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淀
|
查询语文课堂实录反思的详细结果
|
刘星河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四、情节结构: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月夜编席(1─4自然段) .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探讨。 一、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二、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课堂实录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荷花淀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泰坦尼克号》说课稿 |
下一篇文章: 雷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