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会更加悲惨。印度的传统价值观大多被记载于宗教著作中,其中包括慷慨无私、诚实、尊重长辈、不伤害其他生灵。而《瑜伽经》则更为明确地记载了印度教基本伦理要素:非暴力,不伤害;诚实;不偷盗;贞洁,纯正的生活;不贪婪,不占用财物。
记得在印度和朋友聊天时,经常会被问及宗教信仰问题。一日,当告诉朋友贾耶什自己并不信教后,他表示非常难以理解。“那你怎么保证自己不做坏事呢?我们印度人就是因为多数都信奉宗教,因此,有邪念和干坏事的几率比较少,因为一旦做坏事就是在亵渎神灵,一定会遭到惩罚……”
话虽然是这样说,实际上“有邪念”的印度人还是大有人在。例如有一回在宗教圣地瓦伦纳西恒河上偶遇一位印度男子,这位年轻人假扮成警察登上我所乘坐的船只敲诈勒索。不过,当听说我准备把这段遭遇写成新闻发表在当地报纸上后,这位男子的行为马上有所收敛,他担心自己恶行被曝光后遭到神的谴责而影响来世的运气。
随着印度经济的日益开放,传统宗教价值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早在1997年,印度时任总统纳拉亚南就在为印度回归宗教伦理传统而呼唤:“印度文明曾经有独特的荣耀向世界展示,人不仅仅靠面包而生存。文化、道德以及精神的价值过去一直是我们社会的中心支柱。现在有很多迹象表明,我们公众生活中的这一道德和精神基本结构正在被宗族主义、种姓制度的观念削弱,暴力和腐败正败坏着今天的印度社会。”
如今,尽管仍有很多印度人保持着宗教伦理传统,但腐败这个毒瘤在印度似乎发展得比十几年前更为严重。今年4月初,印度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雷在新德里进行非暴力的公开绝食抗议,要求政府制定更严格的反腐败法。哈扎雷长达97小时的绝食在全印各阶层,特别是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中间引发高度共鸣。不少年轻人表示,“75岁高龄的哈扎雷是在用自己的心灵和躯体呼唤整个印度社会的良知,他希望印度年轻一代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作者系本报前驻新德里记者)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