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川省邛崃市南街小学 黄玲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着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设计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8个生字。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3、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请听。 (播放乐曲《月光曲》。) 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浏览课文 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 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随机板书: 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三、谈话激趣 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 四、教学3~8自然段 1、请默看3~8自然段,拿笔,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或者哪些标点符号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 生:我从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么喜爱音乐,多么想去听音乐会呀! 师:你体会得好。那么,你能不能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抽读、齐读。) 生:我还从皮鞋匠说的话中的两个“太”字,读懂了皮鞋匠很爱妹妹,但他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心里难过。 师:体会得好!他当时的心里只是一些难过吗? 生:不是的,是很难过。 师:对,很难过。难过得…… (师指自己的心。) 生:心里很痛。 师:对,皮鞋匠当时心里隐隐作痛。那么怎样读这句才能表现出皮鞋匠买不起入场券时心里隐隐痛楚呢? (指导读好皮鞋匠的话。) 生:我还从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知道盲姑娘也很爱哥哥,她很懂事。 师:你体会得好!看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1:我还从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看出贝多芬很同情穷兄妹俩,他是一个大音乐家,但他不拿架子,却还那样热情地要为盲姑娘弹奏。 生2:我还从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知道盲姑娘发现弹琴的人是贝多芬本人的时候,她很惊喜,有些不相信。 生3:我要补充。从这里的两个“!”可以看出盲姑娘确实很激动,她赞美贝多芬的钢琴弹得好。 师:只是好吗? 众生:不只是好,是特别好。 师:从哪个词语能看出? 生1:从“纯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钢琴弹得特别好,他弹琴的技术很高超,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生2:我要补充,我认为当时盲姑娘惊喜的原因是她认为此人肯定是贝多芬本人,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曲子弹得这样纯熟,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就不一定弹得这样好。 师:盲姑娘可是看不见的呀!她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生: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乐,她懂音乐,她知道只有创作乐曲的本人才能弹得这么纯熟,所以她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师:你们体会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赞美、惊喜表现出来呢? 师: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他作何反应? 众生:贝多芬没有回答。 师:他怎么不回答?他当时怎么想的? 生1:我认为他不回答的原因是他不想张扬自己,他当时可能在想,还是不回答盲姑娘吧,她喜爱音乐,我就再给她弹一曲吧! 生2:我认为贝多芬当时听了盲姑娘的话也很激动,他来不及回答,当时他很惊讶:啊,在这个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这么懂音乐,这个盲姑娘不简单呀! 师:你们真会想象,会体会。同学们,贝多芬发现盲姑娘很懂音乐,你们想,“我”懂音乐,她懂音乐,这叫什么? 众生:这叫“知音”! 师:对,这叫“知音”。大家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 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 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 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出示插图。)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 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写图上的内容。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 五、教学9~10自然段内容 (《月光曲》响起。)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找一找,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 出示选择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1:舒缓──明快──激昂 2:明快──激昂──舒缓 3:舒缓──激昂──明快 抽生选择。 生:我选择1。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 (放音乐。) 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 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 六、引导学生联想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问题问吗? 生:为什么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 (抽生解答。) 2、引读: “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3、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抽生解答。) 4、引读10自然段。体会并读好“陶醉”、“苏醒”。 5、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黄老师相信我们五、三班的59位同学,你们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 (放乐曲。) 6、抽生谈谈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 七、学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八、总结扩展 1、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8~10自然段。 2、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或者是你想对图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心里话? 随机板书: 有才华、有爱心 3、同学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段乐曲,想听吗?不过,听完以后要把联想到的景象告诉大家。 (放《苗岭的早晨》。) 4、抽生谈谈联想到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8~10自然段。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3、上网或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月光曲,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
|
|