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an >> 韩愈 >> 正文

 

[图文]韩愈《进学解》

责。言外就是说,学生有学生的本分,不该议论朝廷执政用人的短长。其次,他举出两个正确对待遭际不遇的典范。一个是孟轲,他发扬光大孔子的学说,走遍天下,却老死在旅途上,终于没有得到任用。另一个是荀卿,他坚持儒家思想的正统,结果受到谗害,从齐国逃到楚国,最后罢官死在兰陵。先生认为,士大夫的遭际不遇,应当与这两位大贤作比较。他们的道德文章足以成为经典,赶上圣人,而遭际如此不遇,但他们却没有什么不满和不平。这就是说,学生的议论缺乏自知之明,也不了解他先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接着,他就对自己的道德文章和生活遭际,作了一番自我贬薄的解剖。大意是说,“我的学业虽然勤奋,但是不成系统,理论虽然不少,但是不得要领,文章虽然突出,但是不切实用,品行虽然端正,但是不算出众。我就是这样一个平庸的人,却还是要每月花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的粮食。我的儿子不懂耕田,我的媳妇不懂织布。我出门骑马,还有随从,回家就安安稳稳坐下吃饭。我只忙忙碌碌地走老路,照章办事,参看古旧文书,偷取陈词滥调。虽然我是这样的官,但是圣明皇帝不惩罚我,执政大臣不责骂我,这难道不是我的幸运吗!我虽然一举动就招来诽谤,但是名声也随着诽谤而来。我虽然被安置在闲散的官位上,但这个职份对我是合适的。”显然,这番自我贬薄是针对学生的责难而发的,是为了证明他所谓朝廷爱护人才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出自亲身体验,并不虚伪。同时也表明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因此,最后就反过来批评学生的责难是计较名位利禄,忘却自己身份,乱挑执政毛病,是一种幼稚无知、荒唐可笑的错误,就像责问工匠为什么不把小木料当大木料用,医师为什么不把利尿的药当补药用。言外也就是说,先生认为,学生根本不应该责问宰相为什么不把先生当贤材来任用,因为先生实在是个庸材。这就十分巧妙地点出了本文的主题:宰相为什么不重用这位国子先生?
  通观全文,可以看到本文论述了师生之间一场小小的辩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嘻笑嘲弄,生动有趣。双方的原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学习。但是,如果学生勤奋学业,完成品行,造就成有用的人才,是否一定能够“学而优则仕”,受到朝廷执政的公正明察的任用,得到光明的前程呢?也就是说,在认识、估计朝廷执政的现实情况和学生成才后的前途问题上,双方的观点是分歧的、对立的。因此,这场辩论的实质问题是两个:有司考察人才究竟明不明?有司任用人才究竟公不公?先生认为有司是明察而公正的,学生不必担心;学生就以先生一生遭遇为典型例证,认为有司对先生的学业品行并不明察,任用并不公正,因而遭遇坎坷,生活窘困,这样的前途并不令人羡慕;先生就对自己作了解剖,认为有司对自己的考察任用是明察公正的,是合理得当的。由于双方都举这位博士先生为例,而博士先生的考察任用是由朝廷执政的宰相决定的。因此,这场辩论没有得出的结论:究竟朝廷执政用人明不明,公不公?既留给读者来判断,更有意要让宰相的决定来加以证明。韩愈写作本文的妙用,其实在此。据记载,一位宰相读了这篇奇文,大为赞赏,就把韩愈从国子监调任史馆修撰,负责编撰大唐帝国的历史。又因为当时规定,史馆修撰必须用登朝官担任,所以又授予比部郎中的官衔,相当于今天的司局长,有资格上朝站班。从此,韩愈正式成为朝官,挤入上层,荣升一大步,后来也不再叫穷了。可见这篇奇文的效果是出色的、成功的,当然也是幸运的。
  这篇文章的奇妙,主要就是现身说法,诡谲讽谏,反面文章正面做,正正反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像作文字游戏,但却倾向鲜明,是非分明,明眼人一读便知。本文所写这场辩论是虚构的,师生二人也是虚构人物。这个老学生虽然主要是为了说出先生的真实遭遇处境而设置的,然而这位博士先生却是韩愈自己的化身,当时下层士大夫的一个真实典型。事实上,本文中的先生和学生都是表现文章外的作者自我形象,表现着韩愈当时的遭遇处境和思想性格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形象是正直诚实、大胆无忌的,说老实话,讲真情况。作者通过学生的评论,表现出一个怀才不遇的学者志士的形象,抒发了压抑不平的愤慨,反映出朝廷用人不明不公的真实情况,与先生的言论和自剖形成鲜明对照,构成强烈讽刺,使矛头明确指向朝廷。先生的形象是言不由衷,强词夺理,自相矛盾,滑稽可笑,但是并不令人痛恨,甚至叫人同情。因为这位先生并非讽刺对象,而是作者借以讽谏的一个手段,正像学生也不是歌颂对象,而是作者表现自我的一个手段一样。然而先生的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表现出当时官场上确实存在的一类庸碌无为、随遇而安的官僚,为了保持既得的名位利禄,不得不违心地歌颂升平,粉饰太平。他们是庸俗可笑的,却也是辛酸可怜、屈辱可悲的。另一方面借以讽谏朝廷,揭露用人不明不公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先生的话有真有假,有正有反,颠三倒四,自相矛盾。讲到原则和典范,他说的是正面话,也有真心话;但讲到朝廷用人和自身遭际时在说反面话,是违心的。这就巧妙地反映出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原则不能实行,典范不起作用,用人不明不公,才学不获施展。先生一本正经说的话,都只能从反面来理解。这样,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一样,学生像童话里的天真儿童那样说出了真相,先生却像童话里的愚蠢皇帝那样安然自得地出丑。结合起来看,本文揭露了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学生眼里那位怀才不遇、辛酸屈辱的学者志士,由于朝廷用人不明不公,已经变成眼前这位庸俗无为,随遇而安的博士先生,一个小小的官僚。有用的人才被埋没,被扼杀,这就是用人不明不公的严重后果,也就是本文诡谲讽谏的主题思想。
  本文在艺术上还值得注意的是推陈出新。除了继承发展了汉赋借自嘲以讽喻这一传统文体和手法外,本文在铺陈排比和语言提炼上,也是继承汉赋成就而有所创造的。作者充分注意内容的要求,发挥铺陈排比这一修辞技巧的特点,使文章气势充沛而情趣盎然。例如第三段形容先生在学习勤奋、有功儒学、文章杰出、人品完成四个方面成就时,便用铺陈排比表现出充沛的气势,显现高大的形象。第三段用类比说明分工和专长时,又用木材、药材来铺陈排比,便增强庄而不恭的诙谐情趣。与此同时,作者注意从生动口语中提炼简洁的书面语言,也很出色。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已成至理名言外,例如“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以及“含英咀华”、“头童齿豁”等等,至今仍然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单从艺术方面看,本文的成就也是杰出的。韩愈的再传弟子,晚唐古文作家孙樵十分推崇本文,认为它“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鞍勒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与王霖书》)。此论有点夸张,但是指出本文语言活泼生动,令人爱读,却是中肯的。

 

上一页  [1] [2] [3]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韩愈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韩愈《进学解》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韩愈说起
    【简析】山石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青青水中蒲三首
    调张籍
    答张十一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湘 中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听颖师弹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短文两篇
    韩愈《答张十一》
    韩愈《春雪》
    韩愈《湘中》
    【简析】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晚春》
    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调张籍》
    韩愈简介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文学主张与创作
    韩愈部分诗作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新说
    春 雪
    韩愈人物简介
    弘扬“韩愈文化” 创新执政理念
    《韩愈•进学解》(《古文观止》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唐]韩愈
    唐朝也有天价稿费 韩愈碑文一篇二十万
    两面韩愈更真实
    韩愈文学成就
    韩愈与潮州
    韩愈简介
    游太平公主山庄
    【简析】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士大夫的“工具化”:“两面派”韩愈
    【简析】石鼓歌
    河洛春秋 韩愈故事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生平简介
    揭揭八仙老底 韩愈的孙子韩湘子
    韩愈:进之艰难退之易?
    历史名人故事:韩愈曾三次名落孙山
    韩愈的伟大教育思想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因被贬用诗文贬损好友 韩愈原为刻薄之
    南国忆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韩愈诗名句和格言
    聚焦韩愈———南行手记
    韩愈(公元768—公元824年),唐代思
    韩愈诗鉴赏事迹 山 石
    雉带箭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晚 春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元和圣德诗并序
    南山诗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石鼓歌
    华山女
    读韩愈散文
    韩愈《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愈出身于官宦之家
    韩愈与古文运动
    史海钩沉――奇节奇文说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韩愈《雉带箭》
    韩愈《山石》
    从韩愈谀墓说起
    韩愈老家"孟州说"有了物证 雍正九年
    韩愈反对迎佛骨
    送桂州严大夫
    从日常生活看韩愈的为官之德
    祖席(得秋字)
    杂文家不能学韩愈
    千年一叹读韩愈
    韩愈故事 华山履险境 长安来跑官
    韩愈:一代文豪真性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
    韩愈 柳宗元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768 824),字退之,河南人,人
    试解读韩愈的《寄卢仝》诗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局限性
    韩愈与韩孟诗派
    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韩愈的学佛心路
    李花赠张十一署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字退之
    韩  愈  生   平
    文才横溢 爱国情真——韩愈
    韩愈《原毁》
    韩愈的无神论思想
    唐诗百话·韩愈:山石
    韩愈:落齿
    韩愈:华山女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
    韩愈与便江
    韩愈当官的风骨
    于今香火遍瀛洲------韩愈和他的迁谪
    潮州民间传说中的韩愈形象
    韩愈的教育思想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