较大的一块。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也是和《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一致的。《标准》中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二是教材编排注重了统计观念培养的过程化及统计观念渗透的低龄化。(统计的全过程应该是: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低龄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安排统计的学习)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说学情

 通过前面五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平均数》说课设计

双沟镇中心小学   孙改运

一、  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而本节所要授课的《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以前是把它当作一种典型应用题来教学的,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并且把数据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对于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是需要经过本课的学习而使学生逐渐明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三年级数学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检测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第8—9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认识周长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新村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单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的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
    有余数的除法及四边形这几块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九单…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统计知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位置与…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49
    初三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1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单元测验(一)
    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熟悉24时计时法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二
    三年级下册数学科组工作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50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教…
    口算乘法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笔算乘法
    2010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试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
    认识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2010年春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质量调测答题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福建省长丁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
    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测试卷
    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考试卷(A卷)
    2008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九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