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荷花淀》、《春之声》 《荷花淀》 [教学目标] 1. 认识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对话描写和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的重要作用。 3. 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4. 品味本文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景物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内心的作用; 2. 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见过战争的场面?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抗战英雄们手持大刀以命相搏,以死相拼,这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壮烈!战争是残酷的。孙犁先生又是怎么写这场战争的呢?
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荷花淀》这篇文章是有"短篇小说能手"之称的孙犁先生写的。孙犁先生曾经亲身参加过抗日,对那场战争有着切肤的感受,这篇《荷花淀》就是以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
三. 重点探讨: 提问:同样以抗战为题材,课文和开始大家看到的影片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谈谈这篇课文给你们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总结:听不到惊动心魄的枪声炮响,却闻到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看不到激烈残酷的血雨腥风,只见到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 讨论:这篇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淡化的情节,巧选的视角。 讨论:这篇文章在精绘人物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人物对话、细节描写。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哪段人物对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重点讲解夫妻夜话,分析人物性格。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哪段细节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作用:反映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迅速平衡情绪,体现了坚强的个性。 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只是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提问:景物描写是本文一大特色,文中有几段写得特别好的景物描写,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段? 根据学生说法做机动讲解,当学生提出"月下织席"时,重点探讨:作者为什么要精心绘制这幅美景?或者说,这段景物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引入优美情景,烘托人物形象,铺垫情节展开。 正午淀上风光描写: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淀上遇险时淀上风光描写: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总结:孙犁先生通过巧选视角,淡化情节,精绘人物和景物,把激烈残酷的战争变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大家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变? 1. 对美的执着追求。 2. 残酷战争中拿起武器反抗的中国人民身上本就有着感人至深的美! 3. 这是一种在生离死别中凸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收尾,点出文章的思想根基。
denghao
教学目标 1、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 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教学难点: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课 型:自读。 主要教法:指导自读和想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具体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 二、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 (幻灯投影)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三、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写作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 “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静结合的描写 四、 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 (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 五、总结与引申 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六、作业布置 &n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