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极疲劳,希望休整一个月再于7月上旬进军福建。6月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以叶飞三个军入闽,行动时间如能提早至本月下旬更好。”6月14日,毛泽东代中央军委来电同意推迟入闽,但要求:
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
应中央的要求,华东局已在报告中提出了占领台湾后的组成政权人员:舒同为中央和华东局内定的中共台湾省委第一任书记,刘格平为省委副书记,省委、省政府各部厅、各地委、各县委的班子都已经组建,并集中进行了有关台湾知识、政策的培训。同时有计划地派遣一些情报人员随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潜伏下来(后来进攻台湾没有实现,原定赴台接管的人员班底转去开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选中舒同,首先因为他是一个有军事经验的政治工作干部,既参加过红军长征,又长期领导白区地下工作。其次,他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书法自成一家(后来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在台湾可以起到统战作用。选中刘格平,因为他是回族干部,长期从事民族统战工作,派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台湾能够胜任。为什么由山东根据地干部来组成台湾省委,除了因为负责进攻台湾的是山东过来的第三野战军外,山东渤海区也是唯一一个临海的中共主要根据地,拥有从汪伪军接管过来的成立最早的海军支队。
6月21日,中共中央再致粟裕电报,把“准备解放台湾”列为“你们面前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之一。
7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中南海颐年堂研讨了进攻台湾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苏联援助我们几十架飞机,掌握了制空权,解放军就可以发起进攻台湾的战役。7月10日,根据朱德的建议,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
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似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学习六个月至八个月,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同时须考虑一个条件,即在闽浙两省建立飞机隐蔽库,即掘大山洞藏飞机。如无此项条件,则飞机不能隐蔽,亦不济事。
两者结合起来看,当时毛泽东希望既能够采取里应外合、分化瓦解、争取敌军起义的办法,用“较快的时间”解决台湾问题。因为这种办法在北平及后来的湖南、云南、新疆、四川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又看到了进攻台湾没有空军支持的困难,准备用较长时间来准备进攻台湾战役,把进攻台湾的时间定在明年夏季。这时候,立即渡海进攻台湾是有可能的。美国情报部门也认为,解放军会紧接着进攻台湾。
首先,国民党政府大员四散,撤到台湾的军队兵力严重不足,编制混乱、人心惶惶,已成惊弓之鸟。1948年“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已和夫人宋蔼龄隐居美国纽约作了寓公,次年6月另一巨头宋子文也以料理家务为由赴美国,一去不复返。其他如前行政院长孙科、台湾省主席魏道明、驻美国大使沈剑虹等或避居香港,或逃奔南美洲,都拒绝前往台湾。撤到台湾的军队不算保安团、青年军一类杂牌,作战部队只有20万人,许多军、师、团互不相属,有编制无部队,有军官无士兵,杂乱无章,颇有乌合之众之感。其中周至柔的空军虽有官兵8.5万人、各种型号飞机400架,但能够作战的不过半数,汽油只能支撑两个月。桂永清的海军更仅有3.5万人,作战舰艇50艘,也缺乏配件,能作战的同样不过一半。这些兵力还分散在舟山群岛、金门马祖至海南岛的几千里海疆上,台湾本土防务十分虚弱。同样,台湾经济状况也十分凋疲,一下子增加了外来的二百万人,资源困窘,物价腾飞,只靠印发钞票对付一时。最主要的,是整个政权蔓延着“失败主义”的浓厚空气,起义投共接连不断,这是台湾的致命之处。连曾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张道藩也自叹:“我现在觉得一切事情都没有希望,既不能为党国力挽狂澜,也只有暂求苟全生命。”“如果老是这么拖下去,我真有自杀的可能。”
其次,目睹国民党政权兵败如山倒的美国政府,也不愿再背上这个包袱。美国国务院和军方虽然在对台湾应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上意见不一而争论不休,但总的看法都是台湾失守已属不可避免。早在1949年2月1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提出一份报告,认为目前在台湾承担任何军事义务都是不明智的举动,只建议在台湾部署少量军事力量支持那里的政治行动。却仍遭到国务院的强烈反对,国务卿艾奇逊认为:既然美国并不打算在台湾大规模用兵,那么任何显示武力的做法都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样的代价是我们付不起的”。应该采取在政治上分离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办法(即搞“台独”活动),这种办法也只能谨慎地掩盖起来。他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克制对台湾表现出热心”。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如果美国军队不干涉,至多到1950年底台湾将“置于中国共产党的控制之下”。
最后,草创之初的解放军海军、空军拥有了第一批可供作战力量。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从东北老航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