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其人。)
3、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说说课题的意思。(课件介绍楚国及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师提出初读要求:
(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适当检查、交流。(课件补充关于“橘”、“枳”的相关知识。)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之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3、晏子的这句话具有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4、有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课时
一、 读演结合,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概括。)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不好?(四人小组,把你们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3、学生表演,师生点评。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理解“水土不服”,并说说齐国人为什么“水土不服”?
2、四人一组,演一演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研究神情,理解晏子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