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回顾:
1、文中记叙了刘和珍哪些事件,她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段落归纳,并整理出修饰词,从而认识刘和珍)
明确:
①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 “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③ 女师大复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④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⑤ 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明确:
悼念刘和珍,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青年奋然前行。
二、理清重点段落思路
(一)学习第二节
2、学生齐读;
3、思考讨论:作者的“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火焰刚一入文就被点燃了。这两种感情触及几类人,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提示: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研读课文,先自己圈点批注,然后再交流讨论,最后共同明确。)
明确:“真的猛士”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有那些死难者和广大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庸人”是处在中间态度的麻木的国民,鲁迅称他们为“无恶意的闲人”,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表述为: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4、背诵
(二)学习第四节
1、学生齐读。
2、思考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思路写惨案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安排的。
3、合作探究:许广平曾说:“《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惨案“悲愤”感情的句子,加以品析。
例:“惨象……流言……沉默……灭亡“。
提示:
a 、“惨象”是指什么?“流言”又指什么?
b 、“沉默”有何含意?(学生可自主回答,比较简单)
明确:
a 、“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样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默无声息”了。
b 、“沉默”有两种含意、两种结果:一是“爆发”,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灭亡”,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这句话发人警醒,作者希望唤醒民众的斗志。
三、学生提问,解析难解语句(生成过程)
示例1:“当三个女子……抹杀了。”
明确: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辗转”是对她们互相救助情况的概括,表现了她们的沉勇和友爱。“文明人发明的枪弹”却被“不文明的人”用来做如此惨绝之事,极具讽刺。“伟绩”、“武功”也都是反语,赞颂女子临危不惧,痛斥杀人者。
示例2:“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他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示例3:“苟活者……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
明确:“苟活”,苟且偷生,贬义;“苟活者”是作者自指,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己的剖析到了无情的地步,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