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ao >> 毛泽东 >> 正文

 

中国社会底线难寻 官员贪少点民众就已很满意

国家,看上去更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国家。那么,美国人到底有没有全民坚持的准则呢?

  其实,答案非常肯定,这个准则就是两百多年美国建国之父们创造的美国宪法。入籍美国,要对神、对国家、对宪法起誓,美国宪法就是这个移民为主的国家的基石和建国基础。它的基本要义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法律大多从宪法衍生而来。同时,人们对宪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的解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管怎么变化,守法就是美国人最基本的底线。

  美国当今几乎所有的关键政治议题,都与宪法的解读有关。奥巴马的全民医保计划,被一些人认为是违宪,就是因为它强制公民购保,侵犯了自由权。可同时,美国医院不可以先收钱后看病,对所有病人必须一视同仁,尽管维持这样一个系统的代价十分高昂,但医疗保健以及食品安全关系到生命权,是触动美国人底线的问题,绝不能妥协。全民有这个强烈共识,生产食品和医药的公司也就不敢有半点疏忽了。而美国企业如果被逮到有产品质量问题,对于商业信誉的损害是空前的,因为美国有种诉讼叫做“集体诉讼”,也就是许多个人可以联合起来告倒企业,使后者承担巨额赔偿。

  近年美国政治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议题:女性堕胎的权利。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才裁决女性的隐私权受宪法保护,她们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堕胎。但反对的人始终认为这个裁决与保护未出生胎儿的生命权相抵触,对胚胎到底是否算“人”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束。这一争论,也反映了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和他人的“生命权”有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时底线在于,所谓“自由”,绝不能脱离义务。比如,美国反对非法移民的人很多,但美国中小学从来不查户口,不问儿童是否属非法移民,因为身份问题不是夺取孩子的教育权利的借口。

  以上事例都说明美国建国后,社会生活的底线在不断提高。但事实上,美国也曾经历过底线沦落期,许多法律其实也是在悲剧发生后才出台的。

  当人们认识到工业污染危害之前,高污染农药曾在美国大地上撒得欢,美国南方也曾因为农耕过度而造成了灰尘盖天。美国人吃了不少苦头才拿起了法律的武器,保护环境的法令如“清洁大气法案”,也是在工业毒气杀死了人后才颁布的。再往前说,美国建国初期的奴隶制,其根本不承认黑人是人,他们也就不受宪法保护。经过了无数人的血汗和两百多年的斗争,才终于改变了种族歧视这种和宪法相抵触的行为。

  宪法的释义既是庇佑,也是规范,长而久之便养成习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招聘企业不得询问应聘者的个人隐私诸如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党派、年龄等,同事及不熟悉的朋友之间也从来不询问这些情况,更绝不互问工资收入,不能对人家的私生活说三道四。这也就是为什么克林顿之流虽然私生活不干不净,但工作能力强,不贪污也敢认错,才能东山再起。至于查理辛,本来就是娱乐大众的小丑,美国人谁也不会把他当榜样就是了。

  新加坡:富起来之后

  在中国人对类似事件出现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时,新加坡人却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进行反思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李叶明发自新加坡 最近,北师大一位叫董藩的教授,因为在微博上的一句“名言”而在新加坡成了“名人”。他说: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对这事儿,新加坡人怎么看?说来也巧,前不久南洋孔教会等多个团体联合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经济家陈抗教授举办讲座,讲题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讲座一开始,陈教授先做了个现场调查:您认为经济发展是否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出乎意料,认为“是”的寥寥无几,认为“否”的——两百多位听众齐刷刷举起手来,连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了震撼。陈教授说:“看来在星期天下午,大老远跑到尤诺士这个地方来,听一场关于社会道德的讲座,显然都是对道德水平有较高要求的人。”

  陈抗教授也来自国内,早年留学美国,曾任职于世界银行,1996年来新加坡任教,曾担任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主任。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之所以会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这样一个课题发生兴趣,我猜多半是有感于国内伴随经济腾飞,却不断涌现诸如假米、假酒、地沟油、毒牛奶、瘦肉精等乱象。显然经济的高速成长,并没有使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这多少与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倡导有关。“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有助于打破平均主义,刺激人们对于创造财富的激情。可是政府并没有处理好“让什么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于是,该富的富了,不该富的也富了,甚至还先富了起来,致富成了社会大众唯一的目标,其他条条框框统统靠边站;澎湃的物欲就如一头闯进“道德瓷器店”的怪兽,在打破僵化体制与陈旧观念的坛坛罐罐时,将社会道德与传统价值观也一并打破了。

  而什么人该富、应该怎么富、富起来之后干什么?这些更重要的问题早已无人过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古人眼中,失义和离道才是耻辱。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长久以来已成为中国人的处世信条。可什么时候我们心中的“道”字悄悄变成了“钱”字呢?

  要说见利忘义者,新加坡也不是没有。可总体而论,这里的道德水平确实要高一些。在中国人对类似事件出现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时,新加坡人却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进行反思;更有热心人士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并通过南洋孔教会等民间团体承担“起而行”的重任。

  最近我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一些骨干,他们表现出来的使命感令人折服。有意思的是会长郭文龙,也就是力邀陈抗教授举办这场讲座的幕后主推,本身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这令我想起新加坡赫赫有名的富人俱乐部——怡和轩主席林清如的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被记住,不是因为你有多少钱,而是看你做过多少事。

  这样的富人实在是可爱。而他们付出的又何止是金钱。郭文龙形容自己是把义工当成主业——他担任着南洋孔教会和喜耀文化协会两个社团的会长,他曾经感性地说:与其自己前进一百步,不如带一百人一起前进一步。作为一名商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不知要比国内那些教授们强多少倍!而商品经济的社会要想坚守道德的底线,又怎能缺少这样的精神呢?


    印度:信仰令他们坚守底线

  当听说我准备把这段遭遇写成新闻发表在当地报纸上后,男子的行为马上有所收敛,他担心恶行被曝光后遭到神的谴责而影响来世的运气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发自北京 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异常悬殊的地方,在摩天大楼、高档公寓以及圣殿寺庙旁,经常会有不少乞丐。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寺庙前看见成群结队伸着手乞讨的盲人、肢体不全者、以及麻风病患者,当时从乞丐身边走过的无论是身着考究西服的印度绅士或者神态优雅的印度妇女,居然个个熟视无睹般相当平静。

  后来,这样的情形见多也就不再言怪。印度人相信因果报应“业”(karma),在他们看来,人都是在现世、前世和来世这三个世界中流转来回,善行有善果,恶行有恶果,前世的行为决定这一生的命运,而这辈子的行为决定来生的运气。因此印度即便经常有种姓和宗教仇杀的案例,但很少会出现穷人眼红富人钱财而出现邪念的杀人事件。因果报应的印度教思想已经统治印度超过两千年,每当自己生活发生不幸,印度人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是我的报应。”

  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之后的第四天,我前往当时在印度遭受灾难最严重的渔村,有个被海啸洗劫一空的渔民一直以他那灿烂的微笑告诉采访者,“尽管我家所有人都遇难,但神让我留了下来,下辈子我一定会很有运气。”

  印度人不仅相信因果报应,还非常尊重这一生的“法”(dharma)。通俗地说,“法”就是“根据你的出身,还有人生的阶段,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不遵循这个“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毛泽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中国社会底线难寻 官员贪少点民众就已很满意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毛泽东个人资料
    各国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晚年政治侧面:曾经须臾不离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扑朔迷离:毛泽东和他的“8341”
    1964年后毛泽东为何对刘少奇越来越不
    毛泽东之前的五位总书记有烈士有叛徒
    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毛泽东一生中几个重要的“9月9日”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毛泽东评说历代帝王
    张宗逊上将与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的24个经典预言
    周恩来眼里的林彪与毛泽东
    两个大骂毛泽东的人:兼听则明
    1949年毛泽东为何没有下令进攻台湾?
    前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毛泽东外孙女出书披露毛泽东晚年外交
    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子“毛毛”1949年后
    毛泽东的10个儿女们
    国共抗战名将后代齐聚成都缅怀先辈
    林彪一封信 毛彭误解数十年
    红墙内毛泽东的普通生活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毛泽东是怎样挑选秘书?
    抗战期间林彪和蒋介石曾有三次激烈的
    曾经轰动海外:红宝书《刘主席语录》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不满:过早暴露了我
    毛泽东的军事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打算:刘少奇第一邓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
    从亲密到决裂: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冲突
    毛泽东评《三国》:自比赵子龙,为曹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
    德前总理施密特谈毛泽东:外交立场克
    毛泽东为何尊重程潜
    毛泽东的孙辈亲人们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与杨开慧
    毛泽东延安遇刺客
    毛泽东和他的九弟毛泽连一家
    毛泽东后人生活状况:平民生活的酸甜
    天生不爱摸枪: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
    两人一见钟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试婚
    渐行渐远 七千人大会之后的毛泽东与刘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临终前给李敏留手势遗嘱成谜
    毛岸青邵华撰文纪念毛泽东:彩云长在
    毛泽东再婚后:得知杨开慧还在世深感
    发展党员的特殊政策:经过长征的人可
    1969苏联大兵压境 在京高干率先疏散
    毛泽东简介
    晚年毛泽东听曲秘闻 工作人员谈秘密录
    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史实
    杨开慧第一次随毛泽东回婆家
    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
    莫忘小平同志复出时的感言
    毛主席日常开支
    1966年十万人大会 陈毅为文革泼冷水始
    “毛泽东万岁”与妻女离散 是辉煌还是
    两见晚年毛泽东
    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第五次反围剿
    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毛泽东与叶飞上将
    毛泽东眼中的方志敏
    毛泽东礼遇程潜
    八路军
    毛泽东评价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是不可多
    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裁军100万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
    从邓小平受迫害时进行的思考说起
    婚姻大事
    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差点被拉出去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有感于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五七整风运动中的矛
    毛泽东题“好好学习”的内幕
    毛泽东之女李敏撰文回忆:长征路上的
    毛泽东的亲情世界:家世·家书·家风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邓小平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介绍
    沁园春·雪
    秋收起义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邓小平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及其
    方鼎英密谋带着部队去投降
    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只有几个月国民党员历史的上将张宗逊
    毛泽东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