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3、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夸夸你们心目中的晏子?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三、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下面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留意一下楚王的笑,说说课文几次写到楚王的笑?你们从这些笑声中能体会到什么?(轻蔑的笑,尴尬的笑,笑里藏刀。)
2、引导学生总结填空。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下面就让我们用填空的形式写下学习收获吧。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四、课外延伸,推荐阅读。
《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机智的回答;《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一节。
教学反思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值得肯定的方面有两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本课故事性很强,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定位在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以读促悟,以悟促演,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教师课前激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朗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并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时教师只需要做好“导演”这个角色,合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对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所以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就提高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巧设环节,积累丰富的语言。
在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灵活的教法、学法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感受文本中人物智慧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悄悄点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淡化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首尾照应,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请学生按顺序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很不错的选择,这对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教育局 牟纪山 聊城七中 丰月明 任新生
【设计思想】
《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首先要重视课文的读。读分三个步骤:一为诵读,注意读的节奏,读顺畅,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为译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子、翻译,复述课文。三为品读,主要是分角色读,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并能根据人物形象,适当补充一些细节。
翻译文言文,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让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一些规律性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